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草原罕見的古榆樹2017.07.18 城市遊俠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我們每年都要出去旅行,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內蒙古四子王旗,五年竟有9次,朋友說“你們都成內蒙人了”�我們覺得,這五年不是遊玩,而是真正的旅行,在途中找尋逝去的年華,重溫青春的記憶,感悟蹉跎的人生,發現久違的感動。特別是今年6月,我們在四子王旗的旅行中,發現了靠近中蒙邊境的古榆樹,當時那種激動的心情已成為永恆的記憶。


圖片均為手機拍攝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四子王旗距呼和浩特市近百公里,位於大青山以北,地處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其特點是春溫驟升、秋溫劇降、無霜期短,平均無霜期108天。歷年平均降水量在110~350毫米之間,屬於乾旱無水草原。去年與當地一位蒙古族朋友聊天時,偶然聽說在巴音敖包蘇木方圓百里的乾旱草原上,有一棵孤獨的大榆樹。當地牧民口口相傳,大榆樹已經有500多歲了。聽到這個消息後,我們又向很多旗裡的朋友詢問,十個人中有九個人表示從沒聽說過,這更引起我們的極大興趣。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今年再去四子王旗時,就專程直奔巴音敖包蘇木。汽車向北一路疾馳,窗外的景色由綠變黃,路經原衛井蘇木,看到路邊被廢棄的房屋,讓人感到一股淒涼。


從巴音敖包蘇木的邊防公路下來,我們找到熱情的牧民鋼朝魯帶路,駛上了去大榆樹的草原路。在藍天白雲下,鋼朝魯以草原牧民特有的識途特長,指揮著汽車在長滿駱駝草的土丘中顛簸穿行。就在我們被顛得七葷八素的時候,看到前方忽隱忽現露出一抹綠。望著逐漸進入視野的樹冠頂部,充滿渴望的心開始快速地跳動起來。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汽車繼續向前行駛,闖入眼簾的竟是三棵枝繁葉茂的大榆樹,象從天上飛來的一樣,傲立在藍天白雲下,令人感到十分震撼。


隨行的三個朋友也很興奮,跑去圍抱最大的一棵榆樹,沒想到竟然不行,需要4個人才能合圍。


聽當地牧民說,最近有領導帶北京的專家來考察,引起他們的很大興趣,並採集了有關數據和樣本,準備做進一步研究。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據我們目測,最大的那棵榆樹高約12米,樹冠約19米,樹幹圍約7米,是名副其實的大榆樹古榆樹!


人們不禁要問,這三棵古榆樹怎樣來到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原,又為何至今仍如此鬱鬱蔥蔥?


查閱百度得知,榆樹為陽性樹種,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不擇土壤,適應性很強。根系發達,抗風力、保土力強。萌芽力強,生長快,壽命長。能耐乾冷氣候及中度鹽鹼,但不耐水溼(能耐雨季水澇)。


我們實地觀察,這裡有一條季節性的河道,地勢比較低窪平緩。最大的古榆樹長在岸邊,而兩棵稍小的長在河道邊上。千百年來,這裡人煙稀少,人為種下古榆樹的可能性非常小。我們推測,極有可能是由大風或洪水,將榆樹的種子帶到這裡,長成參天大樹!


有資料講,古樹的樹齡一般靠估算,要考慮當地的氣候條件,地域差別,生長速度,以及地方誌的記載,然後綜合起來進行估算。據初步瞭解,四子王旗這三棵古榆樹,沒有史據可查的文字記載。


有報道稱,察右後旗有一棵千年古榆,位於烏蘭哈達蘇木境內的察哈爾火山群畔,樹高約12米,樹冠近600平方米,直徑約2米,需5個人手拉手才能圍住,堪稱榆樹之王。經專家考證,樹齡在1200年左右,在蒙古高原上極其罕見。當地牧民把它祭奉為尚喜神樹,每年夏季進行一次隆重的祭祀活動。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四子王旗北部邊陲的古榆樹,距中蒙邊界非常近,屬於乾旱荒漠草原,氣候條件也更加惡劣,榆樹生長會十分緩慢,如果與察右後旗古榆樹相比,我們推測其樹齡至少有500到800年,超過千年也不是沒有可能,是當地名副其實的“榆樹王”。


在千百年的風沙肆虐中,古榆樹無遮無擋,迎風面倍受摧殘,樹幹的紋路及枝葉,都留下風沙切削和打磨的痕跡。


樹幹上的樹皮已磨平甚至完全脫落。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迎風面的枝葉被風沙削平。


古榆樹讓人產生一種敬畏感,成為人們的一種精神寄託。當地牧民將三棵神奇的古榆樹,敬為‘’神樹‘’,虔誠地敬獻藍色的哈達,將美酒灑在樹下,祈盼樹神保佑草原風調雨順,人畜興旺。


三棵古榆樹,樹皮斑駁粗糙,被漫長的時光刻下了一道道刀疤似的傷痕;樹幹粗壯堅硬,見證了世間無數個春夏秋冬的輪迴。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四子王旗——邊陲草原罕見的古榆樹


老樹新枝彰顯出古榆樹頑強的生命力!


悠長歲月留在古榆樹身上的榆木疙瘩���


仰望著茂密蔥綠的古榆樹,撫摸著堅硬粗糙的軀體,滄桑的年輪雕琢著歲月的痕跡。這三棵古榆樹,更像是三代同堂的一家子,它們長幼有序,錯落而立,相守相望,一脈相傳。


古榆樹已有枝幹枯萎,看了讓人揪心。這裡沒有四子王旗“榆樹王”的銘牌,沒有古榆樹的簡介,沒有保護古榆樹的設施,也沒有牧民義務護樹的制度,一切都還處在“原生態”。儘管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但不免還是讓人對古榆樹的未來感到擔憂。


《老榆樹》悽美的曲調和歌聲,那狂風的呼嘯,宛如三棵古榆樹發出的深沉的吶喊——


珍惜蒼天賜給草原的金色華年!


向天再借五百年!


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