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三 · 太阴头痛)

头部疼痛,包括头的前、后、偏侧部疼痛和整个头部疼痛。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会于此。凡六淫外感,脏腑内伤,导致阳气阻塞,浊邪上踞,肝阳上亢,精髓气血亏损,经络运行失常者,均能发生头痛。《兰室秘藏·头痛门》:“

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或腹痛为痰癖,其脉沉缓,苍术、半夏、南星为主。”《冷庐医话》卷三:“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头痛而重为太阴脾湿头痛。在中医里又叫做头如裹,就像头上裹着一顶湿帽子一样,头重抬不起来。同时还伴有四肢酸疼且体感冷,出现呕吐、食不下的问题。

在过去,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脾气挺大的老太太,她们头上会勒一个带子来止痛,这就是她们平时吃得好,又不怎么运动,好多管闲事,体内湿气不化,所以才造成了湿头痛。

【阴陵泉】

【归经】:属足太阴脾经。别名阴之陵泉。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五输穴的合穴,五行属水。阴为阳之对,陵指山陵,泉即水泉,内为阴,穴在胫骨内侧髁下缘陷中,如山陵下之水泉,故名阴陵泉。

【定位】: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正坐或仰卧取穴。

【作用】:阴陵泉有清利温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的作用,有温运中焦、清利下焦之功,主治脾、肾二经病,凡由中焦虚寒、下焦湿热所致的病症多选用此穴施治。

【主治】:调补肝肾、利湿消肿,主治脾胃、肝肾及少腹等疾患:腹胀,水肿,小便不利或失禁,阴茎痛,妇人阴痛,遗精,阳痿,膝痛,黄疸,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霍乱吐泻,泄泻,急性肠炎,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遗尿,尿失禁,尿潴留,月经不调,痛经,阴道炎,赤白带下,疝瘕,脚气,腹膜炎,尿路感染,肠疝痛,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膝关节炎,下肢麻痹,膝胫酸痛,痢疾,便秘,肾炎,腹水,失眠等。

【刺灸】:直刺1.0~2.0寸,局部有酸、麻、胀感并沿着小腿内侧向下扩散。

消肿利水可用子午捣臼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头痛(三 · 太阴头痛)

取曲膝之横纹尖头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头维(顾名思义,治疗头痛如围甚效!)

【归经】: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头维为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阳维脉之交会穴。头即头部,维指隅角,穴在头之额角部位,故名头维。头维穴为胃经向头部输送气血之处,因其输送气血的量大且强,运行为风行之状,性同胆经气血,故为足少阳阳明之会。又因本穴输送头部的为纯阳之气,性同阳维脉气血,故为足阳明阳维之会。胃经的五谷精微由头维穴分送头之各部。

【定位】:标准定位:头维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作用】:头维有疏风泄火、清头明目止痛的作用。

【主治】:偏正头痛,目眩,迎风流泪,眼睑瞤动不止,视物不明,目痛,喘逆烦满,神经血管性头痛,面神经麻痹,眼轮匝肌痉挛,精神分裂症,眩晕,眼口歪斜,口痛,指压头维可以治疗脸部痉挛、疼痛等面部疾病。

【刺灸】:向下或向后平刺0.5~0.8寸,局部有胀痛感,可向周围扩散。

头痛(三 · 太阴头痛)

《针灸甲乙经》:头维,在额角发际挟本神两旁各一寸五分。

如果怕痛,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阳穴,如果不能缓解,则可以按摩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或者按摩胃经的头维穴、陷谷穴,它同时对眉棱骨痛和头痛如裹都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