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環境帶來美麗經濟

美好環境帶來美麗經濟

陽光穿過蔥鬱的松林,小松鼠在粗大的松樹上跳躍,張紅光正在向一群小遊客講述松鼠與松果的故事。

他是長沙宏欣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光明松鼠谷”是他的傑作,原生態的山、原生態的水、原生態的動物,讓遊客享受到原生態的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公司已投入1.6億元,按照綠色發展理念,在這片丘陵乾旱區發展生態文旅、生態農業、生態涵養綠色事業。”張紅光介紹,這片昔日的寂寞之山因2015年“光明松鼠谷”的建設開始熱鬧起來,每年有30多萬人湧入這個小山谷。

改變的還有山裡的鄉親。記者走入一家掛有“黨員之家”的民居,83歲的老農鍾光義精神矍鑠:“我是‘兩山’理論的受益者,政府給我們建起‘三池一地’後,就有公司來山裡投資搞民宿,我那棟上世紀80年代的老房子每年有3萬元租金,每5年還會漲一次;村民賺錢的路子也多了。要我講,‘兩山’理論讓老百姓荷包鼓了、素質高了、鄉風變了、環境好了。”

何為“三池一地”?長沙市生態環境局望城分局局長彭亮介紹,望城地處湘江下游、洞庭湖尾閭,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也是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要保護好丘陵乾旱區的青山綠水,又要對轄區內的“一江七河兩湖庫”開展系統治理,不讓一滴汙水排入洞庭。望城在農村全面開展了“三池一地”生態體系建設:每家每戶都建三級化糞池、三格隔油地、乾溼垃圾分離堆漚池和人工溼地。茶葉、果皮、動物內臟、糞水、臭水、油水等進入三池後流到人工溼地,經植物淨化後才能流進山塘、山壩。

白箬鋪鎮鎮長夏嶽峰說,“兩山”理論推動鄉村振興、促進望城“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比如生態良好的白箬鋪鎮吸引了光明蝶谷、光明松鼠谷、貝拉小鎮、良和光明、慧潤民宿等文旅項目20餘個,2019年70多萬人到這個山坳裡的山鄉小鎮來旅遊、消費。

“美好環境帶來美麗經濟。”黃泥鋪村黨支部書記朱權印說,黃泥鋪過去只有黃泥(種植)沒有鋪(經商)。2010年前,村裡開了兩家農家樂,由於遊客稀少,不到一年就關了。縣裡出臺《關於加強自然生態保護的決定》後,村裡120名黨員每人聯繫8戶群眾,從“護山”“治水”“三池一地”入手積極踐行“兩山”理論抓“美麗經濟”,30多戶村民開起了家庭旅館,原來外出務工的300多名青壯年都回來了。

靖港鎮復勝村裡,白牆紅瓦的民舍錯落有致,白牆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大字蒼遒有力。

“復勝村有溝渠14條,山塘139口,我是這片村管小微水體片區的河長,必須擔起責任,做到‘無違建、無淤積、無垃圾、無障礙、無汙染’。”村黨支部書記孔迪祥語氣堅定地說。

2013年以來,湖南省把湘江保護與治理列為省政府“一號重點工程”,2016年12月,湖南省提出,“一號重點工程”向縱深發展,向“一湖四水”延伸。大泊湖成為退耕還溼工程試點區,“治水”成了靖港鎮“生態興”第一位的工作。

靖港鎮副鎮長周志紅介紹,總面積400餘畝的大泊湖由30多塊小微水體組成,2017年底,望城區在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實施河湖連通工程,將原大泊湖的小水體打通,與老溈水河、紅葉子港渠連通,同時進行清淤整治,綠化美化湖岸並採取生物技術與工程建設相結合的手段,實施退耕還溼,打造了造價低、管理易、效果好的“三池一地”生態系統,構建起鄉村治水、治廁、治垃圾“三治同步”治理格局,打造了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大泊湖。

生態興、望城旺。2019年,望城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首位;“新望城人”紛至沓來,全區人口從2015年的67萬增加到2019年的90萬;來望城旅遊的由2015年的1115.6萬人增加到2019年的2109.35萬人。望城區委書記劉擁兵介紹,望城積極探索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新路子,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全力打好碧水攻堅戰,紮實推進農環整治突破戰,著力構建綠色產業體系。綠色發展潮已成為拉動望城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區域綜合競爭力、投資潛力連續7年位居市轄區“全國百強”,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