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美男潘安: 血的教訓告訴我 ,做人要和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


古代美男潘安: 血的教訓告訴我 ,做人要和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

他回過頭來,風輕輕拂過,夕陽的晚霞映射到柳樹上,樹下的影子繪成一抹水墨畫。他微微一笑,仍是初見的模樣,如畫的眉眼,漆黑的頭髮,水墨畫上憑添幾片剛剛飄落的柳葉,天地間再沒有其他的色彩,也沒有其他的聲音了。

他驚鴻一瞥,蓮花姿容,天人也不敢多看他一眼,深恐一念墜塵。

他溫潤如玉、風流倜儻,他是歷史上第一美男,他是潘安!

潘安太美了,以致提起他來,心中竟然有淡淡的痴戀,心情是複雜的,因為他身上又缺少些什麼,缺少些什麼呢?應該是那種剛毅吧,和那種正直的個性和堅韌不拔的事業心,所以,即使他是那樣風姿特秀,卻仍給人一種忽近忽遠縹緲的感覺,近的是他丰神俊秀的美,出類拔萃的文采,遠的是他的趨炎附勢,以及他最終被夷三族的悲涼結局。

這種悲涼結局和他交往的人有關。

有人說,在現實生活中,和什麼人在一起很重要,有的甚至能改變一個人的成長軌跡,決定他的人生成敗。

曹魏時期著名經學家王肅在所著《孔子家語》中也曾經說過: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和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就好像進入了擺滿芳香的芝蘭花的房間,久而久之就聞不到蘭花的香味了,這是因為自己和香味融為一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交往,就像進入了賣臭鹹魚的市場,久而久之就聞不到鹹魚的臭味了,這也是因為自己和臭味融為一體了。藏硃砂的地方就是紅色的,藏有油漆的地方就是黑色的,因此有道德修養的人必須謹慎選擇相處的朋友和環境。

可見一個人的人生中和什麼人交往是非常重要的。

而美男潘安的一生剛好驗證了這個哲理,就因為他攀附上了西晉皇后賈南風的侄子賈謐,遇人不淑,才使他本該輝煌光豔的一生成為歷史上的敗筆,從而走上了一條人生的不歸路。

潘安,真名潘岳,字安仁,是西晉著名文學家,一直掛職歷史上第一美男的稱號,並一直活躍在古往今來的詩詞歌賦、成語典故中,潘安生的太美了,聽說他十七歲時,有一次駕車出遊洛陽城,他回眸一笑很傾城,一大堆的少女美婦手拉手追著看,一些墊著腳也看不到潘安的人婦人,就把手中的水果往潘安的車上擲去,結果“擲果盈車”,水果在潘安的車上堆積成了山。真是應了那句話,不要迷戀哥,哥註定是個傳說,這樣的場景該令多少男人羨慕嫉妒恨啊.

這裡先不說潘安長得美,人家的文才還特別出眾,又出生於官宦世家,可以說是,春風得意馬蹄忙,一枝梨花壓海棠。潘安參加了西晉一個泰斗級的文學團體“金谷二十四友”,這裡面的人都不是等閒之輩,是名門望族的精英之士,而潘安正是這個集團的領袖級人物,他與裡面的的陸機並稱為“潘江陸海”,“潘才如江、陸才如海”,可見潘安的文學造詣之深。歷史上很有名的鉅富石崇也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曾與晉武帝司馬炎的舅父王愷鬥富,他的豪華別墅金谷園成為了“二十四友”經常聚會,吟詩作畫的地方。

潘安曾給石崇寫過一首詩,裡面有一句:“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是說我們是志向相投,情比石堅的好朋友,希望我們也可以一同白頭到老吧。結果最後的結局真的是一語成讖,“白首同所歸”真的成為了他們共赴黃泉的預言。這是後話了。

潘安雖有驚鴻之貌,曠世之才,但是他性格比較浮躁,趨炎附勢,他和石崇都很巴結賈南風的侄子賈謐,每次只要看見賈謐出門,就對著賈謐離去的背影望塵而拜。

那麼這賈謐到底是個什麼人呢?

