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打著“驅逐韃虜”旗號起義,為何漢族精英卻支持清朝?

1645年4月,吳三桂聯合睿親王多爾袞在山海關之戰中擊敗李自成,而後揮師入關,並打著“為明覆仇”之旗幟追殺農民軍。當李自成大軍基本被消滅後,清朝露出了真面目,多爾袞立刻派多鐸揮兵南下剿滅南明弘光政權,最後則征討西南,統一全國。清兵此次入關,先是打著“為明覆仇”之旗號,爭取士大夫擁戴與支持,後則將槍口對準南明弘光政權,背信棄義,露出野心。統一全國過程中,因“剃髮令”等極端政策激起反抗,清軍便大肆屠殺,製造諸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非人道事件,幾百萬民眾死於屠刀之下,實乃慘絕人寰。為此,江南地區到處掀起反清鬥爭,並打著“反清復明”之旗幟作戰,這在天地會中尤為明顯。


1851年1月11月,38歲生日這天,洪秀全在金田村發動武裝起義,宣佈建立太平天國,號召大夥起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共創人間“天國”,廣大貧苦群眾雲集響應,太平軍聲勢十分浩大。大軍進入湖南後,洪秀全連續發佈《奉天誅妖救世安民諭》、《奉天討胡妖檄布四方諭》和《救一切天生天養中國人民諭》等三篇檄文,痛斥清朝剃髮易服之罪惡,讚美史可法、瞿式耜、張煌言等誓死不屈之民族氣節,號召廣大人民起來推翻清朝統治,恢復中華。
《奉天討胡妖檄布四方諭》中寫到:“予細查滿韃子之始末,其祖宗乃一白狐、一赤狗,交媾成精,遂產妖人,種類日滋,自相配合,並無人倫風化。乘中國之無人,盜據中夏,妖座之設,野狐升據;蛇窩之內,沐猴而冠。我中國不能犁其窟而鋤其穴,反中其詭謀,受其凌辱,聽其嚇詐,甚至庸惡陋劣,貪圖蠅頭,拜跪於狐群狗黨之中”,對滿清進行痛斥,抨擊。緊接著便號召人民:“同心戮力,掃蕩胡塵”,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還我衣冠。
可以說,洪秀全是打著民族主義之旗幟作戰,號召中原漢人起來反抗滿清王朝統治,應該說是抓住了滿清之命門。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等所謂儒學經世派人物,他們是漢族精英之代表,按理說應該起來響應,或者是保持善意中立,不偏向任何一方。但是,這些漢族精英卻擁戴暮日西山的滿清王朝,率領麾下“湘軍”、“淮軍”、“楚軍”等擊殺太平天國,為大清續命近50年。曾國藩從衡陽移師長沙時,發佈一份公告,痛斥太平天國,“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號召漢族士大夫起來剿滅太平天國,公然站在清政府一邊。

可以說,曾國藩等漢族精英對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非常痛恨,不說擁戴,就連中立都不行,這是為何呢?對於這問題,也許很多人會說,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是一個邪惡政權,拜上帝教是邪教,與中國傳統文化格格不入,勢必遭到知識分子反對。其中之理由則引用曾國藩《討粵匪檄》中之內容,“自唐虞三代以來,歷世聖人扶持名教,敦敘人倫,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粵匪竊外夷之緒,崇天主之教。自其偽君偽相,下逮兵卒賤役,皆以兄弟稱之,謂惟天可稱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此外,還舉出太平天國“聖庫”制度、“男女分營”制度,大談其弊端。
不得不說,太平天國在起義之初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也有某些過激行為,不過很快就得到糾正,往比較正常的軌道發展。例如,定都天京後,因為群眾意見比較大,“男女分營”制度很快被取消;儒家經典、古典書籍、道觀、寺廟等傳統文化之象徵在楊秀清玩“天父下凡”後,太平天國也採取保護政策,並未出現大規模刪改或者毀壞之現象;農業、手工業、商業等在石達開“安慶易制”後,也恢復正常經營。此外,太平天國控制區域商貿發達,四方商旅雲集,這是滿清統治區所少有的。試想,若是太平天國真的破壞一切,它怎能在江南這種經濟繁華之地堅持11年之久,且底層群眾還相當擁戴呢?所以,曾國藩等漢族精英起來反對太平天國,並且與之鬥到底,最終剿滅之,應該另有深層次原因。歸結起來,主要兩點。

