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應該從哪一代開始算?你真的知道自己的祖籍嗎?

這個問題答案很簡單;就是自己的祖父(爺爺)長期生活的地方,從字面就可以看出,“祖”是父親的父親,也就是爺爺。

祖籍應該從哪一代開始算?你真的知道自己的祖籍嗎?


祖籍的形成

中華民族歷來以“孝”為先,在數千年的歷史中,人們因為很多外來因素、遷徙到別的地方生活定居,離開了他們原有的居住地,因此就有了“祖籍”的形成。

祖籍的作用

在社會交往中,人員往來頻繁,在交流人始終,“祖籍”往往能代表一群人的特徵、習慣、和文化精神;通過這些交流,人們就會對一個地方形成一種固有的印象。

祖籍應該從哪一代開始算?你真的知道自己的祖籍嗎?


祖籍的區分

遷徙主要的原因是外來因素,很少有人願意背井離鄉,所以在頻繁的遷徙中,祖籍地也變的越來越模糊,都是通過父子兒孫的口口相傳;由於年代的關係,上溯到爺爺輩也就是最簡單的的辨別方便。

祖籍有上溯到更久年代的嗎?

還真有,普及一下宗族排輩,以自己為中心,從小到大分別為“耳、雲、仍、晜、來、玄、曾、孫、子、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所以會有“鼻祖”、“遠祖”的說法。

祖籍應該從哪一代開始算?你真的知道自己的祖籍嗎?


什麼情況下,祖籍會上溯到“鼻祖”和“遠祖”呢?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族群遷徙”和“家譜記載”

舉個例子,我們家族就是在清朝中葉,從東北齊齊哈爾往外遷移,歷時百餘年,途中停留很多地方,在這些地方都有族人定居;最後有兩兄弟來到我們現在居住的山東,開始繁衍生息,一直到我們這輩。

這個事蹟就被刻石記載,立在我們村口,內容就是:“某年某月,家族從某地遷徙,途徑某地,最後在此定居,立石為記”。同時這些內容也會在家譜中體現,所以我們遇到同姓者,見面聊聊家史,排排輩分,就能知道是不是一個祖地的。

祖籍上溯久遠的情況,一般都是同姓者之間發生,官面上都是上溯到祖父一輩,就像現在我們都稱自己“祖籍”山東。

祖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祖先緬懷所產生的觀念,是民族的傳統文化概念,更是融合在我們血液中的“尋根”理念,多瞭解一點總歸是不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