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廈將傾之際,崇禎皇帝為什麼要將袁崇煥捨棄

引言

“若夫以一身之言動、進退、生死,關係國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於古未始有之。有之,則袁督師其人也”,這是梁啟超對於袁崇煥的評價,可見袁崇煥其人在當時是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的,然而,就在大明王朝面臨內憂外患的危局時,這位作用不容小覷的重臣卻被凌遲處死了,那袁崇煥之死背後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呢?關於袁崇煥的死,歷史上一直沒有統一的意見,有人覺得袁崇煥是一位戰功卓著的肱股之臣,崇禎皇帝將其賜死就等同於自毀長城;也有人認為,袁崇煥功高蓋主,一直都是不可一世,就算最後死無全屍也是罪有應得。那麼,袁崇煥的死究竟是千古奇冤還是罪有應得呢?

大廈將傾之際,崇禎皇帝為什麼要將袁崇煥捨棄

一、袁崇煥其人,完虐努爾哈赤的不敗戰神

袁崇煥能夠在朝為官,源於他的好運氣,更源於他的人生伯樂——都察院御史候恂,候恂雖說品級不高,卻也知人善任,他看出袁崇煥是個可塑之才,就向皇帝舉薦他,這樣一來,他就從陰差陽錯地從一所小縣城的縣太爺變成了六品兵部職方司主事,走馬上任。

當然,袁崇煥的傳奇人生並不是從這裡開始,而是始於他的一次意外失蹤,歷史書是這麼記載的,但其實在那個內憂外患,時局動盪的時代是沒有人樂意去在意一位六品官員的失蹤的,這件事之所以能夠被載入史冊說白了就是由於袁崇煥去了一趟山海關回來以後的承諾。

當時廣寧已經淪陷,在朝中的眼裡,山海關隨時都會面臨危險,沒有人願意不顧生死地去守山海關,皇帝更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而袁崇煥去山海關“考察”了一番回來後卻在那大放厥詞“予我兵馬錢糧,我一人足守此!”,見到這種情況,朝廷就迫不及待地把山海關這塊燙手的山芋丟給了這個不怕死的兵部主事,袁崇煥便又成了正五品山東按察司僉事,兼山海關監軍。

大廈將傾之際,崇禎皇帝為什麼要將袁崇煥捨棄

袁崇煥出發去山海關時,眾人都為他感到惋惜,認為他是不識時務背了黑鍋。然而,事實證明,他的承諾並不是口若懸河,它採用先守後攻的方法,牽制了努爾哈赤很久,袁崇煥的部署安排,完全超出了努爾哈赤的想象,一路燒殺搶掠,所向披靡的努爾哈赤在袁崇煥面前屢屢受挫,直到最後逝世,他都沒能弄明白,他縱橫疆場三十年,怎麼會敗在一座孤城和一個戰鬥力爆棚的“無名小卒”手中。這樣一來,原先那個寂寂無名的秀才袁崇煥一時間聲名鵲起,成為了人們心中的不敗戰神,也成為了後來抗清的主力。

二、崇禎給袁崇煥定的幾大罪狀是否成立

可見,袁崇煥在當時的作用不容小覷,可就是這樣一位不敗戰神,又是如何引火燒身的呢?崇禎皇帝將其賜死前曾給他定了幾大罪狀,這些罪狀是否成立呢?以下列舉幾點。

大廈將傾之際,崇禎皇帝為什麼要將袁崇煥捨棄

罪名一:崇禎皇帝指責他“把糧食託付不效,專事欺隱瞞。”,這一條關鍵是說他沒有能成功收復遼東,這一條罪名顯然是不成立的,袁崇煥給崇禎帝的承諾是五年平遼,當時五年的期限還沒到,所以袁崇煥的這條承諾就不能被定性為空頭承諾,也說不上是“託付不效”。

罪名二:說袁崇煥把糧食賣給了地方軍隊,這一條倒是確有其事。雖說努爾哈赤已經含笑九泉了,但他的兒子皇太極也不是省油的燈,後金軍隊的實力依舊很強,所以袁崇煥一直都主張聯合蒙古抗金,所以才把糧食賣給了喀喇沁部,然而他卻沒有預料到喀喇沁部純粹是牆頭草,見金軍實力日益壯大,馬上臨陣倒戈。所以說,這一條充其量就是袁崇煥一次決策上的失誤,罪不至死。

罪名三:則是怪罪袁崇煥斬了毛文龍。毛文龍此人,在歷史上也是存在爭議的,但他畢竟牽制了後金多年,袁崇煥見他不能為己所用就將他殺了,一下子解決了皇太極的後顧之憂,加劇了大明王朝的危局,就這一條來講,袁崇煥不懂得妥協讓步,心胸狹隘,憑藉這一條來給他定罪,他也不冤,然而,當時是用人之際,既然毛文龍已死,袁崇煥又有抗金的實力,完全可以讓他戴罪立功,沒必要將其處以極刑。

大廈將傾之際,崇禎皇帝為什麼要將袁崇煥捨棄

罪名四:是說袁崇煥任由敵軍長驅直入,沒有對其進行阻擊。這一條說法也是存在漏洞的,袁崇煥一直以來都想阻擊金軍,只是多次進攻無果的的皇太極並沒有按照套路出牌,袁崇煥在死守山海關,皇太極就不遠千里的繞道蒙古,進軍中原,袁崇煥發現以後立刻派了趙率教去馳援遵化,在趙率教被伏擊以後,又親率關寧鐵騎去守薊州,然而他又一次判斷失誤,皇太極沒去薊州,而是直接去了北京,他又立刻率兵去攔皇太極,而且在廣渠門外取得大捷。由此可見,這第四條罪名也不成立。

