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落木萧萧,天地枯淡,而杨万里笔下的深秋有何特点?

本文乃“logo三月哦”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春回大地,千山万岭郁郁葱葱,蓬蓬勃勃,是生意盎然之美;秋临人间,漫山遍野山风吹拂,落叶纷飞,是枯寂萧瑟之美。一般而言,赞美春天,歌咏山林者多,垂青残秋,情寄枯叶者少。但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偏偏崇尚枯淡萧索,其诗《晚风寒林》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晚秋山林美景图,也给我们展示了一种有灵有性的生命情怀。诗歌如此写道:树无一叶万梢枯,活底秋江水墨图。章自寒林俱淡笔,却将深墨点栖乌。题日“晚风寒林”,依笔者读诗的敏感,这个“风”吹得很有意味,当是秋风无情,落木萧萧,天地枯淡,了无生机。

深秋时节落木萧萧,天地枯淡,而杨万里笔下的深秋有何特点?

秋风无情,落木萧萧

“寒”字突出了由外至内的感觉,表面而言,说秋风寒凉,天气冷清,给人以凛列冷峻之感,深层而论,诗人内心寒凉,意有不快,逢秋寂寥,临风悲叹。但是,诗人似乎和经验、和传统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他笔下的秋,枯淡之中显性灵,冷寂之中见生机。先是大笔一挥,整体勾勒。千山万岭,连绵起伏,茫茫苍苍;干林万树,疏疏落落,空空荡荡,不见一片树叶生机勃勃,不见一根枝丫油光碧绿,万木枯落,万树无声,满目萧疏,满心肃穆。但是,春秋代序,物换星移,草木荣枯,自有其道,这万木枯落,不也正寓示着来年的枯枝吐芽吗?

深秋时节落木萧萧,天地枯淡,而杨万里笔下的深秋有何特点?

万木枯落

这沉寂无声不也隐藏着来年的鸟语喧哗吗?有道是,生死存亡,正反相生。树之枯到极至,即将迎来抽枝吐芽,旺盛生长的春天。从冷酷无情的秋风中,我们闻到了春的芬芳;从疏疏落落的秋山中,我们读到了春的活力;从静静流淌的小溪中,我们看到了春的脉动。诗人不悲观,诗人对自然风物的变化,对四季轮回,有深刻的体味和认知,因此,他认为,呈现在眼前的不只是枯淡萧索,毫无生机的深秋图,更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一幅水墨秋江图,疏朗,明净,高远,清新,让人心旷神怡,让人宁静明朗。

深秋时节落木萧萧,天地枯淡,而杨万里笔下的深秋有何特点?

秋江

读秋山无语让内心沉静,读秋空高远让心胸开阔,读秋林枯瘦让心灵坚强,读秋江明净让心思清晰,读秋风冷峻让头脑清醒,读秋色明丽让心灵快乐。秋与心通,人与物谐,只要心中有秋,心中有自然,无处不是风光,无处不蕴诗意。杨万里于万山萧瑟当中读到了清美,于万木萧萧中看到了生机。晚风秋林,实在是一幅渗透情思,点染诗意的优美画图。如果说诗歌前面两句的描写是粗笔勾勒,淡墨点染的话,那么诗歌三、四两句则侧重于浓墨重彩,精笔细描。你看,诗人描写了什么?大自然真是一位丹青能手,机心妙趣,尽显于秋。

深秋时节落木萧萧,天地枯淡,而杨万里笔下的深秋有何特点?

晚风秋林

满山寒林,落尽枯叶,疏朗清晰,这是淡笔;林梢栖鸦,通体漆黑,分外打眼,这是浓墨。鸦非不美,它的瘦硬冷峻,它的飞鸣聒噪,它的轻盈灵巧,都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一幅画,如果全是荒山秃岭,黄叶枯枝,不见一条溪水,不见一片绿时,不见一只飞鸦,不见一个人影,那么,画是机械写实,缺乏生机,缺乏灵性,缺乏意趣;相反,有了点点寒鸦,有了寒鸦的飞翔鸣叫,有了寒鸦的灵动活泼,画境全活、山林全动了,仿佛呈现于我们眼前的不是一幅画,不是一首诗,而是一座山林。

深秋时节落木萧萧,天地枯淡,而杨万里笔下的深秋有何特点?

荒山秃岭

我们看得见落叶纷飞,寒鸦起落,听得见山风瑟瑟,寒鸦鸣叫,我们分明看到了属于深秋的生机和性灵,深秋不再寒冷、落寞。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传统诗词文化当中,寒鸦代表的往往是不祥,险厄,阴冷,恐惧,但是,在这首诗里,却是生机活力的写照,秋山有灵的显示。一首写景诗能够打动人心,不是因为它的描写多么逼真细致,也不是因为它的语言多么生动华丽。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做到绘形传神,有灵有性,写出景物的性格来,写出景物的意趣来。这首小诗就让我们读到了秋的枯淡萧索,更读到了秋的生机妙趣,枯寂的山林孕育着希望,不祥的乌鸦承载着活力,这就是杨万里诗歌匠心独具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