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也需要“距離產生美”

小澤是我班上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爸爸在日本打工,由於從小跟著爺爺奶奶,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沒有好的習慣,自然被我批評的多了一些。所以,小澤對我總是敬而“遠”之,保持著適當的距離,對我的教誨也能聽得進去。


教育也需要“距離產生美”


週一早晨,我剛一走進教室,小澤便拿著一塊巧克力糖跑到我面前說:“老師,這是我爸爸從日本買回來的巧克力糖,可甜了,送給您嚐嚐。”我接過那塊巧克力糖,一股暖流沁入我的全身。從他那急切的語氣中,可以看出來,他等我好長時間了。他摩挲著衣角,臉微微泛紅,咧開嘴笑著,露出一排皓齒。尤其是那雙明亮的眼睛,閃著期待的光芒。我感動的說:“好孩子,你能想到老師,謝謝你!”他笑了笑,帶著一種滿足跑開了。

上課了,他今天的表現明顯和以往不同,無論什麼問題他都會把手舉的高高的,而且聲音特別響亮。還時不時拿腔作調,故意打斷其他同學的回答,惹的同學們哈哈大笑。甚至還有意無意的用胳膊碰他的同桌一下,利用坐下的機會用凳子弄出刺耳的聲響。我用眼睛使勁瞪了他幾下,他也不象往常那樣害怕了,依舊我行我素。

課下,我認真反思了他的這種行為變化,認為他的這個反應緣於他送給我的那塊巧克力糖。俗話說:“吃人嘴短,拿人手軟”,小澤知道給我送了巧克力糖我便不好意思的“與他為敵”了。但我是老師,又怎麼會忘記了自己的教育職責。我決定把這塊“巧克力糖”作為教育他的素材,讓他從這件事中吸取到正能量。

下課後,我把小澤叫到了辦公室,嚴厲的批評了他。看得出,他也感到很意外和委屈,眼睛一直盯著我。我知道他在想什麼,因此,我在他還沒有表態的時候,說:“你知道錯在哪了嗎?回去想一想,寫一份深刻的檢查。”他沒有言語,只是輕描淡寫的嗯了一聲。再上課時,即使舉手我也故意不再叫他。冷落了一段時間後,有一天,他找到我說:“老師,我錯了,我不應該送給你巧克力糖。”我苦笑不得,看來他以為我批評他是因為他給我送巧克力糖了。我平心靜氣地對他說:“你能想到老師,送給老師巧克力糖,老師很感謝你,怎麼會因為這個責怪你呢?”他歪著頭,不解的看著我。我摸著他的頭說:“你錯就錯在把送給老師的巧克力糖當成了不聽話的資本,為犯錯找到了理由。你以為送給老師巧克力糖,犯了錯老師就不會批評你了,老師會是這樣的人嗎?如果老師這樣,你會喜歡嗎?”他低下頭,想了一會,說:“老師,我錯了,以後我會改正的。”

巧克力風波平息了,巧克力的甜味也慢慢消失了,這不是禮物的禮物卻讓我沉思了很久。如果不接受學生的巧克力糖,學生會認為我把他拒之於千里之外,更會傷了他的自尊心。接受了巧克力糖,又會讓師生的關係過於密切,讓學生產生誤會,降低了老師的尊嚴。

人們常說:“距離產生美”。其實,師生之間的交往也是屬於人際關係的一種,並且師生間的交往更加複雜和微妙,師生間只有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不遠不近,寬嚴適度,師生間要形成這樣的融洽關係,關鍵在於尋找最佳的距離,而不是“零距離”。


教育也需要“距離產生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