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臨床使用獸藥的7大誤區!!!

解讀臨床使用獸藥的7大誤區!!!

獸藥在養殖生產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獸藥的複雜情況令人頭疼。對獸藥應用您瞭解多少呢?今天為大家解讀獸藥使用的七大誤區。

解讀臨床使用獸藥的7大誤區!!!

誤區一:進口藥比國產的好

很多人都認為進口獸藥質量、效果等等,都比國內產品要好。其實不然,我國獸藥產品在嚴格政策治理下,其質量、原料成分、臨床效果不亞於進口產品,甚至比進口產品還要好。養殖戶不必過分的採購進口藥,增加養殖戶成本。

誤區二:人用藥比獸藥好

用人藥來防治畜禽疾病,一是違反了法律法規。人藥獸用很難按照說明書標註的使用劑量和服用方法等要求使用,病原微生物產生抗藥性的機會大大增加,而一旦產生抗藥性,動物疫情的控制難度將成倍增加。

如果長期用人藥治療獸病,以後當人感染這類疾病時,該病原微生物很快就會對相關藥物產生抗藥性,這將增加“超級細菌”出現的可能性,造成無藥可用的後果。二是增加了成本。

誤區三:價廉產品也好用

有些養殖戶貪圖便宜,進購未經GMP認證的中小型獸藥生產企業,或是偽劣產品,不僅治療效果往往得不到保證,嚴重時還會帶來經濟損失。所以畜禽養殖戶應在正規渠道購買產品,在獸醫的指導下合理用藥,不使用假劣產品。

誤區四:抗生素是萬能藥

抗生素,是臨床上經常用於抑制細菌生長的一種藥物,但是,盲目的服用抗生素有時候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不但沒有起到治療作用,反而還延誤了病機;而抗生素的濫用更會給養殖造成極大危害,如,增加養殖成本、造成耐藥菌株的增加,挑選不到敏感的藥物等。

抗生素並不是萬能藥,我們應當根據感染的病原體種類、對抗生素的敏感性、畜禽機體狀態及抗生素的作用機理、抗菌譜、對機體的影響等綜合因素選用抗生素,而不是‘越新越好’、‘越貴越好’、‘越多越好’。

誤區五:疫苗能治療

疫苗不能治病,只能預防疾病。疫苗是某種疾病病毒微量滅活製劑,打入畜禽體內後不會使機體感染此病,只是讓機體對此病毒有一個記憶,從而體內產生記憶細胞,可在體內很長一段時間,當有同樣的病毒侵體後,記憶細胞便會識別他,並迅速產生抗體,將病毒殺死,避免得此病。但是,也僅僅是有著預防的作用,一旦感染出現症狀還是需要用藥治療。

誤區六:藥物在治療時用量越大越好

有些養殖戶,求好心急,在給畜禽用藥時盲目加大用量,結果適得其反。畜禽體用藥需要根據病情等、體重來計算使用量,用藥劑量,選擇正確選擇藥物的品種、劑量和服用時間,才能達到想要的治療效果,否則不僅起不到治療效果還會造成嚴重的藥殘現象。

是藥三分毒,不能亂用,要合理用藥,處方藥遵照醫囑,非處方藥要仔細閱讀說明書。治療效果不是根據藥物越貴重對治療疾病的效果越好。

誤區七:任何藥物都可以混合起來用

聯合用藥已是目前治療畜禽疾病的方法之一,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配伍都是合理的,有些配伍使藥物的治療作用減弱,導致治療失敗。如,配伍使副作用或毒性增強,引起嚴重不良反應;配伍使治療作用過度增強,超出了機體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應,乃至危害畜禽等。所以,藥物的聯合必須在獸醫的指導下進行,千萬不可自行其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獸藥用得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謹防這7大誤區,真正實現養殖場的降本增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