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家庭中,為什麼老大會打老二,作為家長怎樣才能妥善處理?

本文由筆者原頭條問答《大寶總是打二寶,請問大寶是什麼心理?怎麼處理?》修改而成,,全文3532字,閱讀時間10分鐘。

作者:磊先森學習頻道 轉載請註釋來源,歡迎各位條友關注評論、點贊、收藏、轉發。

兒童心理學之父德雷克斯曾指出,孩童擁有非同尋常的感知能力,卻因大腦發育慢,對事物的解釋能力是欠缺的。當大人發現大寶打二寶,不能僅僅關注打人這個行為,而是要從探究行為出現的原因,才能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二胎家庭中,為什麼老大會打老二,作為家長怎樣才能妥善處理?

初探問題

原因無非是二寶年齡小,父母將更多的關注、照顧放到二寶身上,而被大寶感知到了。當大寶感知到時,會怎麼解讀這件事情呢?一般會有以下兩種情況:

  • 大寶理解父母,因為二寶小無法自理,所以爸媽將更多的精力用在照顧二寶身上。爸媽對大寶和二寶是一樣的愛,而大寶我作為家裡的老大, 更要肩負起老大的責任感,不僅要做好自己的本分(自己穿衣、洗漱、睡覺等),還要為家中作出更大的貢獻,替爸媽照顧好二寶。
  • 大寶無法理解,曾經屬於我的父母,還有對我的照顧,現在統統在二寶那裡,爸媽對我的愛少了。這太可怕了,爸媽不愛我了。於是他要想盡辦法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來重新獲得父母的愛。他會用什麼辦法來吸引呢?孩子很聰明的,像二寶一樣就好了,於是大寶開始哭鬧,反叛。他還會試探父母,比如打人、故意把東西弄亂然後推脫到二寶身上,然後享受被父母重新關注的感覺。

參考之前德雷克斯的概念——孩童對事物的解釋能力弱,你覺得孩子的理解是前者還是後者呢?

假如孩子在家中沒有獲得足夠的歸屬感和價值感之前,我認為這個答案肯定是後者。


二胎家庭中,為什麼老大會打老二,作為家長怎樣才能妥善處理?

請大家注意,當此類問題發生時,大部分的家長會作出怎樣的回應?

是不是會把二寶抱起來哄,然後面紅耳赤的訓斥大寶,然後絮絮叨叨的和他講些你是老大你該照顧弟弟之類的大道理?

大寶的表現,作為失敗者也無非兩種,一是盲目順從——眼光閃爍、站在牆角瑟瑟發抖;二是反叛——大吼大叫哭哭啼啼。這兩種品格就是在這樣的日常中慢慢養成的。

有沒有人覺得大寶很可憐?他的理解無法表達他想獲取關愛的訴求,而他的行為(為了滿足愛的訴求),卻導致被大人懲罰。

我相信作為家長,對所有孩子的愛都是一視同仁並毫無保留的,所有你希望看到你家孩子養成盲目順從或者叛逆的品格嘛?

至於如何解決,請隨我往下深究


深究真相

兒童心理學屆有這麼一句話,當你帶孩子感到痛苦時,那麼你的方法一定錯了。

二胎家庭中,為什麼老大會打老二,作為家長怎樣才能妥善處理?

阿德勒(從上往下第一排右第三位)

著名心理學家及醫學博士,個體心理學派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提出以下幾個概念(這些概念可能略顯繁瑣,但為了深究孩童的內心,達到更好的管教效果,我建議您可以粗略讀一下)

1.孩子是社會人

人的行為取決於所處的社會環境。孩子對也是人,他的思想和行為,是以他怎麼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關係,以及他認為別人是怎麼看待他自己為基礎的。孩子內心隨時隨地都在做著決定,並形成著對自己、對世界以及對應該做什麼才能求存成長的信念。當他們“茁壯成長”的時候,他們就在發展著良好的品德和技能。而當他們處於“求存”狀態的時候(努力地想如何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大人通常會將其看作不良行為。當你能夠把不良行為看作是孩子們的“求存模式”的時候,你對不良行為的看法是否就不一樣了?

2.行為以目的為導向

行為是以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想要達到的目的為基礎的。首要的目的就是歸屬。孩子對想要達到的目的並沒有清醒的意識。有時候,他們對於如何達到自己的目的的想法是錯誤的,並且其行為方式所達到的效果往往與其目的背道而馳。比如,他們想要得到歸屬感,但他們為達到這一目的所做的努力很笨拙,其行為就會惹人討厭。這會成為一個惡性循環。他們的行為越是惹人煩或生氣,他們就會越急迫地追求歸屬感,因此也就越發令人討厭。就像上述的大寶打二寶一樣。

3.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

4.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在試圖告訴我們:“我感受不到歸屬或自我價值,而且我對如何得到它們抱有錯誤的想法。因此當一個孩子行為不當時,請你把這一錯誤行為看成一個密碼,並且問你自己:“她真正想要告訴我的是什麼呢?”記住,雖然孩子並不能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密碼信息,但當你處理她的隱含想法,而不是僅僅針對其不良行為作出反應時,孩子就能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被理解了。

