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檔案館為2054名援鄂醫護人員逐一建檔

如何讓我省抗疫英雄的美名永存青史?省檔案館與省衛生健康委積極溝通,著手收集我省援鄂2054名“逆行”勇士的照片、姓名、出生年月、所在醫院、支援的批次、支援的時間、支援的醫院等詳盡信息材料,建檔永久保存,並製作“逆行者”名冊發放給每一位“逆行”勇士及相關單位。同時,選取其中的典型人物,對其所見、所聞、所感進行採集,他們的記憶將以口述檔案的形式建檔保存,成為戰“疫”時期社會記憶的一部分。

省檔案館為2054名援鄂醫護人員逐一建檔

記者瞭解到,收集“逆行”勇士檔案資料只是省檔案館籌建我省疫情防控專題檔案全宗的一部分。當下,該館正面向社會徵集抗疫文獻資料及文物,然後將其同即將接收進館的省直各單位形成的抗疫檔案,尤其是省抗疫指揮部形成的抗疫檔案一起,組成疫情防控專題檔案全宗,永久地在該館保管。統計表明,現已徵集詩歌、書畫作品、照片、視頻等多種形式的檔案資料2000多件,收集、整理反映前方醫療隊工作情況的相關文字、音頻、視頻、鏈接等檔案資料578條。隨著我省援鄂醫療隊陸續返回,各醫療隊紛紛將其在援鄂期間形成的第一手珍貴檔案資料送到省檔案館,這些檔案包括文書檔案、財務檔案、音像檔案、實物檔案等。尤其在4月3日,省檔案館完成我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治工作前方指揮部檔案資料接收工作,共接收文書檔案103件、會議記錄2本、物資出入庫臺帳1冊,照片、音視頻等音像檔案225個G,實物檔案6件,包括前方指揮部全體成員親筆簽名的醫用防護服1件、隊旗5面。至此,我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檔案資料實現了多渠道、全角度收集。

省檔案館為2054名援鄂醫護人員逐一建檔

這些文獻資料從不同視角反映了我省疫情防控工作的方方面面。在《遼寧省援襄醫療隊院感防控與個人防護工作手冊(試行)》《遼寧省援襄疾控工作隊工作手冊(試行)》中,詳細制定了對醫務人員及患者的防護細節以及相關環境、物表消毒處置流程,保障了人民群眾和醫務人員生命健康安全。前方指揮部“物資出入庫臺賬”,詳細記錄著自2月12日第一批隨隊物資入庫,到3月20日所有物資庫存清零期間,每批物資的出入庫情況,不僅寫明物資的種類及數量,更明確記錄來源及去向,同時附上每次物資發放的方案和各單位的物資領用單,確保物資發放賬物相符、公開透明,起到存史留證的作用,讓我省援鄂期間的物資發放工作經得起時間和歷史的驗證。

省檔案館為2054名援鄂醫護人員逐一建檔

省檔案館副館長歐平告訴記者,以往徵集檔案主要是對已經形成、對國家社會有保存價值、散存於民間的檔案資料,徵集檔案範圍廣泛、內容繁雜,檔案所有者既有單位、民間團體、社會組織,也有個人,徵集檔案渠道呈現多元性。此次疫情檔案文獻徵集,是在事件發生後立即啟動的徵集工作,具有針對性、時效性和真實性。以疫情防控工作為專題進行檔案收集是該館近幾年首次進行的專題檔案收集,通過向社會廣泛徵集和對省級各立檔單位尤其對援鄂前方指揮部檔案的接收,豐富了專題檔案內容,完善了專題檔案的結構,這些檔案將得到規範地、系統地整理和數字化形式保存,以便於社會更好地利用。

省檔案館為2054名援鄂醫護人員逐一建檔

收集、管理好疫情防控工作檔案資料,旨在為我省積累傳染病救治經驗,為更加科學系統精準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借鑑,更是存史資政的需要。疫情防控尚未結束,省檔案館仍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徵集抗疫文獻及文物。有意捐贈的單位或個人如不方便郵寄,可先將捐贈物品的名稱、數量及捐贈方稱謂、聯繫方式等信息形成文字以電話、微信、電子郵件等形式報送,待疫情解除後進行實體捐贈。

省檔案館為2054名援鄂醫護人員逐一建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