三、究竟是什麼讓崇禎對袁崇煥動了殺心

這樣一來,崇禎皇帝羅列出來的幾大罪狀要麼沒有依據,要麼罪不至死,那崇禎皇帝為什麼非要殺了袁崇煥呢?有人說是因為崇禎皇帝中了皇太極的離間計。關於這一點,在《清太宗實錄》裡有記載。大概是說皇太極抓了明朝一個養馬的太監,又在深夜時故意讓看守在外面私語,說袁崇煥早已和皇太極有了密謀,然後放這個太監回去傳遞消息。

這種說法顯然是在扯淡,我們先暫且不說明朝史書中對於這件事沒有任何記載,就當時的情況而言,皇太極如何能保證那個養馬太監一定聽到了看守私語聲呢?一個養馬太監又有什麼資格去朝見九五之尊的大明天子呢?即便是見到了,皇帝又如何會相信這樣一個來歷不明的小太監呢?

大廈將傾之際,崇禎皇帝為什麼要將袁崇煥捨棄

但無論怎麼講,崇禎皇帝的確開始懷疑袁崇煥了,首先,袁崇煥攔截皇太極時剛到京城外駐紮下來,皇太極的滿蒙鐵騎隨後就到,這樣他就有了為敵軍帶路的嫌疑;其次,外軍未經傳召私自入京就已經犯了皇帝的忌諱,袁崇煥卻還提出自己的兵馬奔波勞累,需要進城修整,這就加深了他勾結皇太極謀反的嫌疑,在加上朝中一些大臣的離間挑撥,崇禎便決定要關押袁崇煥。但這個時候的崇禎皇帝,並沒有起殺心,只是讓袁崇煥:“解職聽堪”

也就是說,袁崇煥也許只是暫時忍受牢獄之災,他的命運可能還有轉機,那袁崇煥後來又經歷了些什麼呢?袁崇煥入獄以後,滿桂帶領著四萬多關寧鐵騎與皇太極展開了激戰,卻不幸戰死,關寧鐵騎群龍無首,這個時候,袁崇煥就要發揮作用力,他寫信給負氣離開的心腹祖大壽,讓他回來收拾殘局。

祖大壽也是不負所托,他馬上給皇帝提出要戴罪立功,並且很快收復了失地,崇禎皇帝大喜,認為袁崇煥才是抗金的中堅力量,便也不再懷疑他了,本來以為袁崇煥馬上就會被釋放,繼續為國效力,卻沒想到這個時候又出現了一個轉折點,讓袁崇煥徹底沒辦法擺脫自己的宿命。那麼,是什麼讓崇禎皇帝動了殺心,將袁崇煥一步步推向深淵的呢?

大廈將傾之際,崇禎皇帝為什麼要將袁崇煥捨棄

這就不得不提及整個事件的幕後黑手了,也就是當時的禮部侍郎溫體仁和周廷儒,也許有人會說,溫體仁與周廷儒和袁崇煥並沒有利益的交鋒,他們為什麼要將袁崇煥置於死地呢?其實,他們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真正的目標,是除掉內閣大學士錢龍錫,然後取而代之。錢龍錫的一舉一動都天衣無縫,他們就要從袁崇煥下手。

在袁崇煥去鎮守山海關之前,錢龍錫出於好奇,曾去找過袁崇煥,詢問他的禦敵之策,溫體仁和周廷儒就藉著這一點來彈劾錢龍錫,說他與袁崇煥結黨,當然,僅憑這兩個人的彈劾,是不足以坐實袁崇煥和錢龍錫的罪行的,一起打壓袁崇煥的,還有閹黨殘餘勢力,我們都知道,崇禎皇帝上臺的第一幾件事情就是剷除閹黨集團,而錢龍錫是閹黨案的主審人,他們對錢龍錫自然是恨之入骨,就業藉著這件事來攻擊錢龍錫。

大廈將傾之際,崇禎皇帝為什麼要將袁崇煥捨棄

這樣一來,崇禎皇帝就不得不把袁崇煥交給錦衣衛審理,在關於是否和錢龍錫一起密謀殺毛文龍這個問題上,袁崇煥給出的供詞是這件事只是他自己的決定,與錢龍錫無關。在我們看來,這只是袁崇煥實事求是的回答,再尋常不過了;但在生性多疑的崇禎皇帝看來,袁崇煥承認的如此果斷堅決,一定是為了保護錢龍錫,自己獨當罪責,可見他們的關係很鐵。

在崇禎皇帝心裡,袁崇煥就有了結黨的嫌疑。錢龍錫是內臣,袁崇煥是邊帥,內臣與邊帥結黨,就意味著他們有著滔天的權力,隨時都有謀反的可能,自古帝王一直以來都很忌諱這一點,因此,

崇禎也沒有繼續查實,就直接宣佈:“依律,將袁崇煥臨時處死。”在行刑臺上,袁崇煥依舊在說:“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他的悲劇不在於他死了,而在於直到臨死前,他都不知道自己為何會是這樣的結局。

大廈將傾之際,崇禎皇帝為什麼要將袁崇煥捨棄

結語

由此可見,袁崇煥擔任薊遼督師期間,雖然有過一些決策性的失誤,但也罪不至死,他與眾不同的個性與崇禎皇帝生性多疑的性格相互碰撞,便造成了最後的悲劇,說白了,他就是個政治的犧牲品;換個角度來講,崇禎帝其實算不上是一個廢柴皇帝,他也非常勤政,也是一個懂得深思熟慮的政治家,也有著懲奸除惡的雷霆手段,如果袁崇煥沒死,他們也許可以收拾舊山河再出發,讓大明王朝走上一條中興之路吧!

參考文獻

《明實錄》《明史紀事本末》《明通鑑》《清太宗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