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理塘教師降措:殘缺之身 托起藏鄉“教育夢”

“嘎、卡、噶、阿……”4月16日,在四川省理塘縣哈依鄉中心小學,一年級學生跟著“一村一幼”教師降措讀藏文拼音的聲音迴響在海拔3500米的深山藏鄉山谷。

身患二級殘疾的降措不懼山高路陡,常常護送著孩子走過雨季的峽谷和大雪覆蓋的草地,從未說過苦和累。這些腳印,也深深地印在孩子們和農牧民群眾的心中。因為一句“當一名好老師”的諾言,他紮根藏鄉教育十年終不悔。

甘孜理塘教師降措:殘缺之身 托起藏鄉“教育夢”

降措老師為孩子上啟蒙課 攝影 殷潔

藏家小夥子回村當老師

“90後”藏族小夥子降措出生在川藏高原大山深處的一個小村莊——理塘縣哈依鄉哈依村。2007年,剛踏入社會的降措曾在理塘縣城創業拼搏。那時,偏遠的哈依鄉上,村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多人的思想觀念依舊停留在“靠天吃飯”上,習慣了眼前的生活,對於如何改變貧困現狀、過上更加富裕文明的日子,大家心中茫然。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看著在田間小路旁嬉戲追逐的藏家小娃娃,降措心中就有一個強烈的願望,一定要讓家鄉的娃娃們讀好書,用知識點亮未來,用知識換來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

那時候,哈依鄉正缺代課教師,2010年9月,經過相關程序批准,熟悉本地語言的降措成為了哈依鄉小學的一名代課教師。他說:“我在農村長大,是讀書改變了我的人生。我希望能夠登上講臺成為一名人民教師,並且要當一名好老師,引導我的學生盡情奔跑在知識的田野上。”

甘孜理塘教師降措:殘缺之身 托起藏鄉“教育夢”

降措老師到殘疾學生家“送教上門” 攝影 殷潔

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從那時起,降措圓了教師夢、登上三尺講臺,他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嚮往和鍾愛的教育事業。儘管當時只是一名代課教師,他還是很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認真備課、上課,盡心輔導學生,和正式教師一樣履行職責。2013年開始,降措成為了學校的公益性崗位教師。

近年來,隨著四川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的實施,藏區深入推進村級學前教育工作,這一契機下,已有多年教學經驗的降措於2017年9月順利考上了“一村一幼”崗位。

山村教師,讓人聯想到的是寂寞和清貧,但降措熱愛著這個崗位不肯放棄。“現在做生意的人這麼多,就是到成都打工,也比現在賺得多。”有朋友勸他。降措生於斯、長於斯,對家鄉肥沃的青稞地、對村裡歡笑的孩子有著割捨不斷的情義。守護哈依鄉的這幾十名孩子,是他的初心,也是他的承諾。


甘孜理塘教師降措:殘缺之身 托起藏鄉“教育夢”


降措老師護送學生回家 攝影 殷潔

山路漫漫 用殘疾的雙腳丈量

一約既定,千山無阻。

從理塘縣城到哈依鄉,車子要開近三個小時的山路。這一路上,只聽蕭蕭風聲自耳畔掠過,搖曳著寂靜的深山老林。降措老師常年守在這高寒山區,守著他的孩子們。

從教近十年,他對待教學工作的熱情不減,時時辛勤鑽研教材、探索教法,通過各種渠道努力提高自身業務修養,跟上新時代知識更新換代的步伐。對於成長期的學生,他如同一位父親悉心照顧他們,付出大量精力而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桑登同學家住離學校2公里外的安巴村,路上要經過一段茂密的森林和山崖,和桑登一樣,班裡還有兩三位學生的家住得比較遠。傍晚,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總能看到一大數小的身影,走在中間的降措左手牽一個,右手拉一個,夕陽將他們的影子愈拉愈長,直到最後只剩降措獨自一人回家的身影。他和孩子揮揮手,轉身往回走,只聽門口又傳來喊聲,“格啦,圖吉切、圖吉切(藏語:謝謝、謝謝老師)。”桑登家的克珠老人總是重複著這句話。

