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天皇:武士道精神只是我洗脑民众效忠于我的工具而已

武士道精神,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为了达成目标,死只是作为一种手段。但是,实际上,这样极端的武士道精神是在明治天皇之后才出现的,在明治天皇之前,武士道精神并没有这么的极端。

明治天皇:武士道精神只是我洗脑民众效忠于我的工具而已

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日本的国家神道,以及由古代中国传入的孔孟之道和佛教。是古代日本武士阶层所必须遵守的准则,其具体内涵有一下几点:

义:要求武士必须遵守义理和道德。

勇:要求武士敢作敢为,能够勇敢的服从命令。

仁:要求武士具有宽容、同情、怜悯的美德。

礼:要求武士对他人有足够的尊重和关怀。

诚:要求武士必须诚实。

名誉:要求武士能够为了自己的名誉付出一切。

忠义:要求武士必须忠于自己的主人。

克己:要求武士克制自己的欲望,一切以主人的命令为主。

在日本古代,虽有这些要求,但实际上武士这一群体极少有人会去遵守。

例如"忠义"一条,日本战国时期武士们更换主人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第一任主人战败,马上去找第二仁主人。根据日本史料记载,更换主人次数最多的达到了九次。而被中国历史上称作"三姓家奴"的吕布也仅仅换了三个主人而已。

明治天皇:武士道精神只是我洗脑民众效忠于我的工具而已

日本武士

武士道精神真正开始在日本大规模的推广及传播要到明治天皇时期。当时的日本已经实现了大一统,而明治天皇又野心勃勃的计划对外扩张,所以需要一种合适的文化来与自己的扩张计划相匹配。由此大力推广武士道精神。

至于武士道精神的巅峰,则在日俄战争时期达到。日俄战争时期日本出兵进攻旅顺,当时派出的是大将乃木希典。乃木希典本人是武士道精神的坚定信奉者。以当时的战况来看,日本军队根本无须进攻,只用围困住俄军,自然能够轻松取得胜利。但乃木希典认为大日本帝国以围困来赢得战争实在不符合武士道精神的要求,于是下令日军向俄军进攻。

明治天皇:武士道精神只是我洗脑民众效忠于我的工具而已

日俄战争中倒下的日军

当时的俄军已装备马克沁机枪,并且在俄军阵地前沿部下电网。日军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不断进行冲锋,可几乎没有任何效果,反而被俄军杀伤五万多人,乃木希典的两个儿子也在进攻中战死。战况传到日本国内,日本高官向天皇提议撤掉乃木希典,并要求乃木希典剖腹自尽。日本天皇因乃木希典是武士道精神坚定的信奉者,所以并没有采纳这项建议,而是派出儿玉源太郎接手日军的实际指挥权,乃木希典仍然担任司令。儿玉源太郎接手后不足一月,日军攻破俄军阵地,占领旅顺。

之后乃木希典回国向日本天皇报告,一番慷慨陈词,在谈到日军伤亡时跪在天皇面前痛哭流涕,天皇见此,安慰乃木希典一番,加授乃木希典为伯爵并在整个日本社会大肆宣传。乃木希典被日本打造成一代军神,而乃木希典信奉的武士道精神也成功的在日本社会大肆传播。日本也因武士道精神在一战期间获取了巨大的胜利。

到了二战时期,武士道精神的作用几乎不复存在。日本名将一木清直曾以八百人攻击六千美军,皆因其认为凭借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悍不畏死,再加上突然袭击,以八百对六千也是很轻松的事情。结果却是美军以伤亡35人的代价全歼日军八百人,一木清直直接被美军坦克碾压至死。

随后日本发明的"自杀式鱼雷""自杀式飞机"也被实战证明作用极小,无非在心理上对美军造成震撼。

明治天皇:武士道精神只是我洗脑民众效忠于我的工具而已

神风特攻队

至此,日本从上至下都知道武士道精神在先进武器的面前没有任何用处。因此在冲绳战役时,日本的很多部队不再向之前一样全部战死或剖腹自尽,而是选择了投降美军。

明治天皇:武士道精神只是我洗脑民众效忠于我的工具而已

冲绳战役中的日军俘虏

在二战之后,武士道精神很大程度上只是日本的一种文化象征,信奉者虽有,但已不占社会主流。

总的来说,日本武士道精神有利有弊,在冷兵器时代,悍不畏死的武士道精神确实能大大提升日本军队的战斗力,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它在战争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小。毕竟任何的文化都要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如若不然,必然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