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首戰即終戰論”的兩面性

圖片

馬英九 圖源:臺媒

作者 滕昕雲 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博士

馬英九日前在一次講話中,提到大陸一旦攻臺,解放軍動武的軍事準則強調 “首戰即終戰”,在猛烈短促的攻擊下,臺海戰爭將在極短的時間內就獲得決定性結果,因此美軍將無暇自其他戰區,乃至美國本土對臺灣實施增援。

馬英九此話一出,立刻引起了臺灣內部以及國際輿論上一片譁然。僅就軍事學理與戰略邏輯,來探討他“首戰即終戰”言論。

馬英九言論有實際經驗存在

在進入主題的前,應該先弄清楚馬英九講這番話的主觀背景。馬英九擔任8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他的執政團隊必然建構有屬於自身的“國防”政策,並交付“國防部長”實務推行。因此必須認定,馬英九對於臺海安全形勢,以及解放軍威脅的能力與種類、臺軍防禦的對策與實力,乃至開戰後美軍是否來援、如何來援等實務議題,有深切的瞭解。因為身為領導人的他,可以接觸到最深沉的防務機敏事務。由這個背景可知,馬英九所說的“首戰即終戰”,並不是信口開河,而是秉於他擔任領導人期間,實務上對於臺海防禦議題上的真切認知。

由於受到美國軍事分析家威廉‧莫瑞(William S. Murray)觀點的深刻影響,馬英九時期的防務政策,就是所謂的“固若盤石”,建立一支 “嚇不了”、“咬不住”、“吞不下”、“打不碎”的全募兵制現代化軍隊。這樣的防務政策,就是建立在認知到來自中國大陸的威脅,將使用包括二炮部隊在內的海空遠程打擊火力,在完全奇襲下破壞、摧毀高價值的軍事資產,諸如尚未起飛的戰機、停泊在港口的艦船等。

臺灣將面臨一個嚴峻的情勢,那就是在解放軍的遠程投射火力打擊之下,可能無法充分實施戰備,同時也讓解放軍能夠在美國介入之前,獲得勝利的公算增大。事實上,在解放軍對臺動武的想定中,“首戰即決戰”是一貫的原則。

臺海防禦的戰略地理形勢,正適合中國大陸實施具決定性的第一擊。就地緣上而言,臺灣本島隔著200公里的臺灣海峽與大陸東南沿海遙遙相望,這樣的距離實際包含在中國的中程導彈射程範圍的內。而戰端一起,解放軍可自東南沿海一線,以向心式的集中打擊向臺灣投射火力,屆時臺灣本島將處於解放軍密集的飽和攻擊之下。這樣防禦上的不利態勢,隨著解放軍海空軍現代化機艦的推陳出新,只會越為加劇,現在臺灣東部的太平洋水域,也因中國大陸航艦的服役,而成為解放軍威脅來源的路徑之一了。

由此觀之,馬英九的“首戰即終戰”說,自有其立論的依據,而非某種為了政治訴求而編的“假設”,因此不會有所謂自願當中共同路人指責的立場偏失。相信馬英九僅是以其對於臺海安全的自我認知,對當今的臺當局提出警訊,切不可對於中美新冷戰格局下臺灣地位的“工具化”,而有過於樂觀的遐想。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戰即決戰”的戰略指導原則下,即便美軍有意願介入,也於事無補,因為美軍的支持還沒來,戰事即告終了。

解放軍攻臺美軍是來不及干預?

第二個要探討的問題,那就是馬英九的這番言論,究竟哪裡不是事實?或者說,他講的哪一部分是值得商榷的?主要是他假定大陸一旦武力攻臺,美軍是來不及干預。要深究這個問題,仍必需要回到馬英九主政的那個年代,才能得知他發言時所持的立場,以及他所說的與當下的現勢是否出現扞格。

馬英九主政的八年中,主要是與美國奧巴馬政府的時段重合,那個年代尚且是全球化達到高潮的階段,而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海嘯危機席捲全球,反而是中國大陸經濟發展一枝獨秀,中國大陸無形中成為拯救世界經濟的要角。當時美國尚在進行全球反恐戰爭。奧巴馬狙殺了本拉登之後,其後中東又有“伊斯蘭國”之亂。

在這種戰略格局下,持著韜光養晦姿態的中國大陸,不但不是美國全球安全戰略下的威脅,甚且被視為全球化架構下的重要成員。美國的戰略重心並不在亞太地區。在這種局面下,臺海一旦發生戰火,欲將美軍的主要兵力在短時間內移轉至西太平洋,自有其實質上的諸多困難。

即便奧巴馬後期推出了“亞太再平衡”政策,開始正視中國大陸崛起所引起的亞太戰略格局的改變,但奧巴馬政府在行動上的軟弱無為,並沒有產生多少實質的作用。這些馬英九擔任領導人時期的全球戰略發展,自然而然讓他依照過往的經驗,而在主觀上保有美軍無法及時支持臺軍的想法。

如今美國特朗普政府正式將中國大陸視為美國最主要的戰略安全威脅,開啟了方興未艾的中美新冷戰格局,制定印太安全戰略,開始投注可觀的常備戰力於西太平洋地區,強勢介入南海與臺海地區。

美方也意識到此前亞太地區一旦有事,美軍可能鞭長莫及的窘境。特朗普政府首先退出了美俄“中程導彈條約”(INF),恢復了中程導彈的發展與部署;其後又建立了太空軍(space force),致力於軌道衛星控制權的爭奪。這些都是美軍在以其實體軍力投入前,針對中國相關設施資產進行及時反擊的舉措。因此,此時此刻若謂美軍仍來不及介入中國武力攻臺,多少有落人罔顧現實的口實。

綜觀馬英九“首戰即終戰”的說法,應該要注意的是其背後所透露出的意涵。那就是:第一,在中國“首戰即決戰”的準則的下,一旦戰端開啟,臺灣本島必然承受最大限度的解放軍投射火力,即便臺軍擊退瞭解放軍的入臺,臺灣本土仍將陷入殘破的境地。這是臺海防禦的地理形勢侷限性所致。所以,對臺灣住民最好的戰略選項,應是避免戰禍發生。

其次是,美國的對中國大陸政策是會隨著主政者的戰略思維而轉變。固然現今美國上下正沉浸於對中國強硬立場的氛圍,共和、民主兩黨對此均有一致的共識,但因政府更迭而發生政策的轉變,在美國政治史上不乏先例。

而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下屆總統寶座鹿死誰手現在仍難定論。假定美國總統換人做,是否其兩岸政策又會發生變化,實難逆料。是以,臺灣地區必須做好美國兩岸政策調整可能性的因應。這不單是執政者的責任,也是臺澎金馬所有居民要有的思想準備。(華夏經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