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引起的社會封閉對公共健康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一.2020年,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肆虐全球的同時,新加坡這個地處熱帶的國家卻禍不單行,爆發了史上最嚴重的的登革熱疫情。

根據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公佈的最新數據,截止7月27日,新加坡國內已經有超過20600例登革熱病例。

疫情引起的社會封閉對公共健康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圖注:新加坡各年度每週報告登革熱病例統計數據(2016-2020 ),圖源自新加坡國家環境局

上圖為自2016年起新加坡每週報告登革熱病例的統計數據,2020年7月25日當週共報告登革熱病例1793例,據新加坡國家環境局稱,這個數字是新加坡有史以來單週最高的登革熱病例數[1]。

一直以來,登革熱的流行地區為東南亞、南亞的一些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為什麼被稱為“貧困病”的登革熱會在發達國家新加坡造成如此大的影響?

1). 當前流行的登革病毒並非常見病毒型,使人猝不及防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症狀有高熱、頭痛、肌肉及關節痛和皮疹等。它是一種蟲媒疾病,由伊蚊傳播,所以生活在熱帶伊蚊的活動區也是登革熱的發病區,尤其是因植被豐富而被稱為“花園城市”的新加坡,更是容易受到伊蚊的侵害。

登革病毒根據血清型分為DENV1-DENV4,共4個型。此前,新加坡的登革病毒主要是1型和2型,當地人不僅有豐富的對抗經驗,不少人體內也有抗體,所以不需特別擔心。但今年爆發的登革熱疫情特殊在,主要流行的不是1型和2型病毒,而是3型。

疫情引起的社會封閉對公共健康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登革病毒不同血清型之間的抗體是無法互相發揮作用的,也就是說,如果感染過2型,產生了抗體,接下來感染3型,之前的抗體是沒效果的。3型病毒至少有 30多年不是新加坡的主流登革病毒型了,這造成的結果就是當地人對這個不常見的病毒株缺乏抵抗。

也有不少媒體對新加坡的登革熱疫情進行了報道,其中不乏《新加坡遭遇史上最嚴重登革熱疫情!病毒已變異!》這樣的標題,讓人誤以為登革病毒是在最近發生了變異,使得疫情變得嚴重,其實並非如此。3型病毒早已存在,只是此前它並非主要流行的病毒株而已。

不過相比於1型和2型,DENV3確實還有一些其他的特徵,比如今年6月,《自然通訊》刊發的一篇研究就提到了3型病毒的一個特點——研究發現,3型的結構具有一定可變性,它可以將自己從一個光滑的圓形粒子轉變成一個球杆狀的粒子,這樣將自身轉變得與原始結構大不一樣能幫助逃避宿主的免疫反應、疫苗和治療[2]。這就導致DENV3更加難以防治,但這是否為3型病毒成為主流的原因,目前尚未可知。

2). 雪上加霜——新冠遇上登革熱

新加坡一直是登革熱疫情的受害地,而久病成醫,新加坡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應對登革熱疫情的經驗。不僅僅是發達的醫療條件,更是日常的防患於未來的措施,那就是:滅蚊。

新加坡政府會專門進行滅蚊工作,這在世界上獨樹一幟。更為誇張的是,新加坡還專門出臺法規要求居民滅蚊,比如確保自己的房屋和周圍環境(如走廊和花園)沒有積水。如果在檢查中被發現家中有伊蚊滋生處,就要被處罰款,累犯還會被處監禁。這些措施很有成效,新加坡滅蚊工作一直推進地很順利,登革熱風險也就相對較低。

疫情引起的社會封閉對公共健康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然而,新冠病毒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平衡。新冠病毒在全球加速蔓延,新加坡也不例外——截止8月3日,僅僅有570萬人口的新加坡新冠肺炎確診總病例數已經達到52825例[3],近百分之一的人感染。

疫情引起的社會封閉對公共健康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而為了防治新冠,當地也出臺了嚴格的管理政策,結果就是大量的當地人減少了外出,這使得滅蚊工作也受到影響,於是伊蚊開始滋生。不僅如此,由於大量居民長時間居家,給伊蚊的擴散提供了場所,因此出現了大量的家庭中內部傳染。

疫情引起的社會封閉對公共健康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由此可見,新冠疫情是新加坡登革熱疫情爆發的重要因素之一,該地本來就是適合伊蚊生長的區域,只是之前嚴格的防治措施強行壓下去了,而一旦失去了壓制,那麼捲土重來,其影響就非同小可。

3). 醫療資源擠兌

除此以外,登革熱疫情對新加坡當地醫療衛生的衝擊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登革熱疫情本身有較長的潛伏期,但發病極迅速,一旦爆發,會迅速加重,所以如果沒有及時得到醫治,或者因為誤診不去醫治,就造成了死亡。

