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簡講書法:草字“心”字等如何草化,草書釋讀10

L7-16 草書釋讀10

11.10 意

黃簡講書法:草字“心”字等如何草化,草書釋讀10

繼續上一課,講「心」部的字草化,「意」是常用字,上部是「音」字,下面是「心」。「音」又可分為「立」和「日」兩部分,「日」省略不寫,所以草書「意」變成上面寫「立」,下面寫「心」。「立」通常取兩個筆勢,奮筆勢加豎筆勢,但寫快了就是長長短短的四橫,第一點也是橫。「心」字草化,以一橫替代,這一來就是五個橫,怎樣裹束得好看點呢?

黃簡講書法:草字“心”字等如何草化,草書釋讀10

漢簡《神鳥傅》中的「意」,把五橫分為三組,先寫點橫,奮筆勢,其次橫橫,一短一長,還是奮筆勢,最後「心」用一橫,有雁尾,這是章草,王羲之《十七帖》也有這樣寫的,另外還有用兩個筆勢的,今草多用兩個筆勢,把下面三橫連寫當一組,這一組可認為是袞筆勢,筆鋒左右來回滾動。智永《千字文》多一個明節點,這是小圈可不論。

11.11悉

黃簡講書法:草字“心”字等如何草化,草書釋讀10

「悉」上面是「採」,秦隸中已經訛變為「米」,「米」字兩個筆勢,先寫兩點一豎馬樁勢,然後一橫兩點雞頭勢,兩點如果連寫就是奮筆勢,下面的「心」用一橫替代。裹束起來,就是索靖《月儀帖》這樣的「悉」字,看上去比「生」字多一橫。王羲之《遊目帖》摹本中有「悉」字,馬樁勢兩點不連寫,草書總要有斷有連,才比較好看,拿王羲之的「悉」跟索靖比一比,就知道大王這樣寫好看。

11.12 慰

黃簡講書法:草字“心”字等如何草化,草書釋讀10

「慰」是古代信函中的常用字,上面是音符「尉」,下面是義符「心」。音符「尉」小篆有三部分,每部分都是一個字。左上角紅色部分是「夷」字,意思是平,當動詞用時,意思是使某物平,如夷平,右上角藍色部分是「手」字,下面是「火」,一個手拿著燒熱的工具,燙平東西,這就是「尉」。後來「尉」字假借為官職之名,燙東西的意思下面再加多一個「火」,成為「熨」。篆字「尉」在隸變時,右旁「手」變成了「寸」,左邊「夷」字兩橫和「火」變成了「示」,漢隸中「夷」字上面也逐漸成了「屍」,這樣「尉」字三部分,成了屍、寸、示。如果下面再加上一個「心」,就是安慰的「慰」了。

黃簡講書法:草字“心”字等如何草化,草書釋讀10

黃簡講書法:草字“心”字等如何草化,草書釋讀10

「慰」字草化,省略「示」這部分。「屍」簡化為一折,三面包有其他筆畫擋住缺口,和「口」草化規則一樣,這在上次講過了。「寸」先不動,「心」用一橫替代。然後第二次組織筆勢,「寸」一橫向上移動,和「屍」字一折合成奮筆勢,「寸」餘下部分連寫「心」字一橫,為土字形豎筆勢。最後裹束這兩個筆勢,就是草字「慰」。記住草字「慰」最後要加一點,這是識別符號。

「慰」跟「氐」和「隹」有時寫法相同,所以要加多一點。為什麼我

黃簡講書法:草字“心”字等如何草化,草書釋讀10

說「有時」呢?因為「氐」和「隹」可以有其他寫法。

黃簡講書法:草字“心”字等如何草化,草書釋讀10

看看「氐」的小篆,如果隸定時拉直線條,上面是三面包,餘下的是土字形。草化結果,就是奮筆勢加豎筆勢,和「慰」一模一樣,所以王羲之寫「慰」字要加點,並不是太閒免費送一點。皇象《急就章》有這樣一個字,現在你應該讀得出來了,這是「底下」的「底」字,不要加點。

黃簡講書法:草字“心”字等如何草化,草書釋讀10

「隹」的本意是短尾巴的鳥,在戰國時楚系文字上,已可看見簡寫的樣子,後來行書中「隹」的寫法,應該是由此演化而來的,好像王羲之《蘭亭序》中的「雖」字,右旁就採用了這樣的寫法。行書的藝術結構,要依照文字的基本結構,而草書「解散隸法」,即解散基本結構,重新取勢。「隹」第一筆縮短了,以減少重複路程,皇象「雜」字右旁就採用這樣的寫法,兩個豎筆勢。後來更簡單的取勢,是奮筆勢加豎筆勢,如王羲之《初月帖》「雖」字右旁這個「隹」。最後這個「隹」取勢,跟「慰」字取勢完全一樣。

