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打仗給上級提要求,為何王翦和韓信結局不一樣?

我不愛吃發麵餅


前者是官場智慧,後者是貪得無厭。不得不說,王翦與韓信邀賞的故事,給與我們很大的啟迪。老謀深算,深諳官道的王翦,和自大妄為的韓信形成了鮮明的對此。


戰國末期,秦始皇為了滅掉楚國,啟用王翦發兵60萬攻打楚國。出發前,王翦一再向秦始皇要求賞賜,聲稱自己即將退休,希望嬴政給賞賜點良田美宅作為養老金,對此,秦始皇一一應允。兩軍陣前,王翦再次致信嬴政,希望再多些賞賜,秦始皇二話不說再次封賞。於是,王翦滅楚,為秦始皇拔掉統一六國最大的難關,王翦躋身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楚漢相爭之時,劉邦被項羽圍困滎陽,進又不能進,退又不能退,整天長吁短嘆盼望著援軍的到來。然而,作為漢軍陣營的大將軍,韓信卻坐視劉邦被圍,終日按兵不動。劉邦派使者多次要求韓信出兵,韓信都不予回應。不久,韓信也派出使者,要求劉邦封他為“假齊王”。劉邦雖然內心十分惱怒,但還是給了韓信齊王的稱號。漢帝國建立後,狡兔死,走狗烹,韓信被呂后以謀反之名殺死在長樂宮。

為什麼王翦和韓信同樣都是邀賞,前者善始善終,後者卻兔死狗烹呢?

1.要求不同,前者邀賞,後者求王

王翦雖然是一介武夫,但是也深諳官場之道,是個十足的“老油條”,他知道將在外,宮中多讒言這種危險。於是,王翦出發前向嬴政要求“以請田宅為子孫業耳”。王翦之意,無非是告訴秦王,我手握60萬大軍是為了為秦國建立霸業,我是為了我的兒孫能夠擁有榮華富貴,因此絕不會擁兵自重,試圖謀反。對於秦王嬴政來說,王翦所要的都是對他無關緊要的東西,只要能夠滅掉六國,區區良田美池又何足道哉!


但是,一代“兵仙”卻要求賜王號,意為和漢王平起平坐,所謂“三齊王”;與天齊、與地齊、與君齊。韓信之意,無非是利用漢王被項羽圍困的時候,以出兵相救作為條件,認為自己功勳卓著,要求漢王劉邦與他共分天下,裂土封侯於他。這對於劉邦來說,是如芒在背的威協。於是,漢朝建立後,韓信也就成為不得不拔掉的硬刺。

2.要求的對象不同


王翦所要求的對象是嬴政,嬴政對王室一族信任有加,只要功勳卓著絕不刀兵相加。嬴政曾經說過:“功臣不能全身而退,嬴政何顏立於天下。”嬴政用人不疑,無論是將才還是相才,嬴政都任之、信之。就連權傾朝野的呂不韋,曾經和趙太后曖昧不清,嬴政也只是讓他退休,也只是寫了封信說道了他幾句。而劉邦,他是一個仁義在外,厚黑在內的帝王,擁兵相要挾,必然遭至清算。

3.求賞的時機不同,後者實有威脅之嫌


王翦的求賞是在出徵前,這個時機對於嬴政來說無關痛癢,只要他能夠攻滅楚國,要多少給多少。而韓信求賞,是在劉邦被圍困滎陽之時。這個時候,劉邦、韓信、項羽的勢力處於三足鼎立的態勢,此時韓信倒向哪一邊,那一邊就會勝利。而此時韓信向劉邦求賞,實有擁兵要挾之嫌,你劉邦如果不給我這個齊王稱號,我或擁兵自重或倒向項羽,如此你劉邦勝敗難定。

總結:

【歷史方位】說:我認為,王翦與韓信雖然都是要求賞賜,但是前者是官場智慧,後者是貪得無厭。他們所要求的賞賜不同,前者是邀賞,後者是求王。他們所要求的對象不同,他們所要求的時機不相同。綜上,歷史上王翦與韓信邀賞的故事告訴我們,在職場中懂時機,分對象,知進退地處理問題,才能獲得最佳的效果。


我是【歷史方位】,用心感知歷史的作者,喜歡的朋友+關注哦!

