山西運城72名人

1、女媧:造物造人,補天救世;社稷福神,先靈聖賢;女皇之治,制樂立媒。

2、風后:黃帝拜相,開闢首相;造指南車,勇奪阪泉;巧用經略,北清涿鹿;八陣兵圖,南平蚩尤;力助黃帝,統一部落。

3、嫘祖:種桑養蠶,抽絲編絹,告別蠻荒,功高日月;首倡婚嫁,母儀天下,福祉萬民,德被華夏。

4、蚩尤:中條冶銅,始有兵器;首創農耕,水利集聚;編訂曆法,百業立地;鹽池定居,得漁之利;洪荒遠古,開啟經濟;威震華夏,文明先驅。

5、堯:大公天下,禪讓帝位;選賢任能,治國安邦;治理水患,解厄安民;剷除六害,天下太平;教民稼穡,豐衣足食;禮儀為本,政綱彰明。

6、舜:帝堯賞鑑,治國安邦;舉禹治水,開龍門萬里;命稷稼穡,播五穀千秋。推“五典”,禮儀至上,定“五刑”,惡懲善揚;五絃琴韻,南風歌賦,阜財解慍,心繫百姓;德政千秋,孝行天下。

7、敤首:舜帝之妹,中國畫祖;造化在心,別具神技;救舜一命,善舉高德。

8、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義薄雲天;四隩隨遇十三載,孤膽忠腸;大禹精神,與日同光;以人為本、心繫民生——民本,因勢利導、疏堵相宜——創新,自強不息、艱苦奮鬥——拼搏,民族精神,華夏之魂。

9、后稷:周朝始祖,輔佐大禹,樹藝五穀,五穀之神;農耕始祖,教民稼穡,解民飢餓,萬邦作義。

10、奚仲:發明馬車,被封車正;輔佐大禹,建立夏朝。

11、成湯:武力滅夏,破帝永定;建立商朝,開國明君;減輕征斂,鼓勵生產,安撫民心;以寬治民,廣施仁政,德化天下。

12、傅說:洞悉民苦,發明版築,防範洪水,解民居所;商王武丁,求傅聖人,舉以為相,國乃大治;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擴大疆土,安邦治國,孔子譽贊“見德之有報”。

13、百里奚:假道伐虢,唇亡齒寒,五羖換相,相堂聽琴;為官清正,忠君愛國,舉賢納才,重施於民;內修國政,外圖霸業,霸春秋,並六國,當之元勳。

14、晉文公:春秋五霸,清明寒食,文公逐麋,禮對秦客;拔擢賢能、強大晉國;聯秦合齊、保宋制鄭;勤王敗楚、稱霸春秋。廣而儉,文而有禮,宣揚德教,撥亂反正。減免賦稅,佈施恩惠,捨棄禁令,救濟貧困。減輕關稅,修治道路,便利通商。施惠百姓,獎勵墾殖,發展農業。相關成語:退避三舍,貪天之功,竭澤而漁,師直為壯,人莫予毒,危如累卵,兵不厭詐,艱難險阻,行將就木,志在四方,渭陽之情。

15、介子推:追隨重耳,割股奉君,愛國忠君;功成身退,不言俸祿,淡泊名利;抱樹而死,寒食清明,世代紀念。

16、魏文侯:繼承祖業,三分晉室,開創魏國,定都安邑;聯合三晉,改革政治,冊立封侯,變法集權;獎勵耕戰,興修水利,發展經濟,開闢西河;內修德政,外治武功,滅亡中山,攻佔河西;在位五十載,霸業一百年。

17、西門豹:河伯娶妻,懲治惡霸,頒佈律令,禁止巫風;挖渠引漳,寓兵於農,藏糧於民,治鄴有方;誠信於民,民不敢欺,名聞天下,澤流後世。

18、子夏:孔門七十二賢人,提“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主“做官取信於民,然後才能使民效勞”;西河設教,魏文侯拜師,李悝、吳起、商鞅入門;躬行實踐,修德養性,為人師表,以身作則;上承孔子,傳《詩》《春秋》,下啟荀子,開《大學》《中庸》;玄宗封“魏侯”,宋加封“河東公”。

19、猗頓:魯居寒生本命窮,創業求策陶朱公。開基魏國五畜旺,鹽商大賈起繁榮。黃帝靈惠發祥地,堯舜禪賢秉孝忠。鳳凰谷深威名遠,河東仁勇貫西東。晉商之肇端,商業之鼻祖。

