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易經·蒙》淺談教育的目的

《易經》從乾到未濟共六十四個卦象,蘊含著從天地初創到到物不可窮的道理,週而復始形成了一個閉合的圓,這個圓就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蒙,是《易經》中的第四個卦象。前三卦分別為乾、坤、屯,從事物發展規律來看,分別代表著天地創始和生命誕生。蒙卦,作為這個閉合的圓上不可或缺的一個節點,並且排在第四個位置,它在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蒙,是什麼?用兩個詞來說,就是矇昧、啟蒙。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知識的進步。知識從何而來?最簡潔有效的方式就是接受教育,由老師傳授。當然你也可以自學成才,不過小孩子不懂事,有樣學樣,對善惡好壞是沒有概念的,自學成什麼樣子可就不一定了。記得有個狼孩的故事,說是有嬰兒被狼群撫養長大,結果生活習性跟狼一樣,這對人類社會的進步是毫無意義的。

從《易經·蒙》淺談教育的目的

我們來了解一下蒙卦的卦象和卦辭。這一卦的卦象:上卦為艮(☶),表示山,有停止的意思;下卦為坎(☵),表示水,有危險的意思。我們在山裡面,會看到有泉水從山裡流出,想要追根溯源,卻被山所阻擋。因此在蒙卦裡,上有山下有水,叫做山水蒙。我們只看到山前有水,卻看不到水是從哪裡流出來,為什麼呢?因為被山給擋住了。水就好比人的智慧,智者愛水,正是如此。人生來是有智慧的,不接受教育就會被矇蔽住。接受什麼的教育很可能會決定一生的成就。這就需要去把小孩子的智慧啟發出來,這就叫啟蒙。蒙卦的下卦是坎,即表示水,也有危險的意思。為什麼說啟蒙會有危險呢?小孩子是一張白紙,你畫什麼是什麼,教什麼學什麼,如果接受了不好的教育,誤入歧途,這輩子就交代了。

從《易經·蒙》淺談教育的目的

小孩子需要啟蒙,接受教育,大人是不是就不需要了呢?自然不是了。有句話叫做活到老、學到老。“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不善者而改之。”這是孔子的學習態度,也說明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從蒙卦卦象裡也有體現:蒙卦的上卦是艮,代表山,有停止的意思。為什麼遇到山要代表停止?因為古時候交通條件不行,山阻斷了去路,翻山越嶺是很危險的事情,除了山路險峻,就是山裡的狼蟲虎豹也足夠讓人望而生畏了。

如果因為有山阻隔而畏懼不前,那這輩子也就那樣了。《易經》的思想是給人希望,哪怕在最兇險的時候也會有一線生機,不要放棄希望。我們看古人的精神:愚公移山。這則寓言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從愚公和智叟兩個人的對比,究竟誰智誰愚,想必大家都有答案。從這個故事裡我們也能看出古人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想要解除矇昧正是需要這樣的精神。雖然有山止住去路,也要勇敢面對,而且山外有山,這也正是學無止境,同時也告訴我們,求知的道路是很艱難、很漫長的。

從《易經·蒙》淺談教育的目的

究竟什麼樣的教育才能達到解除矇昧的教育目的?蒙卦的卦辭這樣說:亨,童蒙求我,匪我求童蒙。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解除矇昧,人就會通達、順利,怎樣解除矇昧?那就是“童蒙求我,匪我求童蒙”:小孩子有問題主動找老師請教,也就是主觀上願意接受教育,能夠認真刻苦去學習知識,而不是老師主動去找學生來接受教育。一個是主動要學、一個是被動去學,結果自然不同。這還不算完,還要看學生認不認真。老師教的知識,學生沒聽懂找老師講解,老師給講解清楚;可是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同一個問題上去反覆向老師求教,這隻能說明學生沒有用心思考,不誠心學習。就像卦辭所引用的卜筮一樣,算了一卦覺得不好,沒達到滿意就重新算一卦,覺得不好就再算一卦,這是極不恭敬的表現。學習如果抱著這樣的態度,是不可能有進步的。

從《易經·蒙》淺談教育的目的

我們今天的教育是應試教育,學生從主動求知成為被動受知,考試大綱劃定了受知的界限。雖然不能說是絕對,但是大部分的學生都是為了考試而學習,結果有的學生上了大學就開始了混日子,混學歷的生活,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幹什麼,沒有追求,對未來一片迷茫。

蒙卦的大象傳說:君子以果行育德。這是對蒙卦卦象的總結。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教育的目的在於“行有果,德成育”,也就是幫助人做成事,幫助人樹立起德來。反觀今天的教育,基本都是在於怎樣提高學生的成績為主,反而把“德”的教育放在了末位。不是說沒有品德教育,而是不重視,只不過僅是講而已。古人講“知行合一”,學生在上了德育教育課後,真的受到教育了麼?真能做到“行”麼?有多少孩子在學校乖巧聽話,是老師眼裡的好學生,可回了家就任性妄為,只要沒達到自己的要求,對父母呼來喝去。近幾年,中學生、大學生殺害親生父母的消息屢見報端,甚至有的還是名牌大學的高智商高學歷的學生。雖然這裡面可能有多種原因導致的結果,但是從教育的角度來看,是不是忽略了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