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

去年的春天,有个病患是小儿发烧咳嗽,家长特别关心,问了很多。这小儿发烧,起源于父母过于关爱小孩,想给小孩进补,用玉屏风散煮羊肉给小孩吃。春天不能随便进补,春天阳气往外往上升,不要随便喝温补的东西。春天肝阳上亢的病人很多,我们要帮他收收。


小孩子是少阳之体,正逢春天,阳气上越,会把下面的阴水消耗掉,这小孩是明显的脾肾阳虚、肝阳上亢。春天的病有三种:一是阳气升不上去,要用疏肝顺肝的思路。二是阳气升发太过,要用镇肝收敛的思路。三是阳气郁在中焦,要用升降调和的思路。


这个小孩,给他开了个简单的方子。以黄芩、桑叶、桑白皮、竹茹,清泻肺热降胃气。再以芦根、白茅根,甘淡之品,引浮热从膀胱小便排出。用龙骨、牡蛎,把亢越的肝气往下镇收。还加入芍药甘草汤,养阴缓急,止咳嗽气急。这方中十味药,基本都偏于顺降。人体气机有降就有升,“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故治病不能纯升亦不能纯降,纯升则阳亢不制,纯降则气泻不止。这时,再加入一味苍术,可以让小孩在降气顺肺的同时,能升发清阳。这样,方子就有升有降了。

还交代病人回去要把脚搓搓,引浮热下行。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

组方:黄芩5、桑叶5、桑白皮5、竹茹8、芦根5、白茅根5、龙骨8、牡蛎8、赤芍5、甘草5、苍术5。7剂,水煎服。锅里放适量水(至少两碗半),然后把药材放入锅中浸泡半小时,大火煮开,小火保持沸腾20分钟,即可滤出药汁(大概两碗)。一天两次,早晚各一次,一次一饭碗,温服。


关于小孩子的保健,许多家长都不知道。小孩子的病,其实是家长惯养出来的。所谓关心则乱,我们在临床上看很多父母太过关心小孩了,含在口里怕化了,抱在手里怕掉了。对小孩的欲求过于顺从,要吃什么尽管给他,还担心小孩营养不够。


恰恰相反,很多小孩根本不是营养不够,而是营养过剩。胃肠有积滞,所以老长不好。我们经常说,不能给小孩零食,零食害人不养人。民间有句话叫:“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现在的父母很少有能理智地给小孩三分饥与寒的,只会过度温饱,导致小孩的经常感冒发烧,这点,也是很值得思考的。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所以治疗也是一人一方,切不可生搬硬套。

老中医免费咨询,加微信ShennongZhongyi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