20、扁鵲:少年拜師,周遊列國,濟世救人,隨俗為變;中醫診斷,望色聽聲,寫影切脈,技術精湛;內、外、婦、兒、五官,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起死回生,巧妙換心,名揚天下,尊為醫祖。防病於未然,古醫奠基者,承前啟後,中國醫聖。

21、荀子:儒家代表,辭賦之祖,提“性惡論,天道自然,天行有常,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著《荀子》《不苟》《榮辱》《非相》等,尤以《勸學》“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等廣為人知。堅持禮治,主張經濟和禮治法治相結合。

22、張儀:受辱投秦,秦國任相,破縱連橫;說魏事秦,戲楚被囚,遊說諸國;一怒諸侯懼,安居天下熄;大秦帝國之功臣,六國統一之推手,史上最著名“外交部長”。

23、範睢:謀略過人,出謀劃策,秦昭拜相,瓦解合縱;遠交近攻,強幹弱枝,蠶食諸侯,成秦帝業。

24、李冰:都江堰打造驚世奇蹟,創科學治水之先例;任職蜀守,識察水脈,鑿井煮鹽,史上首創;開天府之國,建華夏之瑰,官捧民尊,萬世敬仰。

25、郭璞:

景純訓詁有奇才,道學理數術清白。傾心好古注爾雅,辭賦精湛冠詠懷。觀象後世稱太鬥,晉書成就啟後來。易玄奇詭多涉獵,博學融通智剪裁。

26、司馬遷:私淑古今賢,討論改歷,推古天變,天文之父;正直諫言,遭受腐刑,屈辱憤懣,著書《史記》;“高山仰止,景行行之,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不虛美、不隱惡、憑之實錄、開紀傳體史學;中國文化巨匠,世界歷史之父。

27、董永:孝子丹忱自賣身,感天動地驚仙女。仙女下凡槐做媒,錦縑織就燕鶯逡。西溪雲雨東風暖,寶殿雷霆怒氣瞋。天上人間相隔遠,孤燈獨影度殘春。董永孝名留人間,千秋萬代成美談。

28、關羽:對國以忠,待人以義,處世以仁,作戰以勇。秉山嶽風骨,蓄日月精魂,一雄薄雲,立華夏兒女之標範;悟春秋真諦,踐麟經大道,一義橫天,豎民族精神之赤幟。 史敬為公,武祀為聖,文尊為子,民拜為神。先武穆而尊,共仲尼並聖,巨星懸宇溢彩,耀天下普世之價值。一夫當關,百代流芳,千秋共慕,萬世人極。

29、衛夫人:提筆兵陣啟山河,落點驚神鬼愕錯。崩浪奔雷名天下,蘭亭遺韻久傳說。筆耕文化裕家遠,書底奇妙高論多。出靑勝藍恩德大,思敏裙俠膽智闊。

30、王通:教衍河汾門羅將相,道存子集名著隋唐。隋末大儒,教育家、思想家、道家,《三字經》列為諸子百家之五子。河汾設教,受業千餘,房玄齡、杜如晦、李靖、薛收、魏徵,皆為門人。重道輕藝,重行輕文,以文觀人,由人論文。《中說》(又稱《文中子中說》、《文中子》等)遺世,三教合一。重振孔學,發展儒學。以“道”取“天”,“窮理盡性”“主靜修養”,開治學、修養、理學之先河。“才高非智,智者弗顯也。位尊實危,智者不就也。大智知止,小智惟謀,智有窮而道無盡哉”,“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

31、王績(王通之弟)東皋豪飲唱無功,才高八斗譽河東。神仙童子游長安,博聞強記傾座驚。生性曠達酒學士,以醉去職邀之松。五言律詩奠基人,開創唐詩貢獻大。“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百年何足度,乘興且長歌”,“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

32、王勃(王通之孫)根自龍門傲骨賢,勢若虹波韻天然。“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揮筆《滕王》驚四座,一篇妙文千古唱。志高勇進採斐然,初唐四傑美名傳。

33、裴秀:編著我國第一部關於地圖學說的專著——《禹貢地域圖》18篇;創“製圖六體”,奠定中國古代製圖學理論基礎,使古老製圖學具備數學的科學依據。該理論運用了1400多年,直到明朝末年。英國科技史學家李約瑟教授稱為“中國製圖學之父”,與歐洲學者托勒密並稱為世界古代地圖史上東西相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34、裴頠: 蚤有聲名,平叛有功,完備禮樂,上表直言,憂心朝政,上書勸諫,壯年被害。著《崇有論》,獨樹一幟地提出“無不能生有”,“有”是萬物存在變化之基礎等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西晉時期與玄學貴無論分庭抗禮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家。

35、裴行儉:

守約大將世稱奇,文超武慧神鬼泣。受命冊送波斯旅,施策募勇掃叛逆。著書文集二十卷,翰墨雄健向驃騎。列封將相五十九,柏下奇觀試揭迷?