黃簡講書法:草字“心”字等如何草化,草書釋讀10

所以「慰」跟「氐」和「隹」,有時取勢會相同,通常「慰」字寫完加多一點,以示區別,但有些人隨手加一點,情況就亂了。

黃簡講書法:草字“心”字等如何草化,草書釋讀10

譬如「推」字,提手旁一個「隹」字,無論是皇象的章草,還是王羲之、智永的今草,「隹」都不加點,相當一致。但有人寫「推」,卻加了一點,這是誰?很傷心就是我非常推崇的孫過庭。我查了一下,他可能是學索靖的寫法,索靖是西晉人,《月儀帖》「推」加了點。

黃簡講書法:草字“心”字等如何草化,草書釋讀10

跟「慰」相近還有一個「賦」字,「貝」字邊一個「武」。「貝」上面的「目」用一橫替代,下面撇捺可寫為豎橫,這樣「貝」就是橫豎橫,奮筆勢。「武」我們以前講過,一個戈法倒筆勢,一個「止」,裹束起來,「武」省去「止」的一點。這應該是第二次組織筆勢,上面寫十字勢,下面寫「乙」字蠆尾勢,那一點就多餘了,所以省去。「貝」加「武」為「賦」,左右連寫,整個字變成奮筆勢加土字形豎筆勢,和「慰」完全相同。孫過庭又加了一點,其實「武」不用加的。

黃簡講書法:草字“心”字等如何草化,草書釋讀10

再來查一查誰寫「武」字加點,皇象、王羲之、智永、隋人《出師頌》都沒有點,趙孟俯、鄧文原、宋克也沒有加,誰會加一點呢?又是他,索靖,《月儀帖》「武」字有一點。還有一個就是懷素,我已經幾次提醒懷素草法有問題。索靖寫章草,他可能是寫了完整的「止」字,所以沒有省略那一點,懷素今草就很難找理由了。這樣一想,孫過庭受索靖的影響也頗深。

黃簡講書法:草字“心”字等如何草化,草書釋讀10

趙孟俯臨《蘭亭序》,這個字是不是「慰」呢?不是,這是「至」,行書的「至」。集王羲之《聖教序》還有這樣一個「至」,這是草書嗎?也不是,這還是行書的「至」。草書「至」字解散隸法,分三部分:上面一橫不變,中間玉函化勢同「口」,用一點替代,或者用一橫也可以。下面「土」先豎後橫,豎筆勢。裹束起來,孫過庭中間玉函勢用一點,王羲之多用一橫,這就是草書的「至」字。

黃簡講書法:草字“心”字等如何草化,草書釋讀10

草書「至」用一橫替代玉函勢,容易誤會為「主」,這裡列出皇象、陸機、王羲之和智永四人寫的「主」字,王羲之的「主」和他的「至」放在一起,「至」字很瘦,寫「主」就較寬,還是可以分辨的。

黃簡講書法:草字“心”字等如何草化,草書釋讀10

小結一下,這是草書「慰」,寫完加多一點,「氐」和「隹」取勢同「慰」,不用加點。「賦」字取勢也一樣,右旁「武」可以不加點。行書「至」一點是必要的,不要和草書相混。草書「至」取勢和「慰」完全不同,寫出來不要當它是「主」,「主」是就這樣寫的。

11.13 愛

黃簡講書法:草字“心”字等如何草化,草書釋讀10

下面講講「心」字在一個字的中間,這種情況怎樣草化。二級課程講過「愛」字,秦簡有對小篆「愛」字簡化,但簡化不是草化,草化恐怕是從漢隸中變出來的。漢隸「愛」字一共有四個組件:頭上木字形是群鵲勢,下面冖頭勢、心和飛帶勢都簡化為一橫,這樣就變為群鵲勢下寫一個三橫奮筆勢就可以了。皇象《急就章》和索靖《月儀帖》「愛」字,群鵲勢中的橫豎,是順時針轉出來的。

11.14 憂

黃簡講書法:草字“心”字等如何草化,草書釋讀10

秦簡中的「憂」,是小篆的隸定,從上到下四個部分:上面兩部分都用一橫替代,中間的「心」也是,下面的飛帶勢不變。裹束時,把「心」移到最下面,上面兩橫和飛帶勢組成草書「夏」字形,然後加上「心」這一橫就可以了。王羲之《寒切帖》有一個「憂」,放大點給各位看。

11.15 慶

黃簡講書法:草字“心”字等如何草化,草書釋讀10

現在真書的「慶」,和篆字相差很大,金文「慶」是鹿皮,中間畫個「心」,《說文解字》說「行賀人也」,古代以鹿皮為禮。草書正由此而來,章草和今草寫法一樣,上面一橫兩點,鹿角也;然後折釘勢或冖頭勢,鹿皮也;「心」作為一橫和下面組成飛帶勢,這就是「慶」。

