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访谈】吴吉祥:为示范区建设算好“发展账”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小影响,再叠加此前大规模减税降费翘尾因素,地方财政肩负的压力不容小觑。

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驶入“快车道”的当下,如何逐步化解疫情影响,破解财政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从经济层面扫清一体化“拦路虎”,成为贯穿经济部门今年各项工作的一道必答题。近日,区财政局局长吴吉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该局上下将以“快的行动”助力社会经济恢复正常运行,以“闯的魄力”“抢的意识”破除制约束缚赢得发展先机,以“争的勇气”和“拼的劲头”创造“提质增效”新局面,为示范区建设算好“发展账”。

【一把手访谈】吴吉祥:为示范区建设算好“发展账”

突出“积极有为”

真金白银保障疫情防控

疫情发生以来,区财政局严格落实上级要求部署,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等各项工作。

一组数据看力度。截至3月底,区级财政下达明确用于疫情防控的资金5024万元,各区镇财政下达用于疫情防控的资金4700万元,全区财政用于防控疫情资金总下达数达9724万元。

区财政局还及时下发文件,紧急布置各区属国有公司和区镇板块,对名下各产业载体、商务楼宇项目的入驻企业情况进行排摸,确定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的租金减免范围。经初步测算,租金减免政策共惠及区内企业(商户)4016户,涉及租赁面积302万平方米,预计减免租金近8000万元。

“我们将继续落实好已出台的吴江‘惠’企十八条,帮助我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化解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吴吉祥介绍,接下来,区财政局将加快惠企政策的兑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推动经济循环畅通,稳定就业。加快统筹集中财政资金,用于疫情防控、保障重点支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加快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工作,尽快形成有效投资。

瞄准“主动融入”

谋划一体化财税共享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过去一年,区财政局抢抓机遇,主动对接青浦、嘉善两地财税部门,就如何解决产业转型困境、企业发展难点等话题开展热烈讨论,商讨一体化财税共享机制的可行性。

“从调研的结果看,实现跨区域一体化财税共享机制还存在着共享不协调、税负不均衡、税源同质竞争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吴吉祥说,接下来,区财政局将针对难点所在,积极研究探索长三角一体化财税共享机制,深化示范区产业扶持体系,并精准发挥国资功能,引金融活水浇灌示范区“沃土”。

在吴吉祥看来,长三角一体化财税共享机制应该是一种跨行政区域投入共担、利益共享的财税分享机制,意在加强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各板块加快融入区域一体化建设。

共享不协调、税负不均衡、税源同质竞争等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区域行政藩篱尚未打破,另一方面则是产业结构的不匹配。为此,区财政局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紧扣工业、服务业、农业、资本、人才五个方面,进一步深化细化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更好发挥产业政策导向作用,实现高端引领、科创赋能,助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产业的构建离不开项目和资本的支撑。今年,区财政局将做强做优区直属国有独资公司——苏州市融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通过该公司打造示范区高端产业园,突出基金战略合作成效,不断增强资产开发运营能力;同时深化该公司与知名基金机构的战略合作,聚集优质金融产业资源,探索示范区内国有资本之间的基金合作途径。此外,区财政局还将紧抓高铁科创新城重大机遇,积极推动苏州市融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参与高铁枢纽的规划、设计,谋划高铁枢纽黄金圈内资产资源的建设和运营,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示范区建设中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狠抓“提质增效”

再攀财政改革发展新高峰

近年来,区财政局以“科学理财、情系民生”为品牌和使命,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强与税务部门协同配合,财政收入屡创新高。2019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3.1亿元,同比增长9.95%;税收收入完成205亿元,比上年增收21.4亿元,增长11.66%;全区财政收入首次突破“双两百”。

“作为财政部门,抓收入、稳增长一直是我们常抓不懈的硬任务。”吴吉祥说,接下来,区财政局将紧紧围绕“质”和“效”两个方面寻找突破,首先是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严格落实深化增值税改革等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及非税等负担的各项政策,帮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通过政策杠杆尽可能降低疫情带来的经济运行风险。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吸引高端人才、促进出口增长等,继续研究完善产业政策。

其次是管好“钱袋子”,围绕“有保有压,优化结构”的原则,按轻重缓急有序保障各类支出,把资金使用聚焦到疫情防控、民生保障、乡村振兴、创新驱动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以绩效为核心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再次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实施财政中期规划管理,强化与部门、行业规划的衔接,结合我区发展特点和自身财力情况,大胆探索研究符合财政改革现状的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方式。结合政府投资管理条例和债务管控的要求,不断完善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机制,做好重大项目生命周期资金需求测算,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融媒记者 周成瑜 | 责编 刘立平 | 编辑 周於芳 倪晨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