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滿足了各方的要求,但就是沒有關注自己孩子的需求!

到了小學,幾乎每個班的老師都會強調閱讀的重要性,並要求每個孩子都要閱讀。

有的老師要求每個孩子每天閱讀30分鐘;

有的老師要求在讀書的時候必須摘抄好詞好句;

還有的老師要求讀完一本書要寫讀後感;

當然,有時候學校還會做所謂的大型閱讀活動,例如“21天閱讀”,連續21天每天拍一張孩子閱讀的照片並上傳……

顯然可以看出,學校是多麼重視學生的閱讀!

你滿足了各方的要求,但就是沒有關注自己孩子的需求!

作為學生家長,當然地,絕大多數都非常配合學校的要求!他們就讓自己的孩子——

每天閱讀30分鐘;

在讀書的時候必須摘抄好詞好句;

讀完一本書要寫讀後感;

連續21天一天不落地堅持閱讀,並每天拍一張孩子閱讀的照片並上傳……

就這樣,老師的任務、學校的活動也完成了,家長也履行了自己的義務,孩子也看了書,是不是皆大歡喜?

很不幸,這種美好的表象往往掩蓋了一些不那麼美好的事情: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不少孩子並不能獨立閱讀,或者獨立閱讀還比較困難,這種情況下每天閱讀30分鐘對他們就是一種“任務”,雖然不能說是一種“煎熬”,但肯定不會是一種“享受”。

大部分孩子對看書時還要摘抄好詞好句比較反感,因為這讓他們不太可能“盡情”地沉浸在書中的世界,他們要時刻關注著文字,這怎麼能爽快呢?兒童閱讀一個比較大的特點就是,被書中的故事吸引,恨不得一口氣看完,那種“酣暢淋漓”地感覺才是孩子需要的!現在有個好詞好句像懸在頭上的一把劍,孩子是不太可能享受這種“酣暢淋漓”的感覺的!

你滿足了各方的要求,但就是沒有關注自己孩子的需求!

至於讀完書還要寫讀後感,幾乎沒有哪個孩子心裡是樂意的!尤其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孩子,能夠順利讀完一本書已經難能可貴,再要求寫讀後感,實在是強人所難!讀後感,看似簡單,實際上對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書面表達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事實上,這一點只要成人想想自己,想想自己看完一本書縱然感慨萬千,但若是有人要求去寫個讀後感,恐怕也沒有那麼輕易就可以做到了。更何況,在讀一本書之前就知道讀完後還要寫讀後感,一般來說,是不大有人樂意為之的!無論從能力方面還是從意願方面說,要求孩子讀完一本書寫讀後感的做法都是不合適的!

而21天閱讀,一個行為堅持21天就可以養成一種習慣,這不是很好嗎?確實,這有著很美好的表象,所以很多學校、機構等等都在做這件事!然而就是沒有考慮兒童閱讀本身的特點,即如果兒童在閱讀過程中感受不到樂趣,甚至沒有輕鬆自在的狀態,那麼他們是不太可能對閱讀這件事產生真正的興趣的!若僅靠外部力量讓孩子去“堅持”閱讀,而不是讓閱讀本身激發出孩子內在的力量去“渴望”閱讀,不僅僅21天不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是210天也不太可能養成!當然,這裡也絕不是說堅持閱讀一定不好,只是不能光注重這種形式,而不考慮孩子,例如不考慮孩子當天的狀態(時間、心情、精力等等),一味追求“每天堅持閱讀”,很可能是讓孩子讀,孩子也“堅持”讀了,只是一種被動的堅持、一種任務的敷衍而已!

你滿足了各方的要求,但就是沒有關注自己孩子的需求!

擴展開來,還有很多類似的情況,例如:

學校一旦有什麼書單下來,很多家長往往奉為”聖旨“ ,書單上的書每本書都要求孩子去看。似乎看了這些書孩子閱讀就提高了一大截,或者不看這些書以後閱讀理解就會少考幾分。當然,還會有另外一種理由,就是學校要求看的,還能不看嗎?這樣一問,恐怕沒有哪個人敢答了!於是,不管書單上的書是否超出孩子的閱讀能力、不管書單上的書孩子是否喜歡看,只要找到這些書然後讓孩子無論如何給看一遍就是!這樣就好跟學校交代了啊!

確實如此,這些要求家長都很好地滿足了,但只是——

有沒有真正替孩子想過,有沒有關注孩子的需求?

如果父母都不考慮自己孩子的內在需求,不考慮自己孩子的閱讀狀況,而只是儘可能滿足其他各方的要求,那麼誰還能給予孩子閱讀上的支持和幫助呢?

你滿足了各方的要求,但就是沒有關注自己孩子的需求!

上了小學的孩子,每個孩子都被要求經常閱讀,大部分孩子確實也經常在閱讀。但最後到小學快結束時,有少部分孩子特別喜歡閱讀,而有少部分孩子不喜歡閱讀,當然大部分對閱讀的興趣一般。而此時,基本已經定型:那些不喜歡看書的孩子,初中、高中更不太可能喜歡閱讀了,甚至可以說這一輩子都不太可能喜歡閱讀了……

我們不僅希望孩子“在”看書,更希望孩子“想”看書!而這需要父母真正關注自己孩子的閱讀需求,絕非是滿足他人的要求!

注:本文主要目的是希望父母能夠更加關照到自己的孩子,以自己孩子的閱讀情況為根本出發點,這樣也許才能夠真正在閱讀上給予孩子以支持和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