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前的基建狂魔,他最愛做的事,我們至今還在效仿

作為中國史第一位皇帝,嬴政留給了後人太多的文物古蹟,比如兵馬俑、阿房宮、秦長城等等。然而更重要的是,他留下了一些至今都不過時的觀念和思想。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看看大家都知曉的始皇帝留下了什麼寶貴的遺產呢?

徵南討北,擴大版圖

兩千年前的基建狂魔,他最愛做的事,我們至今還在效仿

公元前二百一十四年,秦國在征服百越的同時展開了對匈奴的戰爭這場戰爭從現代的角度來看,絕對是註定失敗的戰爭。百越地廣人稀,民風彪悍,人人尚武,且地勢艱險。秦軍的勞師遠攻,補給困難,又不熟當地情況,沒有誰能保證,征服這西南蠻荒之地。而匈奴人,英勇善戰,以遊牧為生,居無定所,人人為兵,騎上馬個個神出鬼沒,難以圍殲。

兩千年前的基建狂魔,他最愛做的事,我們至今還在效仿

當時被稱為"百越"的越人,是一個大的部落聯合體,所以對百越不是一場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而是一場征服者去掠奪和佔領本地原住民的戰爭。嬴政也是下了血本,投入了全國大部軍隊。在發起進攻時,秦軍一隻五十萬人的隊伍進攻百越之地。而於此同時,為了保證北部的安定,蒙恬率軍三十餘萬,開始討伐匈奴。這兩場戰爭的整體規模也是空前的,在六國統一前,秦國對楚國發動最後的總攻時,嬴政派李信發兵二十萬,李信戰敗。而後王翦帶兵六十萬,激戰數年,方才獲得最終的勝利。這兩場同時進行的戰爭所投入的兵力與當年進攻楚的兵力雖然大體相當,但屬於兩線作戰,徵用民夫、調集資源,鋪設道路,建立這種基礎設施,所有的花費卻是遠超征服楚國的。

雖然花費甚巨,但是卻絕對是物有所值,在戰爭的背後,社會被推動和進步。

天子一怒,化身基建狂魔

兩千年前的基建狂魔,他最愛做的事,我們至今還在效仿

靈渠遺址

為了讓戰爭順利進行下去,秦王朝進行了大量的基礎建設工作。舉一個例子,秦國向南方派兵、運送軍糧利用的是水路。注入長江中游洞庭湖的湘水和灕水上游之間,相距不過幾米,是兩條流向相反的河流。只要將兩條河打通的話,船隻即可順灕水而下,經珠江直抵南海。然而,因為兩河床之間有幾米的高差,相互溝通並非易事,秦國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建設了一條長約三十四公里的運河,稱之為"靈渠"。在湘水的分流上安置水閘,用水閘的開合解決了高低差的問題。從而也確保了沿岸的交通道路。

兩千年前的基建狂魔,他最愛做的事,我們至今還在效仿

秦王嬴政三十三(前214)年至三十五(前212)年之間,在戰區的邊境地帶都實行了戰時體制。並且在北方修築了環鄂爾多斯地區的長城線,在南方築起了要塞據點。前面提到的靈渠也是此臨戰體制的一個環節。為了迅速地從咸陽向長城派遣軍隊,還斬山填谷地修築稱為"直道"的軍事道路,自北方的九原直通南方的雲陽。這一時期,咸陽城還擴建到了渭河南岸,並且修建了阿房宮。在建造自己陵墓的同時,秦王嬴政向陵區遷移百姓三萬戶,興建了麗邑,向直道始發點雲陽也遷徙了五萬戶。自二十六年統一以來,這是大型土木工程建設最為集中的時期。

兩千年前的基建狂魔,他最愛做的事,我們至今還在效仿

諸如長城、直道、阿房宮、麗邑、雲陽、靈渠的建設,都是在新的天下形勢下,為實行戰時體制所需要的土木建設工程。因此,不能說"秦統一天下而修萬里長城", 而應該說"秦統一天下後,在發動對外打仗時修萬里長城"。由於考古學的調查、發掘還僅僅進行了一部分,所以當時的真相尚不明瞭。

在對匈奴、百越的南北對抗中,秦國又像曾經提出解放六國百姓的大義名號那樣,提出了"放逐蠻夷"這種新的大義口號。如此,在兼併六國之地後,又將河南(鄂爾多斯)、南海三郡納入了帝國的版圖。

