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疫”之後,“長情陪伴”或成醫療投資常態

新型冠狀病毒讓離疫情最近的醫療健康行業得到了各界廣泛關注,由於防控與治療的短期需求爆發,醫療行業在一段時間內被熱炒,醫藥、醫械、診療等板塊一度攀升,甚至跑贏了A股市場。但在後疫情時代,醫療領域,尤其是具體細分市場,哪些投資機會值得關注?醫藥市場是否值得持續關注?在多數行業產業鏈條受損的情況下,醫藥醫療行業與互聯網服務將擁有後疫情的2020年乃至未來數年的市場黃金期。

博“疫”之後,“長情陪伴”或成醫療投資常態

創新,醫藥行業未來的核心價值

創新藥及疫苗研發、基層醫療建設、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智能醫療設備等領域將在疫情過後迅速發展,藥企業績會有大幅提升並將迎來以創新為核心的市場機遇。根據過往經驗,醫藥領域特有的成長性,因其業績穩定、品類眾多、產品豐富,非常有利於做專業化投資。由於行業特殊性,只有充分了解行業,歷經多年積累和沉澱,更需要專業化的團隊,方能挖掘醫藥行業投資的核心與長期價值。

銀盛泰資本團隊認為具備長遠投資價值的企業一定具備以下三個特徵,一,具備前沿的研發能力以及可落地的市場執行力;二,擁有優秀的管理與技術團隊;三,領先的創新能力。當下,中國醫藥領域正在變革,創新型企業擁有著良好的基礎,其成長性讓市場相信,短期波動不會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

創新將是未來五到十年醫藥投資的核心價值。未來醫藥投資,創新不再是空中樓閣。從中國社會老齡化與消費升級的角度看,消費者對於療效更好、性價比更高的藥品需求更加旺盛。

創新,在厚積薄發中把握機遇

疫情發生之後,“缺醫少藥”是成為一時間難以解決的問題,而這次疫情也讓大家看到國內藥企在新藥研發領域仍與國際大藥企有差距。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是一種機遇,倒逼著中國醫藥企業進行創新。

近年來中國醫藥行業政策的主題已變成“調結構、促創新”。隨著“4+7”帶量採購施行、醫保目錄調整等對傳統藥企帶來的衝擊,以及國內部分藥企加快步伐追趕國際領先藥企,可以預見未來十年國內藥品銷售佔比格局中,特色藥、一般仿製藥的比例會被大大壓縮。

由此看到,在醫藥領域的投資方向有兩點,一是善於做填補空白的成熟藥企,這類藥企的創新藥品通常能夠迅速上市,擁有巨大市場空間;二是擁有較高技術門檻和優秀技術團隊的新公司,雖然這類企業成立時間短,但可以作為創新“種子”,鎖定五年以上的長期投資。

另外,在醫藥領域投資的細分市場上,建議多洞察臨床需求未飽和的細分領域,例如腫瘤、病毒性傳染病、免疫性疾病、慢性病、罕見病等領域。

搶抓新機遇,以創新為行業蓄能

政策導向一向是資本投資的風向標,在醫改、技術、醫療需求同時推動下,中國醫藥醫療行業處在了新機遇的風口。早在2017年的全國醫改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國家領導人做出了進一步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的批示,而國家衛健委在隨後發佈的一系列醫改政策和實施細則,被稱為史上最利好的醫改政策。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資本對於醫藥醫療健康產業領域以及生物科技企業會如何選擇?

醫藥是最具有長期增長持續性的行業之一,對企業而言,每一個歷史階段都有最契合時代背景的小公司成長為大公司,但成為行業龍頭則要求公司結合資源、行業現狀、政策趨勢做變革與調整。銀盛泰資本洞察到,部分藥企正積極嘗試差異化定位自身業務和發展,以尋求得到更為合理市場估值,對投資而言,“長情陪伴”是首選策略。

目前國內醫藥創新市場藍海已現,從企業轉型升級的角度來看,製藥企業更希望能夠用最新科技知識和技術來服務內部新藥研發,通過技術的內外結合有效提升研發能力。而在這個全球共同推進醫藥醫療創新的大格局下,製藥企業或者研究機構在資金投入上的巨大需求,為投資機構提供了重大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