36、南北朝史學三裴:

裴松之:為陳壽《三國志》作注65卷,博採群書,史料翔實,流傳千古,開注史之先河。宋文帝稱讚他“裴世期為不朽矣!”

其子裴駰:補註《史記》,著《史記集解》八十卷,是《史記》問世後第一家大型綜合性的注本,與唐代司馬貞的《史記索隱》、張守節的《史記正義》,合稱為《史記三家注》。

松之曾孫裴子野:撰編年體《宋略》二十卷,其敘事、評論都超出了沈約所著《宋書》水平,沈約見而嘆曰,“吾弗逮也!”。唐代劉知幾說,“世之言宋史者,以裴《略》為上,沈《書》次之”。同時著有《方國使圖》《集註喪服》《續裴氏家傳》《齊梁春秋》等。

39、裴政:主持修編《開皇律》,“採魏晉刑典,下至齊梁,沿革輕重,取其折衷。同撰著者十有餘人,凡疑滯不通,皆取決於政”,為後世立法奠定了規範格式。《唐律》、《宋刑統》皆出其源。王夫之評,“今之律,其大略皆隋裴政所定也,政之澤遠矣,千餘年間,非無暴君酷吏,而不能呈其淫虐,法定故也”。裴蘊實行“貌閱法”,檢括戶口,控制人口,增加財稅,使隋朝“資儲遍於天下”,為前代所罕見。

40、裴鉶:唐代小說家,著《傳奇》一書,首先提出的“傳奇”這個專有名詞,以後發展成為一種新興的小說文體,且愈來愈富有生命力,深得世人喜愛。代表作《崑崙奴》和《聶隱娘》,成為後來武俠小說、戲曲的濫觴。

41、裴矩:平定嶺南,討伐突厥,經略西域,隨徵遼東,總領北蕃,從幸江都,輾轉歸唐, 晚年拜相。廷諫太宗,仗義執言。致力於中西商貿和文化交流,使西域四十國臣服朝貢於隋朝,拓疆數千裡,史稱“交通中西,功比張騫”。著名地理學家,曾編寫《西域圖記》三卷,記載西域四十四國的地理資料。

42、裴寂:裴相當年運勢宏,高祖交好信當隆。開國謀計力開鼎,寒門出身桑泉榮。太宗千金賄其意,文靜不屑染禍蓬。感嘆司空生前事,莫為權重毀煙凌。

43、裴度:胸懷壯志,正氣凜然,力挽狂瀾,功績卓著。平定淮西之亂,三起三落,幾度入相,幾度出藩。歷任憲、穆、敬、文四朝宰相,身系國家安危,時局重輕者二十餘年,史稱“中興賢相”。白居易稱讚他“中臺一品高,勳業過蕭曹。”文宗也賜詩曰,“注想待元老,識君恨不早。我家柱石衰,憂來學丘禱”。

44、裴休:好學不倦,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累功拜相,罷守諸藩。改革漕運,整頓茶稅,頗著成效。博學多能,工於詩畫,擅長書法。撰寫的《圭峰禪師碑》,貌似柳體,然而風格較柳體更為遒媚勁健。其書法的傳世拓本還有《定慧禪師碑》。米芾曾有評,“裴休率意寫碑,乃有真趣,不陷醜怪。”

45、薛道衡:隋朝大臣,著名詩人,少年奇才,專精好學,耿直諫言,以文獲罪。存《薛司隸集》一卷。“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人歸落鴈後。思發在花前”“絕漠三秋幕,窮陰萬里生”……

46、薛稷:初唐四大書法家,善於繪畫,長於人物、佛像、樹石、花鳥,精於畫鶴,有《啄苔鶴圖》《信行禪師碑》《中嶽碑》等作品傳世。

47、薛仁貴:龍門仁貴少年勇,破陣名顯遼水旁。年逾不惑掌帥印,從此威名振四方。怒捉高麗神射手,力擒黑山契丹王。善射能貫五重甲,能戰三箭滅敵邦。兵進平壤受降書,武勇智略無容人擋。老來猶可破胡虜,將軍盡忠死封疆。萬言難書勇烈事,畫戟白袍永留香。