莽莽蒼蒼的橫斷山脈峽谷地帶,山高路陡,每逢夏天雨季,有些路段有塌方和泥石流的危險;每逢冬季又有暗冰路段。天氣惡劣的時候,降措會抱起或背起學生淌過積水、走過冰面。降措的腿從小落有病根,幾年前,還因骨頭壞死動過手術,不能跑跳,為二級殘疾。六七十斤重的學生伏在他背上,他一聲不吭,咬咬牙,一步一個腳印行走著,再累再痛,他也不曾抱怨過一次,他的肩膀就是學生可以依託的港灣。

和雪域高原其他地方一樣,哈依的冬季漫長而寒冷。2018年12月,一個下著鵝毛大雪的傍晚,兩公里的山路更顯得漫長難走。一如往常,降措帶著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學生,頂著風雪往校外走。積雪厚的地方,雪已經沒到了小腿處。氣溫不斷下降,為了加快速度,降措背起學生往前趕,一腳深、一腳淺,鬆軟的雪地上留下了串串清晰的腳印。剛踩出來的腳印,旋即又被覆蓋了一層薄薄的冰,刺骨的積雪浸溼了他的鞋子和褲腳,寒意侵蝕入骨,他總是咬牙堅持著。

高原雪地,揹著學生趕路,對他而言只是冬季時節一件平常的事。寒來暑往,近十年來,降措無數次穿過村莊和山林,用腳丈量著漫漫山路,如果問他護送過多少次多少名學生,他說,未曾計過數。

十年一諾:“當一名好老師”

從教近十年,降措老師只踐行著一個簡單的心願:當一名好老師。為了讓本地學生更明白地聽懂課堂內容,降措刻苦鑽研和積累雙語教學方法。他所教授的藏文課程,形成了趣、實、活、新的教學風格,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快樂學習藏文。他本人多次獲得學校授予的“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傳道、授業、解惑,他在藏區鄉村教育事業的路上腳步不歇。

哈依鄉呷依布里村的翁姆(化名)是一位癱瘓在床的學生,家中只有婆婆一人。這個村也是全鄉最遠的,車程需要兩個多小時。為了保證特殊孩子能夠和其他孩子一樣學到知識,降措和其他老師一起,跋山涉水,來回坐車4個多小時,每月數次來到學生家中開展“送教上門”,為學生講解輔導語文、數學、藏文等基礎學科知識。呷拉村的吉稱(化名)也是一名癱瘓殘疾兒童,降措老師等也定期去他家“送教上門”,耐心地為他輔導一天的功課。這個躺在病床上的男孩和他的爺爺,每次看見降措老師他們過來,都非常高興。降措總是用自己並不高的工資為困難學生買鉛筆、本子等文具和水果,鼓勵這些孩子自信起來,努力學習,用知識改變命運。

降措經常到學生家中進行家訪,找他們談心,在學習、生活上處處關心照顧他們。用他們班上洛絨同學的話說:“在我們心中降措老師有時候像爸爸,有時像哥哥,有時候又像我們的朋友!”他像一支蠟燭,為了學生的成長無怨無悔地奉獻自己的光芒和溫暖。

“降措老師,快進來喝碗茶吧!”藏家小院門口,阿婆志瑪一看到降措,就熱情地招呼他到家裡喝茶。阿婆志瑪是他的學生澤拉翁姆家的老人,祖孫倆人相依生活。阿婆年紀大了,幹活不利索,降措就經常去她家幫忙幹一些劈柴、翻地、除草等體力農活。降措是個熱心人,經常利用公休假日無償幫助像澤拉翁姆家一樣缺勞動力的家庭,默默無聞做好事已達七八年。

一路走來,降措殘疾的雙腿卻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腳印、留下了一個個樸素的故事,他用心守護著他熱愛的家鄉和深愛的孩子,把青春奉獻給了藏區鄉村教育事業。


來源:中央廣電總檯國際在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