按理說新加坡的醫療條件非常優越,可以應對好登革熱,但是新冠疫情在登革熱爆發期間仍新加坡流行,這對醫療資源的消耗非常嚴重,導致難以有足夠的醫療力量再來應對登革熱,造成了事實上的醫療資源擠兌,使得感染者難以得到及時的檢測和救治,這也是新加坡登革熱疫情日趨嚴重的一個因素。

對DENV3型病毒抵抗的缺乏、滅蚊工作的不到位,再加上新冠疫情對當地醫療資源的大量消耗,這些因素疊加一起,導致了今年新加坡登革熱疫情的嚴峻局面。


4). ADE效應——登革熱疫情禍不單行

在新冠疫情期間,不少人已經聽說過這個效應了。所謂ADE效應是指“抗體依賴增強症”(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我們知道針對病毒表面蛋白的特異性抗體可以阻抑病毒入侵,將病毒“中和”,使其失去感染細胞的能力。然而在有些情況下,抗體在病毒感染過程中卻發揮相反的作用:如果病原體發生了變異再次入侵,機體沒有辨別清楚,繼續產生之前的免疫,這種免疫對於變異後的病原體就是無效或有限的機體,不再去應對新病原體,反而會協助病毒進入靶細胞,提高感染率。這時感染後的人會比沒有抗體的人症狀更嚴重。

簡單地說,就是感染過一種病毒後,換一個新的病毒株感染,可能不僅不能抵抗病毒,反而會使病情更加嚴重。如下圖所示,右側下圖就是ADE效應。

疫情引起的社會封閉對公共健康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ADE效應示意圖

圖注:ADE效應示意圖

而ADE效應最初就是在登革熱中發現的。

上文也提到,登革病毒不同血清型之間的抗體無法互相發揮作用,也就是說在有2型抗體的情況下感染了DENV3,抗體無效,這時ADE反應反而可能導致病情加重。這也是登革熱疫情的一個危險之處。


總的來說,今年新加坡疫情形勢嚴峻,一方面是由於新加坡之前流行的主要是1、2型病毒,所以居民多對1、2型有抵抗,對現在流行的3型沒有抵抗,結果就是3型藉著伊蚊擴張和ADE效應使感染群體進一步變大;另一方面是由於滅蚊工作不能正常開展,導致伊蚊大量繁殖,登革熱自然也開始蔓延。

其實新冠帶來的問題,不只是登革熱,因為今年的新冠疫情,大家都隔離,結果導致很多問題都被迫延後處理。

二.典型的就是疫苗問題

按理說疫苗應該廣泛接種,常規都有很多疫苗,但是疫情一爆發,這些疫苗的注射也要延期,那麼結果就是很多人都得不到及時的免疫,這種潛在的危機在我國迅速戰勝疫情後得到了解決。

但是對於國外,持續一年的疫情,可能很多人都難以注射疫苗了。

三.再比如醫療資源的問題。

比如疫情的時候,一位網友就遇到了問題,就是家人忽然發生了疾病,但是社會當時是封閉隔離的,醫療資源被大量的用於應對新冠,結果就是想得到及時的治療都難。

私家車當時也不允許上路,最後他們扛著病人走了好幾公里的路才到了醫院。

而即便是強大如美國,他們就真的沒醫療資源擠兌嗎?

當然有,由於新冠重症治療需要呼吸機等設備,也需要ICU等基礎醫學設施,然而社會的醫療總容量並沒有考慮這種突發情況。結果就是,按價格來,最終就是有錢的用得起的得到了醫療,窮人那就只能等待死亡了。

所以網友們已經說過了,美國不是沒有擠兌,只是人家用價格定義了生命。

如果沒有疫情,那麼這些其他疾病患者,本來不應該如此,他們會得到呼吸機、icu等,但是疫情來了,那麼就是出價高者享受到這些設備了。


事實上,疫情還影響了很多慢病患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等,他們往往需要長期的藥物或治療,而一旦封閉,也會帶來這些人的不便。

可以說,疫情的封閉極大的衝擊了公共衛生。


參考文獻:

1. Dengue Cases https://www.nea.gov.sg/dengue-zika/dengue/dengue-cases

2. Morrone, S.R., Chew, V.S.Y., Lim, X. et al. High flavivirus structural plasticity demonstrated by a non-spherical morphological variant. Nat Commun 11, 3112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6925-y

3. Coronavirus disease(COVID-19)Situation Report – 196 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coronaviruse/situation-reports/20200803-covid-19-sitrep-196-cleared.pdf?sfvrsn=8a8a3ca4_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