首先、太平天國觸犯了他們利益,尤其是“均平”思想為這些漢族精英所不能容忍,畢竟他們是現實社會既得利益者
作為地主階級代表,曾國藩等漢族精英自然要維護他們在社會上既得之政治、經濟利益,就如同清軍入關之初,漢族士大夫紛紛倒戈,向南明政權開刀,其中之原因就在於大清給了他們利益,而起來反抗清朝的“義軍”在他們眼裡就是造反,就是侵犯自己利益之人。《討粵匪檄》中有兩個地方很值得主意,其一是說:“歷世聖人扶持名教,敦敘人倫,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粵匪皆以兄弟稱之,謂惟天可稱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說的是此種“平等”乃是違背倫理綱常,中國民眾本應該分等級,應該尊卑有別。其二則說:“農不能自耕以納賦,而謂田皆天王之田”,說的此種“均平”做法乃是破壞地主土地私有制,是對地主財產之侵犯。可以說,曾國藩對太平天國搞“平等”、“均平”之政治、經濟政策是相當不滿,這觸犯了他所代表階級之利益。
再者,太平天國勝利希望渺茫,漢族精英不捨得投資,必然繼續擁戴清朝
俗話說:“時窮節乃見”,說的是漢族士大夫在王朝危難之際才能體現出自己正真的“節操”。不過,絕大多數漢族士大夫的“節操”還真不怎樣,平時大談孔孟之道、忠君愛國,高唱“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此種高大上之道德情操,一旦遇到危難則立馬變節。就拿清朝入關來說,面對多爾袞拋棄“為明覆仇”之旗幟,以及推行“剃髮令”,高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漢族士大夫非但沒起來捍衛“孔孟之道”,反而站在清朝一方鎮壓江南義軍,此時不知他們心中的“孔孟之道”去了何處。被稱為“衛道士”的錢謙益等儒學大師,假裝投水自盡後,直接投到滿清懷抱,“節操”碎一地。此外,洪承疇、吳三桂等漢族士大夫竭盡全力擊殺永曆政權,扼殺了明朝復興之最後希望。

這些高唱“孔孟之道”的所謂儒家精英,關鍵時刻為何就沒節操了呢?根本原因在於清朝正在快速崛起,能夠給他們帶來足夠之利益,他們在新集團中能夠繼續維護自身地位。就這一點來說,太平天國給不了他們,因為這個政權能取得最終勝利之希望太渺茫了。“天京事變”後,理性派東王楊秀清死於非命,翼王石達開率部離開天京單幹,太平天國朝政大權落入以洪秀全為首的空想派之手,滿朝烏煙瘴氣,難以有所作為,太平天國失敗已定。試想,若是“天京事變”沒有爆發,楊秀清等人先集中力量消滅已經陷入絕境的湘軍,而後再揮師北伐中原,驅逐韃虜,趕跑咸豐。此時,太平天國勝券在握,漢族精英們怎會不擁戴呢?說不定還會紛紛主動前來投靠,唯恐來遲一步,蛋糕被他人搶去了,就如同清軍入關時漢族士大夫紛紛改換門庭一樣,場面必定很火爆。
綜上所述,洪秀全打著“驅逐韃虜”之旗號起義,以曾國藩為首的漢族精英卻站在清朝一邊,捍衛“孔孟之道”只是塊遮羞布。真正原因是,太平天國不但觸犯了他們既得之政治、經濟利益,而且還看不到勝利之希望,漢族精英們就只好繼續擁戴滿清王朝了!

洪秀全打著“驅逐韃虜”旗號起義,為何漢族精英卻支持清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