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樣看對孩子的教育〞贏在起跑線上,輸掉一輩子。〞?

會火A


郎朗在前段時間的採訪中說到“很多鋼琴家長大後依然是個孩子”。往往越是從小被過度培養的孩子,長大後的綜合能力越弱。我有一個朋友是幼兒園老師,她班上有一個孩子小提琴拉的特別好,但是在生活方面卻很弱,自理能力差,遇到問題不會解決。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孩子在某一項花費了太多時間和精力

很多父母都知道孩子要有一門專長以後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所以會在某一項上著重培養他。這其實是一件好事,但有的家長望子成龍,不懂任何心理學知識,什麼都不讓他做,就讓他在那不停地學。孩子的生活裡只有學習沒有其他,這會讓他的認知逐漸變得狹隘,他沒有時間出去體會大自然、也從未感受過與同伴遊戲的快樂。父母認為那些事情與學習無關,不需要把時間浪費這裡,但其實孩子這才是孩子必須要經歷的,感受這個世界,感受各種不同的事情。學習的確很重要,但如果孩子的世界裡只有學習,那長大後,他就會變成一個非常呆板的人。


父母包攬了孩子一切

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有充足的的時間來學習,全權包攬了孩子除了學習以外的一切事情,孩子生活不會自理,永遠要帶著媽媽或爸爸。孩子也不懂得如何與別人溝通交流,這樣的生活環境真的就會讓他永遠是一個孩子。但他總有長大的一天,總會獨自面對外面的世界,真的到那一天,他對於沒有父母照顧的世界很陌生,也很容易在社會上處處受挫,甚至會慢慢失去保障自己生活的能力。


結語

作為父母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孩子有一技之長固然是好事,但不可以讓孩子只發展這一項而忽略了其他能力的發展。這個社會對人的要求會越來越全面,隨著社會的發展,綜合能力更突出的人可能會走的更遠更長久。


包包鋼琴小課堂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意思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那麼,誰經常說這句話呢?最多的可能是課外輔導機構的老師、營銷人員,當然還有一部分家長。很清楚,課外輔導機構抓住了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銷售“贏在起跑線上”的理念,讓家長投資課外輔導班,否則會輸掉一輩子。從這一點上看,這是課外輔導機構的一點營銷策略而已。

當然,要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分析,起跑線贏贏在那?輸又輸在那呢?贏和輸又和一輩子有什麼關係?

按照傳統觀點認為,所謂贏在起跑線上,是指琴棋書畫、奧數、英語等等一樣不能落下,如果你沒有報英語、沒有報奧數、沒有學琴棋書畫等等,你的智力就不能得到很好的開發,人家會你不會,你就會跟不上,所以就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上都輸了,所以就會輸一輩子。

這種邏輯推理成立嗎?當然不成立。

如果課外輔導班、單純的學習成績就能改變孩子的命運,那麼就不會有馬雲、也不會有俞敏洪,因為他們小時候沒參加什麼輔導班,成績也不怎麼樣,都是考了三年才上大學。在國外也不會有比爾蓋茨、喬布斯等等,他們的家庭也沒有創造那麼好的條件,並且大學都退學了。

如果課外輔導班能改變孩子命運,那麼普通老百姓永遠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了,因為我們能創造的條件永遠不可能比過富二代、官二代,因此社會階層也會固化,不可能流動了。

我們經常說,人生是馬拉松,不是百米賽跑,最終能否贏得人生,關鍵看能否堅持做一件事情,看努力、看付出、看為人處事、看心理、看機遇等等,是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而這其中任何一樣都比學習成績更難掌握。社會這所大學的複查程度遠遠超出了我們讀書的學校。

最後,我想說得是如果從社會這個戰場來看,要贏得一輩子,學習成績可能不是最重要的。要想贏在起跑線上,恰恰需要從小培養的是意志、品質、堅持、禮節、心理等等,而不是成績。而這些能力的培養,需要在生活中慢慢磨練,不是輔導班能輔導出來的,也不能短平快就達到,而是一個長期的培養過程。


星雲教育


看似這道題很簡單,順口能成章,但真正回到答題時,卻筆重如山!

如果我們對孩子教育出發點為:努力學習,知勤知勉,成人後用學來的知識為祖國建設增磚加瓦,爭做一代德、智、體、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這樣的回答肯定有人會不屑一顧,風涼話、譏諷語會鋪天蓋地,現在是什麼年月,什麼時代,你的思維還停留在的五六十年代!

如果按現在人的思想教肓,回答應該是這樣的:好好學習,不負鳳願,將來考個理想中的院校,錢途似錦,光宗耀祖,為出人頭地,為理想美夢,為富裕人生,其樂無窮!

回答完了,不知該刪除上面哪一段?

好為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