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預約送件底線,這德邦快遞員的做法應該提倡

技術是為解決困難而生的,但解決困難的身後,通常也會問世新的難題。智能化快遞終端設備也未能倖免那樣的“困局”。這也我們一起迫不得已更為深層次地思考怎樣從源頭上拿下”最後一公里”快遞派送難點。

為處理這一難點,國內快遞物流和有關公司施展使出渾身解數,可以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恪守預約送件底線,這德邦快遞員的做法應該提倡

例如:豐巢以智能快遞櫃為切入點,面向所有電商、快遞企業提供24小時自助的快遞收寄、保存業務,以提高末端配送效率。菜鳥驛站是面向社區、校園的第三方末端物流服務平臺;藍店是社區配送平臺,為快遞員提供社區商超包裹寄存服務。

殊不知,難題本質並不是出在技術性方面,人才是最後決定因素。在豐巢快遞櫃、快遞櫃等移動智能終端出現以前,一些物流公司就會有快遞員務必送至客戶手上的要求。因此一部分快遞員也培養了提早通電話預約送快遞的良好習慣。但自打擁有這種移動智能終端,許多本來堅持不懈良好的習慣的快遞員開始被慣壞了,為了自己送貨方便,默認不打電話通告顧客,將快件“悄無聲息”地投入快遞櫃。

不得不承認它是一種“服務降級”。

幸而的是,並非所有的快遞小哥都淪落到“這般程度”。小編近期訪談了一位德邦快遞員,他的回應讓我們一起看到了一位出色快遞員的恪守。

3月24日,那位快遞員給顧客送家用電器。派送前先發了短消息問顧客是不是在家裡,在顧客確定後完全免費把家用電器搬到了樓。顧客告訴他:“每一次做快遞,別的家快遞公司連短消息也沒有就立即給我放不清楚哪些地方了,我都得自身查,自身下樓去搬。大家這一點就做的很好,先發來短消息,完後還給我完全免費送貨上門,確實很謝謝。”

“公司的流程就是要預約派送的,未預約上樓,一旦投訴了就得扣服務分,降星級,最終會影響工資的。”快遞員表示。

小編還掌握到,德邦快遞是精準定位大物件的。專業有一個叫“大件快遞3.60”的商品,要求:“上至60公斤,免費送貨上樓。”除此之外,德邦快遞每一年還會舉行金星快遞員榮譽盛典,持續12個月零投訴的快遞員可得到十萬元的金磚獎賞。其提高“最後一公里”服務項目的信心可見一斑。

因而,快遞員是否恪守“最後一公里”預約派送的底線,最後看得是這個快遞公司的現行政策和管理制度。假如全部企業都像德邦快遞一樣,頒佈“被消費者投訴未預定上樓梯,就牽涉到快遞小哥權益的”要求,那麼包囊被悄無聲息放進快遞櫃的狀況一定會獲得明顯改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