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人丨浙江省社科院政治學所所長、編審徐友龍:坐在垃圾堆上數錢,催生對綠色發展的思考| 行走三極 成渝問道(34)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莉莎

關鍵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念,其內涵和意義是什麼?在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進程中,如何將這一理念植入進去?又該注意哪些問題?就此,我們專訪了浙江省社科院政治學所所長、編審徐友龍。

記者:我們該怎麼完整正確地理解“兩山”理念的內涵?

徐友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意味著良好的生態環境可以帶來豐富的物質財富;廣義來看,“綠水青山”還包括與良好的生態環境相關聯的更多優質生態產品。“金山銀山”是與收入水平相關的民生福祉,體現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兩個層面的內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意味著只有生產出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才能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

這就要求我們,第一要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第二要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與民生福祉的關係;第三要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與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關係。

記者:“兩山”理念為什麼發源於浙江?

徐友龍:這當中有偶然性,更有深刻必然性。為什麼說偶然呢?它不是在某次生態環境保護會議上提出的,而是在領導調研民主法治村建設時,得知當地通過民主決策,關掉礦山、水泥廠,保護環境,給予的肯定。那為什麼說必然呢?一是浙江轉型發展的需要。改革開放以後,浙江工業化、市場化起步早,是發展的先發地區,所以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也相比其他地區更早暴露。二是當地人對美好生態的訴求。2005年前後,浙江連續發生了幾起環境汙染事件,老百姓開始思考,究竟是否應該“坐在垃圾堆上數錢,躺在醫院裡花錢”。

記者:浙江為什麼能做到?

徐友龍:“兩山”理念提出至今15年,踐行的區域不斷擴大。具體到浙江,從“兩創(創業富民、創新強省)”“兩富(物質富裕、精神富有)”到“兩美(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現代化,再到“兩個高水平”建設,這一理念都始終得以貫徹和延續。浙江確實在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上實現了雙贏,走出了一條經濟生態化和生態經濟化的路子。除了休閒觀光產業,在綠色經濟、循環經濟等方面,浙江都收穫頗豐。比如麗水,它的經濟總量在浙江省相對落後,作為生態屏障不考核GDP。但不考核不表示不發展。作為全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市,它把旅遊、民宿、風景賣給遊客,實現了更高的附加值。麗水的雲和縣還探索成立過“兩山銀行”,推出“兩山貸”,將生態信用作為金融信貸產品的前提和優惠條件。

我們也看到一些不好的傾向,比如有些地方來學習了“兩山”理念後,回去就大規模舉債,用“金山銀山”打造盆景式的“綠水青山”。沒有意識到“兩山”理念的實踐是長期性的過程,不能本本主義,更不能形式主義。

記者:有沒有一種可能,通過制度體系的建設,保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得以落實?

徐友龍:非常有必要。我覺得至少應該有三個制度體系:一是生態經濟體系,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引導企業加大技改力度;二是目標責任體系,要發揮“指揮棒”作用,形成更加綠色的綜合評價體系;三是生態安全體系,樹立底線思維,必要時,甚至通過法制的手段,為生態建設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