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派中医怎么能增加自己的实践和经验?

一场悲剧灬主角有我


学院的高等教育,科目太多了。不多怎么与西医比呢?必须开科目,你有的科目我必有,我比你早,上古就有生理、病理、生命科学,什么都比你(西医)“高”。

所以,首先明确哪些是中医理论,理顺辩证;明确脉象,及脉象的意义。

到临床一线去,摸爬滚打三年五载。

《金匮》《伤寒》背诵是必须完成的内容。《脉经》24种脉象熟练掌握。

一门深入,围绕你工作,收集经方验案,再对照《金匮》《伤寒》原文,通过验案帮助理解原文,原文指导临证。如准备高考那样反复练习。

验方也要熟练掌握。

有限中医理论,无穷望闻问切。


伯努利


学院派中医应放下架子,虚心向民间中医学习、求术。多实践,别空有理论,去当赵括,马谡就行


竹林清泉


学院派中医想如何增加自己的实践和经验,以自己带徒的经验与大家简单谈谈。

首先肯定的是学院派中医理论知识的丰富。

但就是这种“丰富”,绝大多数情况下,很极端地把人的思维方式带入了闭门造车的“迷宫”里,关闭了学中医之人,本应该具备的“特有”的开拓式伸展性思维能力。

“故步自封”、“雾里看花”才是学院派中医临床实践走了“弯路”的最大障碍。临床所得的经验越多,越是缩手缩脚,甚则渐渐失去了自信和斗志。

很多人说,临床实践要寻民间中医为师,这可不是民医人自己的“无耻”标榜,而是最朴实,最接地气,也是最好、最快成长,最恰当的必要途径!

聪明人请不要讥笑民医人的桀骜不驯,这可是临床实践技能操作中一生可遇不可求的难得机遇。不是你想学不学,而是你有没有这份福气能得到优秀民医人真正的临床“经典”传承!

优秀民间中医人不是不懂中医理论,而是他们对理论的认知能力,已经超越甚至盘活了经典方本身之“灵魂”。

所以,民间中医长期植根于民间,具有“杀不死”的顽强生命力,绝非是一句空谈,他们的成功经验,是某些学医人斟酌一辈子都无法理解及达到的能力和深度。

如果民医人再培训一下中医理论知识,结果会是个九分医;而学院派中医如果没有民医人的临床实践经验,再努力也可能只是个六分医。不信没关系,要么擂台比武;要么临床实操看成效记录。

本来中医是一家,理论学习与临床实操必须链接,才能培养合格的中医人。大家都别忘了,学中医的极致是——临床的成就率。

无论国家及个人,不重视、不承认、不接纳、不利用、不传承等,都不是上上之举。

每一位中国人如果都与全民健康,国家利益,小家金钱指数等通通与国粹国医过不去,不愿要,甚至拱手让给“外人”,身为当代智慧的华夏人,不知大家有何感想?

——学院派中医能否全面提高能力,突破高端修为等又有何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