48、薛瑄:在北方開創“河東之學”,門徒遍及山西、河南、關隴一帶,蔚為大宗。其學傳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呂大鈞兄弟為主的“關中之學”,其勢“幾與陽明中分其感”。清人視薛學為朱學傳宗,稱之為“明初理學之冠”,“開明代道學之基”。高攀龍認為,有明一代,學脈有二:一是南方的陽明之學,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學。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執掌法紀,嚴於律己,勤廉從政,剛直不阿,執法如山,被譽為“光明俊偉”的清官。儒學世家,為政有聲,不屈王振,為民請命;直內方外,果敢自取,勤學好問,歸潔其身,品高文深。

49、柳公權:中國古代十大書法家,楷書四大家,河東郡開國公。博貫經術,侍書中禁,性曉音律,亦工詩文。以楷書著稱,初學王羲之,遍觀唐名家書法,取顏真卿、歐陽詢之長,融匯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顏筋柳骨”美譽。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行、草書有《伏審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傳世。

50、柳宗元:河東文脈蒲坂俠,子厚神筆舉大家。若非背臨司馬運,何來封建累世誇。荒野悲摧君莫笑,獨往寒江釣雪花。漂泊榮辱尋常事,潤入豪膽抒白髮。

51、楊玉環:唐玄宗封貴妃,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性格婉順,姿質豐豔,擅長歌舞,通曉音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52、呂洞賓: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師,道教宗師,開道教全真道南派、北派、東派、西派。八仙之一,代表作品《呂祖全書》《呂祖詩集》(李涵虛輯)《純陽劍法》,百字碑。午夜君山玩月回,西鄰小圃碧蓮開。天香風露蒼華冷,雲在青霄鶴未來……

53、張彥遠:唐朝大臣、畫家、繪畫理論家。出身三代相門,博學有文辭,擅長書畫,精於鑑賞,著有《歷代名畫記》《法書要錄》《彩箋詩集》《三祖大師碑陰記》《山行詩》等。《歷代名畫記》和《法書要錄》分別就繪畫和書法蒐集了豐富的前代材料,《歷代名畫記》更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是對於中國古代美術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貢獻。

54、法顯:大德皈依早出家,九死一生只為法。二十行志明大戒,六五迎難探佛涯。西天生死忍別離,杖行如鐵定荒沙。磐照丹暉十六載,華夏圓夢再出發。

55、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詩書、通畫樂;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雲,“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56、王之渙:孝聞於家,義聞於友,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精於文章,善於寫詩,多引為歌詞。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為勝,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二首》等。

57、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司空表聖詩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韻外之致,味外之旨,思與境偕”等一系列獨到的藝術見解,更對唐代不同時期詩歌創作成就,宏微俱現地進行了富有創造性的評述。尤其是以詩品詩的《二十四詩品》對詩歌藝術創作風格與思想意境的集中表現,對後世文藝創作產生出持續而又深遠的影響,從而奠定了享譽後世的詩評家的歷史地位。

58、盧綸:唐代詩人,儒客大家,大曆十才子之一。著有《盧戶部詩集》,《塞下曲》其二,“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其三,“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59、聶夷中:性儉、蓋奮身草澤,備嘗辛楚,率多傷俗閔時之作,哀稼穡之艱難。適值險阻,進退維谷,才足而命屯,有志卒爽,含蓄諷刺,亦有謂馬。古樂府尤得體,皆警省之辭,裨補政治,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正《國風》之義也。《詠田家一作傷田家》“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公子家一作長安花一作公子行》“種花滿西園,花發青樓道。花下一禾生,去之為惡草”。

60、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從祀於孔廟,稱“先儒司馬子”;從祀歷代帝王廟。破甕救友、誠信賣馬、低調淡泊、堅不納妾、典地葬妻、藏書故事、洛陽耆英會……著作甚多,主要《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61、高克明:宋仁宗時著名的山水畫家。善佛道、人馬、花竹、翎毛、禽蟲、畜獸、鬼神、屋宇,皆造於妙。工畫山水,採擷諸家之美,參成一藝之精,團扇臥屏,尤長小景,但矜其巧密,殊乏飄逸之致。喜幽默,多行郊野間,覽山林之趣,箕坐終日,歸則求靜室以居,沉屏思慮;神遊物外,景造筆下。代表作《雪意圖》《夏山飛瀑》《窠石野渡 圖》《煙嵐窠石圖》。

