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業績觀察 | 老牌房企珠江實業業績失色,專家:保持優勢區域內的份額足以

房企業績觀察 | 老牌房企珠江實業業績失色,專家:保持優勢區域內的份額足以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未來 黃瓊 深圳報道

老牌粵系房企珠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600684.SH,以下簡稱“珠江實業”)1993年上市,是廣州市第一批上市企業。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珠江實業在行業集中度攀升的當下,規模明顯掉隊,多年銷售額仍未超過50億。

4月8日,珠江實業披露了2019年業績報告,銷售額、營業收入、毛利等多項數據下滑,業績失色。報告顯示,期內營業收入約29.48億元,同比下降13.41%;累計實現銷售金額23.89億元,同比下降約20%;毛利為9.43億元,同比2018年的13.1億元下降28%。

從數據看到,珠江實業的營業收入大於銷售額,兩者業績出現“倒掛”現象,從側面反映出去年珠江實業的銷售去化情況不佳。

同策研究院研究總監張宏偉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未來行業集中度肯定會越來越高,對於珠江實業這類體量不大的老牌房企來說,應該採取不一樣的策略,在自己的優勢區域裡做一些項目就足以。

而關於公司掉隊原因以及今後是否會加強拿地等方面的問題,《華夏時報》記者已發送採訪提綱至珠江實業相關負責人郵箱,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扣非淨利潤虧損1.73億

除了上述銷售額、營業收入等數據下滑之外,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珠江實業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出現虧損,虧損金額約為1.73億元,同比大幅下滑235.5%。上次虧損則是在2000年,扣非淨利潤出現虧損2339.67萬元。

珠江實業表示,公司2019年第二、三季度出現虧損,主要原因是房地產項目銷售毛利潤下降,公司財務費用增加;第四季度公司銷售收入有所增加,且海南錦繡股權出售為公司帶來投資收益約2.91億元,故當季度實現盈利,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以後仍然虧損。

珠江實業解釋,“由於不同項目處在不同銷售環節。其中,珠江璟園、長沙珠江花城、長沙珠江酈城均處於銷售的尾貨階段,受制於當地限購限售限價等政策及周邊市場價格影響,項目去化壓力較大;長沙珠江悅界商業中心處於開盤銷售的次年,由於開盤銷售當年去化較快,收入與成本基數較高,本期收入與成本同比下降較大,未來存在銷售持續承壓的風險。 ”

“一般而言,觀察上市公司業績時,扣非後的歸母淨利潤情況更具價值,數值為負說明其主業不濟,公司後續發展堪憂,亟須轉型升級破解發展難題。”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而張宏偉認為,在一個項目的整體開發週期中,項目能否盈利才是最終的衡量標準,不能單看某個年份的具體數據。珠江實業已經不是規模導向的企業,更多還應以相對穩健的姿態來應對市場週期,維持合理的銷售規模和區域的發展現狀,在自己的區域裡保持一定的規模就可以了。

資金壓力大

隨著房地產上市公司陸續公佈2019年度業績,行業內部兩極分化的趨勢愈加明顯。在大魚吃小魚的競爭下,老牌房企資歷雖深,但要想在行業內佔據一定規模,仍不是易事。從珠江實業往年的財報數據可以看到,該公司近幾年的銷售額一直未超過50億,其土地儲備不足、拆借資金等問題被行業詬病。

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末,其流動負債達107.1億元,同比增長134.8%;資產負債率為81.91%,屬於行業偏高水平。

與此同時,珠江實業的現金流量淨額轉向負數。2019年珠江實業賬面貨幣資金約20億元,其他流動資產約2.94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約9.6億元,長期借款約32.43億元,廣義貨幣資金低於總債務,存在一定資金缺口。

截至2019年底,其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為-1.22億元,同比減少126.25%;籌資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為-9.6億元,同比減少150.46%。對此,珠江實業解釋主要原因稱,是本年新增房地產項目導致的拍地以及工程支出增加所致。

在新增土地儲備方面,報告期內,該公司新增持有待開發土地面積僅為81.16萬平方米,規劃計容建築面積為61.75萬平方米。目前,其房地產開發業務集中在廣東、湖南、安徽等區域。

地產分析師嚴躍進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珠江實業在華南起家,後來擴展到長三角和中部進行投資,但實際效果並沒有做出來。老牌房企雖然發展時間比較長,但是規模不大,發展緩慢要歸結於企業的內部管理問題,內部管理需要優化。另外,從珠江實業的盈利數據來看,說明經營方面出現了問題。土地儲備不夠、錯失發展良機等因素影響了企業的盈利,值得注意的是,後期融資方面也會更加困難。

嚴躍進認為,就目前來講,行業集中度仍在繼續上升。而對於珠江實業等老牌企業而言,可利用自身已有的商業資源、地方資源,對住宅產業做好規劃才有機會崛起。

責任編輯:張蓓 主編:張豫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