5.社會責任感或集體感

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是極其重要的。如果孩童不學習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一員,學知識又有什麼用處呢?培養孩子社會責任感的第一步,是要教導孩子依靠自己。然後,他們才能為幫助他人做好準備,並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感到自己特別能幹。而當下我們的一些父母太過忙碌,沒有時間教孩子為培養好的品格而學習社會和人生技能。恰恰就是這些大人為孩子不“守規矩”而感到氣惱。我不明白他們認為孩子能從哪裡學到恰當的行為。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太多的大人只是“責備”孩子,而不是承擔他們自己應盡的職責。

6.平等

平等並不意味著“完全相同”,阿德勒所說的平等,是指所有的人對“尊嚴”和“尊重”有同等的要求。大多數成年人都能夠接受孩子們和大人具有同等的價值。這正是為什麼我們要摒棄羞辱的原因之一。羞辱與“平等”和“尊重”的概念背道而馳。

7.犯錯誤是學習的好時機

我們從小得到的教育是要為犯錯誤而羞愧。閉上你的眼睛,想一想你小時候犯了錯誤時從父母和老師那裡得到的訊息。那都是些什麼訊息呢?你或許想把它們寫下來。當你犯了錯時,你得到的訊息是不是你愚蠢、無能、壞蛋、沒出息、木頭人?再閉上眼睛,想想某次你因為犯錯而遭到的訓斥。你當時是怎麼想你自己的?你想將來要怎麼辦?記住,你當時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決定;但當你回過頭去看時,你當時的決定通常就很清楚了。

其實我們都不完美。我們需要達成的是,要有勇氣改變我們對“不完美”的信念。我們自己要學會、而且也要教孩子學會把犯錯誤看做一個讓人興奮的學習機會。在孩子犯的大多數錯誤中,我們都難辭其咎。孩子的很多錯誤是因為我們沒有花時間訓練並鼓勵他們。我們常常激起孩子的反叛,而不是令人鼓舞的進步。我們要做勇於接受“不完美”的榜樣,以便孩子從我們身上看到犯錯誤確實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

矯正錯誤的三個R

1.承認(Recognize)——“啊哈!我犯了一個錯誤!”

2.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

3.解決(Resolve)——“讓我們一起來解決問題。”

8.要確保把愛的訊息傳遞給孩子

因為社會人的關係,大人的行為促成了孩子的行為。當大人改變自己的行為時,孩子也會隨之改變。因此當大人記住了要確保把愛的信息傳遞給孩子時,他們就不但能夠取得積極的效果,而且還會體驗到更多的快樂。

所以通過上面的概念,我們明白孩子無非是在“求存”或求“生長”,而“茁壯生長”是基於滿足求存的這一基礎條件之上的。孩子“求存”的根本目的是為獲取歸屬感和價值感,而“求存”的表現形式及不良行為。因此,當孩子表現出不良行為時,作為大人不要簡單的批評懲罰,而是要敏銳的察覺孩子的真實需求,並反思改進,幫助孩子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這才是唯一併且長期有效的辦法。


具體怎麼做

筆者在我的頭條號中曾發佈一則文章《怎樣才能讓孩子乖乖聽話?兒童心理學之父教你四步贏得合作》裡面對怎麼做給出答案。


二胎家庭中,為什麼老大會打老二,作為家長怎樣才能妥善處理?

在就是保持和善而堅定,不吼不叫,但不驕縱(你可以理解為“溫柔而有邊界”)態度的基礎上,通過四步法:表示理解——展示同情——訴說感受——解決問題,最終來解決問題。

以上述大寶打二寶為例。

第一步,將大寶單獨抱到一個房間,輕輕拍打安撫。待其情緒稍好轉後,開始表示理解。

​寶寶是不是覺得爸爸媽媽陪你少了,想要爸爸媽媽陪對不對?是不是最近媽媽忽視你了,讓你不舒服了?這裡媽媽先和寶寶道歉,對不起寶寶,原諒媽媽好麼。

第二步,展示同情。可以講個小故事類似媽媽小時候和弟弟妹妹在一起的時候,因為他們小,你爺爺奶奶都把心思用在照顧她們身上了,媽媽當時也覺得不舒服,媽媽也想得到同樣的照顧,我就學你一樣打弟弟妹妹,結果被爺爺奶奶發現後狠狠的訓斥了,媽媽當時委屈極了。所有媽媽特別能理解你現在的感受

第三步,訴說感受。站在媽媽的角度,二寶還很小,不能自己吃飯,不能自己穿衣服,不能自己洗漱,還把東西弄的一團糟。這些都要媽媽來收拾照顧。媽媽做這些事真的很疲憊,寶寶能不能理解媽媽呢?

第四步,解決問題。寶寶能不能幫媽媽想想辦法,幫媽媽輕鬆一點呢?(下面就是開始引導孩子思考解決方案,不要直接給出建議,而是讓孩子自己思考,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解決問題的技能,假如孩子實在想不出,可以給出建議,但一定要達成一致)所以要是寶寶能來幫媽媽一起做家務,並幫媽媽照顧二寶的話,大寶就可以和媽媽在一起並肩工作了,而且媽媽就可以輕鬆很多並且抽出時間帶大寶二寶出去玩啦。寶寶你覺得你可以幫媽媽做哪些工作呢?……(往後就是愉快的成長時光了)

二胎家庭中,為什麼老大會打老二,作為家長怎樣才能妥善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