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之战

“中国特色”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之战


文 / 东野叔

同步信息

7月下旬,通用公开承认,“全自动驾驶出租车”计划推迟,相比于2017年通用汽车的雄心勃勃,此次跳票并没有掀起多大的市场反应,大家都习惯了,Waymo、Uber这些主流玩家没有不跳票的,通用跳票也是意料之中。

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遥遥无期,自动驾驶落地时间表这块“遮羞布”已经被抹去,不再提起,完全自动驾驶技术,并不简单!

一个行业要攻坚克难保持领先,除了企业实干,也需要政策引导和支持。美国内达华州2011年就确立了自动驾驶的合法性,美国联邦政府在2016年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公司准备了40亿美金的资金支持,并推动相关的立法工作。2017年底,美国21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先后通过了自动驾驶的立法。

正因为国家层面的立法支持,让美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创业提供了土壤,也取得了阶段性的领先优势。美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基础立法比较早,但相对来说支持还是偏保守,去年相关的自动驾驶激励政策就没有得到国会批准。


有一定原因也是因为自动驾驶导致的事故频发,让当局有些头疼。

我们看问题不应该看表面现象和结果,也得分析底层逻辑,并提出解决方案,政府的态度不应该停留在立法上,标准要有,政策要有,还要带头干。光有土壤不够,树苗涨起来也需要修剪和扶正,适当还得浇点水,帮企业解决点问题,铺些路!

“中国特色”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之战

车路协同

7月31日,华人运通发布了一款纯电动的SUV,这次发布又一次把华人运通的战略推到了大众的视线,华人运通要参与智慧城市的开发和构建,用提升基础建设的方式提升自动驾驶应用能力,这无疑是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解决方案。

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丁磊或者上海的“一厢情愿”。近日,工信部、交通部等重量级部门频频发文,高度统一的支持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技术开发,推进基础设施的配套升级。

车路协同是“中国特色”的自动驾驶落地之路。这也是我为什么说不仅要在立法、政策上体现,还要帮企业解决一些问题。

“中国特色”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之战

当前主流的自动驾驶技术和公司,依赖于AI,通过单车智能实现自动驾驶,但当遇到特殊情况时,由于传感器的性能受限,车的识别也会受限。车辆再聪明,也会有一些紧急情况处理不了。这些局限性提高了单车智能这种解决方案的风险性。

如果自动驾驶汽车只基于自身的传感器作出判断,就相当于是没有经验的司机只会盯着眼前的一辆车,对于周围潜在的危险路况无法感知。只有整个交通系统在线,把感知能力扩展到每一辆车、每一条路、每一个交通信号灯,才能让自动驾驶汽车像老司机一样从容应对驾驶环境。

车路协同,是将交通信号灯、道路、桥梁、隔离带等等这些基础设施实现智能化升级,车辆和基础设施双向感知,通过数据计算处理再去控制驾驶,颇有点“兼听则明”的味道。

实现以上,关键在于5G和通信标准!

“中国特色”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之战

中国弯道超车?

高通的高层最近又在采访中表态:中国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可能会领先美国。我们当然要领先美国,但此时我们把民族自豪感放在一边,分析一下为什么会领先美国。

高通的言论有两个意义,一是中国在去年就确定,采用5G-V2X标准,这会加速自动驾驶落地,但美国和欧盟当局还在犹豫徘徊,没有确定标准;二是高通想放一些“危言”,鞭策一下美国和欧盟当局,推动确定采用C-V2X标准。

我们花一点时间来了解一下这个专业名词 C-V2X,很容易理解。


按照概念理解,C-V2X(Cellular Vehicle to Everything 以蜂窝通信技术为基础的V2X技术),可以视为一系列车载通讯技术的总称,能实现以下的通信交流交互:


  • V2V:实现车与车之间的直接通信,如提前预警;
  • V2P:汽车与行人通信,保障行人安全;
  • V2I:汽车与道路设施通信,如信号灯、交通路标、停车位置灯;
  • V2N:车辆通过移动网络与云端通信;
“中国特色”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之战


而美国和欧盟还有一个选择,是DSRC方案,这是车联网通信标准的两大阵营,DSRC技术是汽车技术供应商花了十年做出来的解决方案,主要通信用WI-FI。

但WI-FI难以支持高速移动场景,速度一旦提高,DSRC信号开始骤降、时延抖动大,不稳定,这也是C-V2X技术诞生的原因。

前面说到车路协同,其实是C-V2X标准的落地,中国不仅确立标准,还要帮助实施,这很关键。

要实现车路协同,必备条件之一是5G,因为大量的数据传输分享,需要更大的宽带、更低时延来支持,而只有5G技术具备这样的条件。

大部分人都知道,5G有三个基本场景:

  • 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主要针对速率提升;
  • 超高可靠与低延迟的通信(URLLC),支持关键业务型服务;
  • 大规模机器通信(eMTC),支撑海量物联网;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5G对汽车行业、自动驾驶的重要性了吧,没5G,无自动驾驶。

我们同步了“5G是自动驾驶的必备条件”这个共识之后,我们继续往下看。有一个“很残酷的现实”是,中国的5G技术遥遥领先于世界,这对美国和欧盟来说真的太残酷了,5G作为基础设施,能促进很多行业落地,美国MYZ打华为,打的就是5G。

让高通更焦虑的是,尽管华为已经在5G核心技术及标准方面领先,但我们还是鼓励全球的相关公司投入到中国市场上创新,谷歌Waymo去年在上海注册,这一系列操作体现了中国顶层设计的开放态度。

看来,改革开放的核心思想指导了很多产业“深水区”的变革!

“中国特色”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之战

中国战场

这些条件给中国市场带来了利好,一是车路协同的方向会带动周边制造产业的发展壮大,当然也产生了很多机会。二是全球资本加大在中国的投入,这种重视程度加速了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

政策的倾斜和产业优势,给了中国本土互联网公司巨大的机会。

基于华为在5G的领先优势,进军汽车产业的机会已经成熟,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是必然。

“中国特色”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之战

滴滴涉足自动驾驶是从智慧交通大脑开始,基于匿名交通数据,为城市提供交通基础设施的改进,包括交通流量测量、交通信号灯、交通管理规划维护调度和系统评估。

这是典型的V2X技术的应用,目前滴滴智能交通大脑已经被20多个城市采用。近期滴滴将自动驾驶拆分为独立公司,也是为了更好的布局。

“中国特色”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之战

BAT又在另一个领域相遇,这次又加入了华为、滴滴。

传统车企巨头们貌似也嗅出了中国市场的机会,纷纷加大在中国的投资。

比如大众宣布与江淮汽车在合肥推出无人驾驶汽车,部分软件开发也在中国完成;大众旗下奥迪在无锡成立自动驾驶研发和测试中心;宝马上个月与腾讯联手成立计算中心,基于实时的路况信息流,助力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

这场由中国顶层发起、本地企业协同、外资追逐附和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之战,在中国正在展开。

这是“中国特色”的转型!

THE END

推荐阅读

巨头们纷纷入局的“充电”到底是个什么生意

前乐视CEO发布纯电SUV,丁磊的“不差钱”战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