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找臺階”的最高境界:溥儀的三次“退位詔書”……

感覺溥儀的幾次“退位詔書”非常有意思。明明都是被迫的事情,第三次甚至是在逃跑途中倉促宣讀,最後“詔書”都丟了,後人無緣一觀。每次“退位”,渠卻都說得冠冕堂皇、道貌岸然。臉皮之厚,著實佩服!

特意編出,諸君一笑。


給自己“找臺階”的最高境界:溥儀的三次“退位詔書”……


第一次 1912年

前因民軍起事,各省相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歸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閒,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

潛臺詞:“不知怎麼”你們就鬧騰起來了;現在大家都不好過;既然大家希望共和,那我就退一步,“主動”把權力交出來;以後,你們商量著辦,不要再鬧;我以後享清福,挺好。

第二次 1917年

前據張勳等奏稱,國本動搖,人心思舊,懇請聽政等語。朕以幼衝,深居宮禁,民生國計,久未與聞。我孝定景皇后遜政恤民,深仁至德,仰念遺訓,本無絲毫私天下之心,惟據以救國救民為詞,故不得已而九如所請,臨朝聽政。乃昨又據張勳奏陳,各省紛紛稱兵,是又將以政權之爭致開兵釁。年來我民疾苦,己如火熱水深,何堪再罹干戈重茲困累。言念及此,輾轉難安。朕斷不肯私此政權,而使生靈有塗炭之虞,致負孝定景皇后之盛德。著王士珍會同徐世昌,迅速通牒段祺瑞,商辦一切交接善後事宜,以靖人心,而弭兵禍。欽此。

潛臺詞:張勳非讓我出來當皇帝,我沒那個意思;我“媽”當年替我發的退位詔書我沒有忘記;你們不同意我當皇帝,那我就不當,千萬別動手;爛攤子你們看著收拾吧!

最後,千萬別動手!千萬別動手!千萬別動手!

第三次 1945年

逃跑路途中在吉林通化大栗子溝倉促宣佈。

遺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