雖然僅僅是為了滿足嬴政的野心,但是秦王朝的控制力也確確實實地通過各種基建得以擴大了。而各方的文化也隨著戰爭和道路的通暢而相互交融在了一起。

長城啊長城

兩千年前的基建狂魔,他最愛做的事,我們至今還在效仿

講到基建,不得不把長城的建設專門拿出來看一下。其實秦國在戰國昭王時期就已經開始修建長城,在今天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固原,仍保留著當年修建長城時留下的夯土堆。嬴政時期的長城在黃河以北,沿東西走向的陰山山脈至今還殘存著部分石築長城遺址。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一萬里,約五千公里的長城被稱為萬里長城。不過,當時的五千公里長城並不都是從頭做起的,因為戰國時期各國為防備騎兵戰術,紛紛在國境線上修築長城。秦國在趙、燕等諸國出於對匈奴戰略防禦考慮而修築的北邊長城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建,併兼並六國之後秦放棄了內地長城,從"放逐蠻夷"的戰略目的出發而修築了北方長城。特別修築了陰山山脈長城,並使其向東與趙國、燕國的長城連為一線。

兩千年前的基建狂魔,他最愛做的事,我們至今還在效仿

直到今天,我們依舊可以在陝西省看到部分遺址。就通直道的地形而言,南部穿越黃土高原的山間地帶,北部經鄂爾多斯平原一直北上。全長約九百公里的直線道路,在對匈奴的對抗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現如今,從秦朝伊始修建的萬里長城,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個文化象徵,代表著民族的自尊與自豪,體現著先祖們對侵略的反抗精神。

渭水河畔,千年古都

兩千年前的基建狂魔,他最愛做的事,我們至今還在效仿

咸陽城自公元前350年戰國時期秦孝文公始建以來已經歷了一百四十個年頭了。咸陽原意即"皆為陽"之意。指兩類陽地之和的意思。河之北為陽,南為陰;山之南為陽,以北為陰。所以渭河之北與九峻山之南為咸陽。渭河北側為咸陽原的階地,在階地上修築了宮殿。至今,那裡的還殘存有建築物夯土基礎遺址,階地的斷崖上,不時可見排水管道、水井、陶器的殘片。由此依稀可見二十六年(前221)統一之時,遷天下富豪十二萬戶移居於此的都市情景。當時,為了秦帝國的維持,曾將地方富豪移居首都。漢代繼承了此項國策。按照五口之家計算的話,咸陽應是六十萬人口的大都市。東方齊國首都臨淄也不過才三十五萬人口。不可思議的是咸陽都城竟然未發現城郭的存在。咸陽城南半部為渭河北上所沖毀。

兩千年前的基建狂魔,他最愛做的事,我們至今還在效仿

作為首都咸陽城的護衛,秦國還建起了十五萬人口的麗邑和二十五萬人口的雲陽這些周邊都市。麗邑還是守護皇帝陵墓的都市。這種帝國首都的構建計劃,後來義為西漢朝所繼承。秦在二十六年兼滅六國之時,並未立即實施興建帝國的計劃,而是在秦王嬴政巡行的六年之後,在與其他國對抗中新形勢的緊迫情況下開始帝國建設的。

兩千年前的基建狂魔,他最愛做的事,我們至今還在效仿

在對外戰爭開始之時,秦國因為渭河北岸的咸陽城狹小,而在渭河南岸的上林苑這一動植物園中營造朝宮。渭河北岸水利不便,只好以水井補償。渭河南岸水利較為充沛,終南山的充沛水源都匯聚到了渭河。戰國時期出於軍事優先的考慮,背水建立都城。今天,要建設一個與帝國地位相稱的首都。首先,建築所南北五卜丈( 115米)、堂上可以坐一萬人的前殿,堂下可以豎起五丈( 11.5米)大旗。因未竣工,稱為阿房宮,也就是如今陝西的阿房宮遺址。

兩千年前的基建狂魔,他最愛做的事,我們至今還在效仿

阿房宮遺址

今天在那裡仍留有東西一千二百七十米、南北四百二十六米、高十幾米的夯土基臺遺址。由渭河北側的咸陽宮渡渭河,阿房宮等宮殿的建造模仿了天體的位置。以渭河比擬銀河,在南方寫天極相應建造極廟,北面建造營室(天馬座、天帝的宮殿)與閣道(王良星座)連接。這一新都市的風貌也在地下予以了再現。

要想富,還是要先修路

兩千年前的基建狂魔,他最愛做的事,我們至今還在效仿

大秦直道

在小編來看,秦王嬴政所留下的這些建築和古蹟,很大程度表現除了秦國當時的強大,以及秦王嬴政的危機意識和超前的思想,為後人其實解決了不少問題。不論這些建設項目是為了表現自己的統治能力,還是為了自己奢侈享受,都間接的促成了一件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件事道路的建設。為了將各種資源運輸到指定位置,道路的通暢成為了基礎的條件。中華大地,東西南北相隔千里,正是因為道路的通暢,

各種物資能夠通過道路得到了交換,南方人和北方人不再用穿山越嶺就能見面,最終使得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遠超全球其他民族。

小夥伴們,對於上面小編說的這些,你們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