賈謐本來是賈充的外孫,賈充是黑皮皇后賈南風的父親,曹魏至西晉時期大臣,西晉王朝的開國功臣。深得司馬昭的信任,司馬昭接掌權力後,任命賈充為大將軍司馬,後轉任中護軍。

由於賈充身後無子,就把小女兒賈午的兒子韓謐過繼給了自己那位早夭的長子,就這樣,韓謐以賈充的孫子身份承襲爵位,改名為賈謐。

賈謐過繼給賈家後,承襲了外公賈充的爵位,和當朝皇后賈南風又有椒房之親,自然大受寵愛。再加上賈謐比較好學,有學識,有文采,又有權勢,於是組成了中國文學史上聲名赫赫的“文章二十四友”,因為經常在鉅富石崇的金谷園聚會,也稱“金谷二十四友。”

美男子潘安就是其中的一友。

賈謐很欣賞潘安的才華,上朝的奏章多出自潘安之筆。

但是畢竟賈謐的血液中承襲了賈家的血脈,耳濡目染他姑姑當朝皇后賈南風的權詐之術,以及善妒和多淫的品性,他的性格中也多多少少有了侵染和滲透,近墨者黑,潘安跟這樣的人混在一起,難免不會被影響和腐蝕。

有一句話很有哲理,你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誰在一起。簡單的說,就是你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假如你認識到自己的正能量不足以強大到能夠抵禦負能量的時候,一定要學會遠離負能量。

美男潘安就偏偏不這樣做。

所以潘安遇到賈謐,很容易就被引入了歧途,而作為潘安的性格,常在官場混,不但勢利而且不計後果,意識不到賈謐給他傳送的源源不斷的負能量,所以最後順理成章地被拉入了設計陷害太子的泥潭。

元康九年,皇后賈南風偽稱晉惠帝司馬衷的身體不好,就宣太子司馬遹入朝探視。太子進宮後,賈南風假傳司馬衷的詔書賜給他三杯酒,太子被迫飲下,酩酊大醉。這時賈南風就授意潘安模仿司馬遹的口氣寫了個草稿,詐稱這是晉惠帝司馬衷的命令,讓太子抄寫,太子醉的稀裡糊塗,就照著筆畫亂炒一通,筆畫不全的地方,就讓潘安補上,這樣,一紙醉文變成了謀逆的奏章。

這份抄寫的奏章中寫道:“陛下應當自己了斷,不自己了斷,我就要進宮替您了斷。皇后也應該儘快自己了斷,如不自己了斷,我當親手來了斷,同時與謝妃(太子的生母)約定,到時皇宮內外一起舉事,請不要遲疑猶豫,以遭致後患。我在日、月、星三辰之下設盟飲血,皇天允許我掃除禍患,立道文為王,立蔣妃為王后。願望實現,我將用豬、牛、羊三牲供奉北君星斗,赦免天下犯人。 ”

其實一般人用膝蓋想想,太子只要不是傻子,斷然不會寫出這麼幼稚的話來,可是賈南風才不管這些。

賈南風急忙把文章呈給司馬衷看,同時上表奏請免太子為庶人,司馬衷是個沒腦子的人,凡事都聽老婆的擺佈,立即准奏。但賈南風又擔心夜長夢多,一旦太子有翻身的機會,她的日子就難過了,於是在第二年三月,設計讓人毒殺了太子司馬遹。

其實陷害太子的這次行為,若是心地坦蕩之人,一定可以有一萬個理由拒絕,但是潘安卻隨波逐流地按照賈南風的吩咐給太子設了這麼一個套,讓太子揹負了意圖謀反的大逆不道之罪。太子之死成為一個導火索,從此西晉走向了徹底的衰敗。

所以,在西晉王朝的覆滅中,潘安也算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回顧潘安的這一生,長得美如冠玉,文采斐然,又至情至孝,幾近完美人生,卻偏偏因為跟隨了賈謐,做下了有違人倫的離經叛道之事,毀了自己的一生清譽。

太子死後,趙王司馬倫就以為太子報仇的名義,聯合其他七位司馬家皇族成員發動了兵變。入宮盡除賈氏黨羽,賈南風和賈謐都被誅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亂”,潘安因為跟隨賈謐,也被誣陷參與賈氏集團的謀反,和那位具有金谷園的鉅富石崇一起,被夷三族了。

實際上賈謐的以潘安為首的“金谷二十四友”最後淪為了政治團體,違背了初衷,成為賈南風政變的工具,而太子司馬遹的死更是因為潘安的參與成為美男子潘安恥辱的一筆,即使他貌比天仙,也難阻擋他最後墮落的結局。

有人說,跟狼在一起,終究會成為狼,跟豬在一起,終究會成為豬,而潘安呢,歷史上四大美男之首,才華橫溢,就因為跟賈南風的家族混在一起,隨著賈家王朝的覆滅,也最終成為了賈南風的陪葬品,斷送了自己的性命。可悲乎!可嘆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