62、趙鼎: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宰相。為相剛正,反對議和,是南宋著名的愛國首領之一、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精忠報國絕食亡,獲贈太傅、豐國公,諡號“忠簡”,配享高宗廟庭,傳世墨跡僅有《毓秀帖》《趙鼎楷書札子》。善文、詩、詞,文章多為奏疏,氣勢暢達,渾然天成。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鐵骨錚錚九死不悔,浩然正氣後世稱頌。

63、馬遠:南宋畫家。出身繪畫世家,南宋宋光宗、宋寧宗兩朝畫院待詔。擅畫山水、人物、花鳥,山水取法李唐,筆力勁利闊略,皴法硬朗,樹葉常用夾葉,樹幹濃重,多橫斜之態。樓閣界畫精工,且加襯染。喜作邊角小景,世稱“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鳥常以山水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與李唐、劉松年、夏圭並稱“南宋四家”,與夏圭齊名,時稱“馬夏”。存世作品有《踏歌圖》《水圖》《梅石溪鳧圖》《西園雅集圖》等,筆法豪放而謹嚴,變化多而融和。歷代評畫者評他是“水墨蒼勁”的風格,是繪畫史上富有獨創性的大畫家。

64、段克己:金代文學家,哀宗時與其弟段成己先後中進士,但入仕無門,在山村過著閒居生活。金亡,避亂龍門山中,與友人遨遊山水,結社賦詩,自得其樂。河汾詩派作者,兼擅填詞,存世作品中一些詩詞,寫故國之思,頗有感情。如“塞馬南來,五陵草樹無顏色”,也關心民間疾苦,曾哀吟“生民冤血流未盡,白骨堆積如山丘”,寫得最多的還是山光水色和隱逸生活,刻畫山川的雄偉,描繪風光的綺麗,都有特色。作品骨力堅勁,意致蒼涼。

段成己:段克己之弟,詩詞風格與兄相近。金代趙秉文以“二妙”相譽,後人編他們的合集時,稱《二妙集》。吳澄作序曰,“河東二段先生,心廣而識超,氣盛而才雄,其詩蓋陶、杜兼而有之者也”,

66、姚天福:不畏強權、理冤肅化的鐵面御史,斷案入神、剛正不阿的治世能臣,體恤民情、興利除害的的地方名吏,恪盡職守、忠君愛國的元代大臣。

67、關漢卿: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珠磯語唾自然溜,金玉詞源即便有,玲瓏肺腑天生就。風月情,武慣熟,姓名香四大神州,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元曲四大家之首,我國戲劇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

68、楊博:明朝名臣,興屯田、修水渠、築屯堡,使百姓安居樂業,境內肅然。嶄露頭角、肅清州境、疏劾仇鸞、屢立功勳、世宗倚重。遇事能安閒處置,有膽識、度量,被嚴世蕃稱為“天下三才”之一。出入朝廷四十多年,始終以兵事著稱。著有《虞坡集》《關公帝忠義經序》及各類奏議共八十四卷。《皇明經世文編》收錄有其文及奏疏。

69、喬應甲:巡撫陝西,嚴蒐括,清透支,儆官邪,絕賄賂,吏治為之一清。勇於任事,硬折不彎,除暴安良,為民請命,民間有“喬閣老”美譽。為人處世,以三實為守,存實心,做實事,說實話。循其箴言“辦事宜貴精神果斷,存心總要正大光明”而行,終身不渝。遺著有《便民實政》《三實奏章》《看山集》正續《難焚草》(詩集)《咫園詩集》等,均散佚,唯《半九亭集》(8卷)現存北京圖書館。

70、韓爌:主治閹黨,執掌東林。秉公辦案,不枉私情,平反冤假錯案,保護了一大批包括首輔在內的元老重臣。澄清吏治,主治閹抄黨,打擊並最終消滅了魏忠賢一夥吏治敗壞的閹宦黨羽,一時大快人心,朝綱重振。培育並提拔重用了袁崇煥,使其成為了抗金的主力和大明的脊樑長城。後因袁崇煥冤案所累,罷職還鄉,但卻享有了“先後作相,老成持重。引正人,抑邪黨,天下稱其賢”的美譽。

71、李毓秀:龍興子潛道行深,蒙訓虔研弟子規。科舉錐修久不第,遊學品兢柳榮蔭。敦復齋厚家徵遠,儒雅冠膺宇眾欽。看破方能梳毓智,夫子門風靛錦遵。

72、楊深秀:楊氏桐鄉深秀牛,河東慷慨舉擘猷。為求變法不懼死,警醒民心血染頭。國學造化堪扛鼎,主事刑部振國愁。蒲葦昂首祭先烈,文韜武略笑風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