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在人民日報撰文:老城新風記南皮

王蒙在人民日報撰文:老城新風記南皮

圖為南皮縣城。曹椿祥攝

1934年我出生在北京沙灘,一歲多回到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潞灌鄉龍堂村老家,直到五歲返回北京上幼稚園。1984年,長大後我第一次回南皮,家鄉的貧窮、落後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回到幼年生活過的鄉村,看到了泛著鹽鹼白霜的田地,喝下了用含有硝鹼的苦水泡的茶,讀到了縣誌上的民謠:“羊粑粑蛋,上腳搓……”我感覺有點透不過氣來。

是時,我正開始寫《活動變人形》,書里人物的家鄉,會讓我時時想起故鄉南皮。“故鄉”,是魯迅小說的題目,它總使人泛起鄉愁。南皮的名稱起源於古代皮城,位於現南皮縣城北張三撥村西約三百米處。春秋時期(公元前664年),齊桓公北伐,在這裡給軍馬修制皮革盔甲。南皮自秦朝(公元前221年)置縣,歷史悠久,湧現了許多俊傑。

新中國成立後,歷史展開了新的篇章。1970年修起了京滬線上泊頭/南皮火車站到南皮縣城的瀝青馬路。只是那時候農民們常常徜徉在馬路的中間,因為反正也沒有幾輛汽車在這裡跑動。首次回鄉,縣城裡出現了推著車賣腸子的小販。縣招待所重新修建,紅磚平房漸漸有了新模樣,縣裡出現了一些進口中巴車。幾年以後,次生鹽鹼化的問題解決了,家鄉土地的模樣改變了,鄉親們的飲用水不再鹹苦,溫室大棚也出現了。南皮的醫院辦得越來越好,吸引了河北甚至是山東的患者來到南皮就診。“連勝醬菜”做得愈發多樣可口,汽車配件工業蓬勃發展,電燈泡成為了出口產品。縣財政力量開始增強,二十年裡增長了四十倍。

2017年,全縣脫貧摘帽。2018年,我又到南皮,家鄉已經到處是高樓大廈,商店林立,車如流水馬如龍。民營企業的商貿與文化服務中心,繁榮多樣,硬件與服務方式向京津這樣的大都市靠攏。2020年再回南皮,更是恍如隔世。親愛的南皮已經煥然一新,換了人間。小小的龍堂村,五百多戶人家,有六十多輛汽車。每天上下班時間,縣城紅綠燈路口,已經有點堵車了。

尤其使我感動的是南皮縣城裡建成三處大公園。各處新建築、新公共活動場所與縣裡數萬名居民的衣衫一樣,整潔嶄新。生活富裕,奔向小康,人人臉上映著陽光和笑容,再沒有了曾經的那股子作難相。

2018年的一天,我清晨去了鳳凰公園,今年又去了香濤(張之洞號)公園,沿著甬路,沿著棧道,沿著林帶,沿著城南水系清澈的水波,經過亭榭橋樑,迎著朝陽,與縣裡早起晨練的鄉親們一道暢快地呼吸著、行走著、觀看著、欣賞著。我感覺家鄉在升騰,面貌煥然一新,變得幸福、富饒、美麗、生機勃勃!此外,還有姜太公釣魚臺公園、正大公園、老幹部活動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體育場、圖書館、博物館、張之洞紀念館、民俗館……這裡有這麼多的嶄新的變化,這就是我的家鄉。我為南皮肅立,我為南皮鼓掌。

南皮有了像樣的工業:五金機電、紡織服裝、玻璃製品三大產業群體初具規模。還有省級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入駐二百多家企業。這雖然還比不上東南沿海一些先進市縣、比不上那些富裕地區的著名城鄉,然而南皮還是創造了從前無法夢見過的美景、沒有見識過的綠地與建築、沒有享受過的高品質生活、沒有想到過的發展圖景。而這就是南皮,就是那個曾經到處是鹽鹼,人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古老南皮啊!

祖國處處是陽春。南皮是中國社會進步的一個縮影,這裡有殷實的小康,有冒著熱氣的幸福新生活。我近期在南皮縣城看了一家集生產利用太陽能、地源熱能於一體的綠色節能環保企業,產品高端。先進的科技讓我開了眼,我至今仍然需要費點勁去理解、去懂得、去學習提高。同時,傳統文化的富礦在南皮被充分挖掘。這裡有獅子舞、秧歌、剪紙、鏨銅;有八極拳、太極拳、八卦掌等歷史悠久的武術門類;還有民辦紅升文武學校:小學中學十二年一貫制,德育先導,文化基礎,武術特色,年年在歐美巡迴表演,二十年培養了一級二級運動員五百人,近千名學生取得武士段位。我觀看了少年兒童學員們的武術表演,頂天立地、虎虎生風、風馳電掣、鷹飛鷂翻,令我歎為觀止。

雖然我的幼年只在這裡待了有限的時間,我仍然牢記著家鄉的梨樹園,家鄉的口音,家鄉人對於河北梆子的迷戀,還有家鄉人的執拗與豪邁,那種如火如荼的激烈,甚至,還有家鄉曾經有過的貧窮與困窘。但是,我可愛可親的家鄉啊,你竟有了這樣輝煌的今天,你也一定會擁抱無限燦爛的明天!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