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是理想還是慾望?文藝復興人的職場斜槓

前兩年熱門的詞“斜槓”,直到今天我才理解其真正的意義,成為斜槓青年是每個年輕人的希圖,是一種對自由生活的追求,我們不願意被束縛、被標籤化、被固定在一個範圍內,我們要的是體驗生活。

在這種追求自由的願景下,我們務必要認真思考這麼幾個問題:我們是不是假借追求自由的名義,而頻頻裸辭跳槽?我們是不是為了所謂的成為斜槓職場人、多項發展而放棄了本該堅守的?成為斜槓職場人到底是一種慾望,還是理想呢?

斜槓:是理想還是慾望?文藝復興人的職場斜槓

01斜槓的起源,應從文藝復興人講起

“斜槓青年”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例如,張美麗,記者/演員/攝影師/旅行博主,“斜槓”便成了她的代名詞。”

其實我們口中真正的斜槓人是出現在文藝復興時期,這個時期的教育方式是博雅式的通識教育,所以培養出了很多全面型人才,他們即使在不同的領域,但仍能做出不朽的成績。

米開朗基羅就是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與拉斐爾和達芬奇並稱為文藝復興後三傑。在我們看來,他就是全面型發展的人才,年輕的時候就能在各個領域取得了別人望塵莫及的成就,是職場的佼佼者,也是我們口中的“斜槓”職場人,他的風格幾乎影響了三個世紀的藝術家。

斜槓:是理想還是慾望?文藝復興人的職場斜槓


還有一位不得不提的斜槓人—達芬奇,達芬奇職業是學者、發明家、藝術家,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更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畫家、天文學家、建築工程師。他還擅長雕塑、音樂、考古、軍事、發明、建築,通曉數學、生理、物理、天文、水利地質等學科。

在我們看來,達芬奇無疑是神一樣的人物,是一個學識淵博的巨人,但其實我們縱觀達芬奇的一生,可以知道,他在販賣的是同一種能力—--洞察力

達芬奇把畫畫當作自己的工具,每看到一樣東西他都會不停的觀察和描繪,把達芬奇放在現在,他一定是個名副其實的細節控了,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會被展現在他的畫集裡面,大到整個景觀,小到漫流的溪水。就連他思而不得的小問題都會被記錄在日程安排裡,明確的標記要在某天向某某請教。他無時無刻不拿出手中的畫筆在畫,這就是他洞察一切的媒介,以滿足他無止境的好奇心。

斜槓:是理想還是慾望?文藝復興人的職場斜槓

02成為斜槓青年, 一專還是多能?

我們看到的往往是斜槓職場人身上的“多才多藝”,他們有來自不同領域的標籤,但是任何能讓你取得突出成就的事業都需要依靠專業知識,地基才是決定大樓穩固與否的重要條件,在追求斜槓的同時,要反思自己是看重別人往自己貼上的不同標籤帶來的愉悅,還是真正的享受身處不同的領域而體驗到的不同感悟?能學到更多的技能?

無論是哪個年代的年輕人,在我們的成長曆程中,都在不斷地上演著選擇和放棄,你選擇了一種精彩的同時也是在放棄其他的可能,你選擇多項發展的同時也就阻斷了抵達固定一條道路的頂峰。選擇與放棄往往是如影隨形的,不管你是在追求一專還是多能,紮實的知識才是一切的保障與根基。

七八十年代的前輩兒們,因為小時候資源極度貧瘠,於是知識成為了他們的樂趣,也是他們極為珍視的“玩具”。

而作為當代的年輕人,我們出生的時候就被各種信息充斥著,信息的過剩讓我們同樣沒得選擇。其實知識才是前往任何道路的通關卡,知識本身也是有樂趣的,只是我們把它標準化和刻度化之後,知識成為了必背要點,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精彩。

比如,有一天你突發奇想,想要了解朱元璋的一生,看他如何從平民布衣到一國之君,如何擊敗他強大的對手李友諒、藍玉、胡惟庸等人,那麼你會隨著自己的好奇心一點點的探索和挖掘,並對此感到孜孜不倦。但是如果這變成了思政老師對你的硬性要求,“大家把這段背下來,考試必考啊”,估計你會覺得這是一次折磨,而未必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

這就是主動學習和被迫施壓讓人對知識產生的不同感受,但無論你是想在一個領域裡深耕,還是選擇多領域發展,我們都要把知識體系當個人靠山,只有堅實的後盾才能保我們不跌入深淵。

斜槓:是理想還是慾望?文藝復興人的職場斜槓

03斜槓職場人,你是在謀生還是在追求理想

我有個朋友彭彭,住在香港,他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下班之後還要去送外賣,你能說他是斜槓職場人嗎?我估計你要是這麼浪漫的稱呼他“斜槓青年”,他鐵定哭給你看,我們很難想象一個人的興趣愛好是送外賣。

再說說那些白領,除了領公司的薪水,還額外接活動策劃和視頻剪輯等副業,下班回家還要熬夜完成這些工作,他們是在追求成為全能型人的理想嗎?還是為了增加收入多存些錢?

其實我們眼中的斜槓職場人,他們很多時候只是為了謀生才“身兼多職”,彭彭下班趕去送外賣僅僅為了支付香港昂貴的房租,這只是他的一份兼職;白領的“秘撈“也是為了多存些錢,大城市的生活壓力大,有時候這也是一種不得不。

斜槓是我們這一代青年的追求,但現實中的樣本人數並不多,能成為斜槓職場人的年齡大多在30歲之後。人的全面發展是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的,當你還在生存的邊緣掙扎時,是不可能做到自由自在的支配自己的生活,不考慮經濟的,君子實現抱負(暴富)十年不晚,何不先暫時放下虛而空的理想抱負呢。

斜槓:是理想還是慾望?文藝復興人的職場斜槓


更多職場乾貨和趣聞分享,歡迎關注我噢,惠純希望和你一起成長!#林惠純職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