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養生 記住這7個要點

清明養生 記住這7個要點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青梅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張青梅 通訊員梁譯尹、高三德)正值清明節氣,雖然這個節氣已屬春季,但天氣仍是乍暖還寒,陰晴不定。中醫理論認為:春天在髒屬肝之所主,陽氣慢慢增加,但寒溼之氣仍存,疫病熱邪容易侵襲人體。

如何養生?鄧鐵濤中醫醫學獎獲得者、廣東省名中醫、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吳維城教授表示,此時養生最宜調養肝氣,也是清除體內溼氣的好時機,以下這7個要點要謹記。

要點一:

飲食多辛甘,不宜過食酸物

春季陽氣初生,飲食宜選辛甘之味,不宜過食酸物。

吳維城指出,辛甘的食物可以調養肝脾之氣,如肉類、雞蛋、麥片、牛奶、新鮮蔬菜、蘿蔔、菠菜、山藥、蕎菜及水果、菇類、姜、蔥、蒜等食物,忌食煎炸油膩、寒涼生冷、容易過敏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及時補充水分,多喝湯水,以保養脾胃之氣。也可以適量吃一些花生、芝麻、枸杞來溫補養肝。這3個食療方請收好:

1.綿茵陳鯽魚湯

材料:茵陳30~50克,鯽魚500克,姜3片、蜜棗3粒。

做法:茵陳洗淨,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水,用大火燒沸,轉用中火熬煎20分鐘,去渣。鯽魚洗乾淨,煎至兩面金黃,加薑片、蜜棗、茵陳藥汁,用中火燒沸30分鐘,放鹽調味即可。

功效:清熱祛溼,利水退黃。

2.黨參淮山瘦肉湯

材料做法:黨參10克、雲苓10克、淮山15克、芡實15克,這四味藥材中選擇1至2味煲瘦肉湯喝。

功效:脘腹痞悶、飲食不消化、肢體困重、尿少、苔厚膩等可喝此湯,有助健脾祛溼。

3.茯苓薏苡仁瘦肉湯

材料做法:茯苓15克、薏苡仁15克煲瘦肉湯喝。

功效:適用於溼氣停留體內所致的小便不利、洩瀉或水腫、淋濁、痰飲等證。服用後可使小便暢利,尿量增加。

要點二:

調養正氣,增強抗病能力

清明時節是萬物生長的節氣,人體的新陳代謝也開始旺盛。但致病的溼熱邪毒、細菌、微生物等也容易生長繁殖,感染人體。因此春季也是流感、肺炎、麻疹、流腦、猩紅熱等傳染病的多發季節。健康的生活方式能調養肝氣,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具體如下:

1.多鍛鍊身體,不要過於疲勞,不要熬夜,以利肝氣的恢復和充盈。

2.要多開窗通風,使室內空氣流通,多曬太陽,吸收大自然的陽氣以暖肝陽。

3.搞好環境衛生,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冒。有發熱咳嗽要及時找醫生診治。

要點三:

早睡早起,防“春困”

宜早睡早起,衣著寬鬆,舒緩形體,心情開朗,克服倦懶思眠的狀態,儘快適應季節的變化。

要點四:

防“倒春寒”

這個時節氣溫變化大,乍暖乍寒,而寒氣最易傷肝陽之氣,所以春天不要驟減衣衫。特別是年老體弱者,減脫冬裝尤應審慎。衣著宜上薄下厚,保持腰腹下肢的溫暖,防止感冒及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或復發。

要點五:

防梅雨潮溼天氣

清明時節溼氣重,溼濁易傷肝脾陽氣,亦可傷肺。當你感到頭暈、懶言、肢體困重、疲倦乏力、嗜睡、沒有胃口等不適時,這說明你很有可能體內惹溼了。

吳維城指出,清明時節應多吃些健脾胃、去溼的食物,保持大小便通暢;不能吃黴變不潔和生冷食物;少吃高鹽、高糖、高脂的食物,多補充優質蛋白、維生素和膳食纖維,保持均衡營養、清淡飲食,就可以避免消化系統的疾病。

此外,梅雨天氣地面溼滑,老人應慎防跌倒導致骨折及臟腑的損傷。

要點六:

注重鍛鍊,多享受陽光

春屬木,與肝相應。要熱愛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多運動,多鍛鍊形體,多享受陽光、陶冶性情。老年人的活動則應在天氣和暖,春氣盎然的時候進行,以打太極拳、八段錦、健身操及散步運動為主,能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增強身體免疫力和抵抗力。

要點七:

心態要平和,舒緩心理壓力

疫情期間,宅家時間久了,就容易出現倦怠、心情鬱悶、焦躁、煩惱等情志波動,因此舒緩心理壓力尤為必要。心態要平和,避免不良的情志刺激,如過度興奮、憂慮、悲傷、恐懼,遵守各項防疫規定,科學合理地安排好每天的生活、工作、娛樂,是調養肝氣的好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