歷史方位


隔壁老王能從鄰居家撈到多少好處?在哪個房東那裡都不受待見的韓信,是不可能理解的!

王剪很早就住在了秦始皇的隔壁,韓信則是很晚才搬來,而且還和劉邦隔著八條街。所以王剪上秦始皇家蹭頓飯很簡單,而韓信張口就向劉邦要一條街,劉邦不生氣才怪呢!

如果只是這麼點事兒也就算了,可是事情還多著呢!

秦始皇和劉邦都是靠搶房子出租的老大。

王剪向秦始皇蹭飯之前,已經幫秦始皇搶了不少房子了。王剪在出發之前,只不過是要求秦始皇多加個蛋而已!就這麼點要求,就算老婆不給做,憑秦始皇那點私房錢也能滿足王剪。秦始皇也不是很在意那點私房錢,畢竟很多房子也是王剪幫著搶的。王剪去搶房子,秦始皇給他孩子管個飯,好象還更放心一些。

劉邦親自掄著膀子,正面和項羽死抗,被項羽追得滿街跑。有時候差點被項羽打破頭。韓信趁著劉邦和項羽死抗的時候,把其它幾條街都收了。等到劉邦招呼小弟們一起上的時候,韓信卻要求劉邦承認韓信對那幾條街的所有權。曹參住在劉邦隔壁,也是和韓信一起去搶的房子,到現在還沒有混上一套房子,韓信張口就要幾條街。

劉邦是什麼人,喝上幾口酒就能念成流氓。劉邦心想,你韓信在亭長家蹭飯都蹭不利索,還想從我這裡弄套房子。你是光看到隔壁老王混點吃喝了,沒看到另一個隔壁老白的下場吧!白起就是因為不給房東干活被弄死的!

劉邦想給韓信算算賬,張良和陳平卻告訴他現在是春天,黃曆上寫著不宜算賬!劉邦無奈只好答應了韓信的要求。

等到大家一起打敗了項羽的時候,也就到了秋後了!秋後是個什麼季節,秋後是個算賬的季節!最後劉邦的老婆把這筆賬和韓信徹底算清楚了!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寄暇學宮


王翦出征前向秦始皇提出,自己家裡窮,打了勝仗之後,希望秦始皇賜他房子土地等一系列家業。自商鞅變法以後,如果沙場建功,王翦封爵賜地,徵收租稅,他是不愁吃喝的。為什麼要這樣做?史書上也留下他如此做的答案,為的是消除秦始皇的疑心。應該說秦始皇也是明白王翦的用心,兩人心照不宣,用些許豪宅土地換一個楚國,無論從那個角度看,這筆買賣是划算的。更何況王翦主動表示自己的忠心,所以楚國滅了,秦始皇也兌現了諾言,而王翦也退休養老去了。

相反再來看看韓信。韓信滅齊,這屬於劉邦策劃的第二戰場,從側翼包圍項羽。當然在完成這項任務時,劉邦充當了誘餌,正面抵擋項羽的壓力,所以韓信才能相對從容的滅齊。但是齊地打下來了,韓信向劉邦提出要稱齊王。劉邦一看,這就不得了。換成現代的話,老闆在前面扛著各種壓力,好不容易讓公司有了點起色,突然最優秀的員工跳出來說,剛打出來的業績要算成自己的股份(這個比喻不是太恰當,不要對號入座)。我想一般的老闆聽到這話都會血壓升高,立馬蹦起來。

劉邦也是個普通人。當聽到韓信的要求,如果不是張良與陳平暗地使眼色,劉邦立馬又改回了臉色,做什麼假王,要做就做真齊王。事實上劉邦做了個理智的選擇,他與項羽正處於膠著狀態,團結一切可能的力量是第一要務,不同意韓信的請求,很大程度上就是漢軍分裂。但從感情來說,劉邦極不開心,辛苦換來的成績,被韓信要挾式的佔為己有。再說韓信軍事才能非常高,一個項羽就夠他受了,再把韓信推到對立面,實在不划算。所以劉邦被迫選擇了同意,但剛滅了項羽,劉邦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奪了韓信的軍權,遷徙到楚地稱王。要知道項羽是西楚霸王,韓信剛殺了他,就被派到這裡當楚王,可以想象劉邦對他是什麼一種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