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大危機往往預示新起點

西班牙皇家埃爾卡諾研究所網站5月4日刊登題為《明日世界已經到來》的文章,作者是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兼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何塞普·博雷利。文章從三個角度出發分析了新冠疫情可能對全球產生的影響。編譯如下:

作為一場公共衛生危機,新冠病毒疫情很快就演變成一場前所未有的經濟和社會危機。任何經濟學家都無法想象數十億人居家隔離可能對經濟造成的重創,後果或遠遠超出2008年金融危機。

然而,新冠病毒疫情並不是“黑天鵝”,因為它是可預測的。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2008年就在報告中提到“一種新型高傳染性呼吸道疾病”。國際社會必須考慮如何為未來做打算,因為新冠病毒疫情不可能是最後一場危機。

在人類社會的歷史長河中,大危機往往預示著某種趨勢的起點。讓我們從三個角度出發來分析這場嚴重危機可能產生的影響。

一、全球化和新自由主義的未來

新冠病毒大流行並不意味著全球化的終結,但將對某些預設模式提出質疑,特別是新自由主義的三重模式——市場開放、國家退居次席和私有化。

在過去十年中,得益於越來越廣泛的價值鏈,全球化迅速發展。價值鏈對生產進行細分,以期最大程度地降低生產成本。經濟數字化加速了這一趨勢,使許多新興國家從中受益。多年來,即使那些為疫情風險準備充分的國家也放鬆了警惕。誠然,危機之後,價值鏈並不會消失,因為經濟利益仍然可觀。但或許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調整:

首先,應當促使醫療衛生部門的供應來源多樣化,有必要降低基礎產品對進口的依賴性,促進供應來源多樣化。

其次,將生產活動轉移到靠近消費市場的地區。縮短價值鏈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迫切需要。雖然這很可能導致產品成本增加,但必須在安全需求與最低成本之間實現平衡。從這次危機中吸取的教訓是,公民的利益必須高於消費者的利益。

最後,使用替代性技術流程,例如通過3D打印和機器人的普及化降低離岸外包的風險。目前意大利已經成功利用3D打印技術生產呼吸機原件。

新冠病毒危機將表明,全球化加劇了國家的脆弱性。很多國家都沒有采取足夠的預防措施來保證國家安全。

二、重建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依然存在重大缺陷。多年來世貿組織一直是爭論的焦點,而今世衛組織也被推上風口浪尖。七國集團也未能達成共識。眼下這種情況與當年世界各國攜手共同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形成鮮明對比。

這次是自聯合國成立以來,第一次未能就應對大流行達成共識。這不是一個好兆頭。眼下這種局面不但是因為某些國家之間存在分歧,更是因為個別國家不願履行任何國際義務。

缺乏全球治理令人頗感擔憂,因為眾所周知,只有在國際協調合作的基礎上,才能有效應對大流行。只有重建全球治理,才能就國際航班的管控制定統一標準,才能集中各國資源和力量共同研發病毒疫苗。在此緊要關頭,不應閉門造車,不願與其他任何國家合作和分享研究成果,或者在這場急需全球協作的抗疫鬥爭中拉幫結派,在小範圍內瓜分利益。

三、歐洲政體的復原力

這場危機同樣是對歐洲民主國家的一次政治考驗。一個社會的優勢和劣勢通常只有在危機當中才會暴露無遺。

這場危機必將對民粹主義產生衝擊,因為應對危機的過程突顯出理性、能力和知識的重要性,而所有這些原則都受到民粹主義者的嘲諷和拒絕。然而,當我們討論感染如何發生,有哪些風險人群以及應採取哪些預防措施來抗擊疫情時,很難再相信所謂的“後真相政治”。不過民粹主義者或將把傳播病毒的罪責歸咎於外國人,還可能讓全球化成為所有問題的替罪羊。

對於歐洲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危機之後汲取經驗教訓。在這方面,歐盟必須發揮關鍵作用。歐盟不應取代成員國發揮作用,而應把重點放在保護歐洲模式之上。然而,如果不能促進成員國之間的團結協作關係,那麼這種模式對全世界而言也將變得毫無價值。我們在實現歐洲一體化的道路上依然需要克服重重艱難險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