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村”有如“联姻”——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系列评论②

推行“跨村联建党组织”以来,我市农村面貌发生喜人变化,乡村社会更加和谐,治理能力有效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更加顺畅……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干部拥护、群众认可。“联村”的确有如“联姻”。

2018年9月,中共巴中市巴州区通江县沙廻坪联合委员会成立,把巴州区大和乡界牌村与通江县杨柏镇沙泥坪村“联”在了一起。因为“联姻”,“两家”变“一家”,抱团发展,不但产业发展实力、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而且资源配置、发展规划等也得到优化统筹。“优土农”“施小厨”等一批当地农产品电商品牌顺势上线,销量看好。

从改革角度看,“跨村联建党组织”属于机制改革范畴。还有通过体制改革推进“联村”的做法,这就是当前大力推进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努力写好乡镇体制改革“后半篇”文章,积极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截至目前,乡镇一级调整已全面结束,村级建制调整正在系统谋划、稳妥推进。

推进村级建制调整,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并村”“联村”,旨在从体制改革层面彻底解决传统乡村社会“村庄密集化、干部老龄化、产业低端化、运行低效化”,以及“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基层治理水平不高”等弊端。

推进村级建制调整必须“稳妥”。“联村”既是“联姻”,就得把双方或多方的文化习俗、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干群意愿等众多因素考虑进去,尽力做到优势互补、丝丝入扣。因此,“稳妥”就是不搞“拉郎配”,不搞“霸王硬上弓”,不搞“强扭的瓜”。巴州区曾口镇秧田沟村、寿星村、椿树村三村组建东溪河联合党委,就在于三村历史同源、文化相近、资源互补、产业同构。这样才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形成发展合力。

“跨村联建党组织”和村级建制调整,同属制度改革创新范畴,目的都是为了健全村级治理体制机制,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进而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基层基础层面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