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這兩點,再好的物質獎勵,孩子都沒辦法持續進步

有一個媽媽在育兒補習班後臺給我留言:在兜兜小班的時候,媽媽第一次獎勵了兜兜,那時兜兜得到了班上最多的5朵小紅花。那次的獎勵是一頓麥當勞,媽媽跟兜兜說,只要你表現好,媽媽都會給你獎勵。兜兜十分的開心。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他表現越來越好,獲得了更多的小紅花。而媽媽也履行諾言,獎品的檔次也不斷提高。

直到前段時間,兜兜在全市的書法比賽上獲獎了,兜兜對媽媽說:“這次的獎勵我想要一臺屬於自己的iPad。”這個獎勵大大超出了兜兜媽的心理預期,媽媽擔心,如果這次答應了兜兜,那麼下一次該用什麼獎勵他呢?

不知道這兩點,再好的物質獎勵,孩子都沒辦法持續進步

從一開始的麥當勞,到現在想要一臺iPad,很多孩子跟兜兜一樣想要的越來越大。相信也有很多父母跟兜兜媽一樣開始反思:是不是自己弄錯了,孩子表現得號,該不該給予物質獎勵呢?

那麼究竟要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呢?其實獎勵在學校的教學上,也是一向慣用的手段,從幼兒園的花花卡片,再到小學的書本文具,學校提供的獎勵主要是以激勵為主,不會出現大額貴重的物品,這也是獎勵的本來目的。兜兜媽提供的物質獎勵,雖然在短時間內可以激勵孩子,強化孩子的正面行為。但是,正如《驅動力》的作者丹尼爾·平克所說,獎勵只能帶來短期的爆發,它的效果會逐漸消失。

不知道這兩點,再好的物質獎勵,孩子都沒辦法持續進步

長久的物質獎勵,很容易造成以下兩個後果:

(1)目標錯位:為了得到獎勵而努力

為了得到獎勵而努力學習的孩子絕非個例,短期來看,孩子的學習動力上來了,學習成績也有了一個顯著的提升。但是一旦孩子獲得了獎勵,目標被滿足了,沒有追求了,自然不用繼續努力了。

(2)助長更大的貪婪:不滿足現有的獎勵

首先,我要告訴你的是,獎勵是一種正反饋機制。每一次循環執行,它都會加強,下一次只有加大力度才能滿足。例如,大家喝同一種咖啡,一開始會十分精神睡不著,但是如果不增加咖啡的濃度以及容量,持續地喝,慢慢地它就不影響睡眠了。

值得一提的是,媽媽千萬不要用金錢直接獎勵孩子。因為用錢來獎勵孩子,孩子容易覺得錢是萬能的,從而對錢產生盲目崇拜。如果媽媽經常用錢來獎勵孩子,最後孩子就會愛上金錢帶來的感覺,這樣對培養他的金錢觀不利。

不知道這兩點,再好的物質獎勵,孩子都沒辦法持續進步

最後,育兒補習班(Allyemall_News)來跟大家總結一下。媽媽儘量不要用物質作為獎勵來獎勵孩子,這樣很容易讓孩子產生目標錯位,或者是助長更大的貪婪。即便是偶爾要物質獎勵,也可以選擇不貴重的,但是比較有意義的獎勵,例如一盒畫筆,一張CD,一本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