11.16 慎

黃簡講書法:草字“心”字等如何草化,草書釋讀10

講講「心」在左邊,也就是俗稱豎心旁。「慎」是豎心旁,真聲,「真」字的草化第十課已經講過,只要加上「心」旁就可以了。豎心旁草書中可用馬樁勢,兩邊先寫,最後中豎,或者先寫中豎,然後左邊加一折,這是豎筆勢移位,更簡單一些,可寫為十字勢。這三種隨便選一種,加在「真」字旁邊就是「慎」。

黃簡講書法:草字“心”字等如何草化,草書釋讀10

皇象《急就章》中的「慎」,比今草還簡單,有人認為不是「慎」,是「臧」,我把「藏」字放在這裡,草字頭下就是「臧」。所以寫「慎」,最好是像智永、孫過庭這樣寫法,不至於引起誤會。

11.17 懷

黃簡講書法:草字“心”字等如何草化,草書釋讀10

「懷」字金文是一件衣服,在心的部位畫了一個眼睛「目」,下面是「水」,這是淚水,表示思念而哭泣。到小篆、秦簡,左邊加了豎心旁,意義更加明確。草書上面「衣」字頭寫為一折,「目」以一橫替代,「水」訛變「土」字形,先豎再兩橫,「衣」字下面省略不寫。裹束起來,右旁就是兩個豎筆勢,左邊加上豎心旁就可以。

黃簡講書法:草字“心”字等如何草化,草書釋讀10

草書「懷」和「惟」右旁相近,差別在於「惟」先寫奮筆勢,「懷」先寫豎筆勢,有時候把「懷」第一筆用向背勢,區分比較容易。這種寫法可能來之於索靖,索靖《月儀帖》「懷」字,有時還加點,其他人寫「懷」,都不加點的。

11.18 恨

「恨」,聲旁是「艮」〔又音Gen4〕,「艮」本義是怒目相視,小篆上面是「目」,下面是匕首的「匕」,目光如刀,但後來「目」簡化為「日」了,

黃簡講書法:草字“心”字等如何草化,草書釋讀10

「匕」中的一橫變成了撇捺。草化時,上面「日」框架裡面的筆畫省略不寫,只寫外框,下面還是照「匕」寫,玉函化勢。然後裹束起來,上下左邊一豎連寫,皇象「銀」字右旁的「艮」就是這樣取勢。下面的玉函勢還可以簡化為豎筆勢,如孫過庭寫「恨」。再要簡化,整個「艮」變成一個奮筆勢,如王羲之寫「恨」。

退

黃簡講書法:草字“心”字等如何草化,草書釋讀10

「退」字,一個「艮」加一個走之旁。真書都有兩種寫法,虞世南寫「艮」最後用撇捺,小篆不是這樣寫的,這是隸變的結果。「退」字今草如智永所書,上面的「艮」和下面的鳥雛勢斷開很重要。懷素《小草千字文》「退」字上下連寫,跟他的「恐」字沒什麼兩樣。「恐」字最後「心」字寫一橫,而「退」是取鳥雛勢,把「退」最後寫成一橫,且不斷開,就會造成誤會。

黃簡講書法:草字“心”字等如何草化,草書釋讀10

這裡我把幾個相近的草字放在一起,請注意它們微小的不同。「退」「恐」「迎」上面都是奮筆勢,「迎」字多半開,再說一遍,「恐」字下面的「心」是用一橫替代,所以可以和上面連寫,但「退」和「迎」下面是走之旁,取鳥雛勢,斷開為好。

前兩年我經常收到來信,希望我早點講草書,草書課程第一步是識字,不大容易,現在收到一些信,往往大叫「好難呀!」我想對各位說兩句話:一,人生中沒有什麼事情是容易的。二,遇到困難就退縮的人,註定沒有成績。

謝謝。

本節要點:

· 人體­心:意,悉,慰,愛,憂,

· 慶,慎,懷,恨。

· 相近:氐隹推賦至主,退恐迎。

黃簡講書法:草字“心”字等如何草化,草書釋讀10

複習思考:

· 單獨來看這個草字,究竟是「推」還是「抵」呢?研究一下「抵」怎麼寫?

· 試用草書寫下面詞語:

· 意見,意念,意外,意思,意興。

· 洞悉,悉心,悉聽。

· 為慰,安慰,慰留,慰懷。

· 仁愛,令嬡,相愛,至愛。

· 憂心,憂傷,憂煩,杞人憂天。

· 吉慶,慶賀,慶生。

·

懷念,懷想,胸懷壯志,恨別,有恨無人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