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主要有五種蚊蟲,專家支招如何預防

  隨著氣溫上升,不少市民外出踏青遊玩,結果被蚊蟲叮咬,甚至多日不見好。5月6日,記者採訪得知,從節氣上看,濰坊已經進入夏季,蚊蟲逐漸活躍起來,一旦被叮咬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市民外出要做好防護。

  假期回老家摘野菜野花被蚊蟲叮咬,撓破了皮

  今年受疫情影響,“五一”假期,不少市民選擇近郊或鄉村踏青遊玩,沒有去景區扎堆。然而在農村田野裡踏青遊玩過程中,有一些市民被蚊蟲叮咬,出現皮膚瘙癢的症狀。家住城區花樣年華小區的馬曉鵬就中了招,腳踝處被蚊蟲叮咬有五天了,依然沒有完全恢復。

  馬曉鵬告訴記者,他老家是昌邑市飲馬鎮,假期帶著妻子孩子回去住了兩天。5月1日氣溫比較高,一家人便到室外採摘蒲公英等野菜野花。“當時被蚊蟲叮咬,但沒有放在心上,因為自己從小在農村長大,被蚊蟲叮咬是常有的事情。”馬曉鵬說,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被叮咬處很快瘙癢起來,會忍不住用手撓一撓,都撓破皮了。

  “感覺現在的蚊蟲比以前厲害了,去野外沒多長時間,就被咬成這樣。”馬曉鵬說,回到濰坊後,他去藥店買了皮炎平和蘆薈膏,塗抹了幾天還是不見好,再不好的話只能去醫院找皮膚科專家看看了。

  記者走訪城區多家大型醫院發現,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皮膚過敏和被蚊蟲叮咬的市民不在少數,而且數量呈上升趨勢。另外,隨著氣溫上升,被褥不及時晾曬的話,人們容易遭受蟎蟲的“騷擾”。各種蚊蟲也馬上進入活躍期,市民外出時如果沒有做好防護,就有可能被叮咬。

  我市主要有五種蚊蟲,能傳播多種傳染性疾病

  目前,已經過了立夏節氣,氣溫以上升為主,這給蚊蟲繁殖提供了良好條件。對此,市疾控中心消毒與病媒生物防制科的工作人員介紹,室外的草叢、臨近河邊的地方蚊蟲較多,市民早上和夜晚外出散步的時候,最好做好防護。另外,家中有長時間積水的地方,也容易孳生蚊蟲。室內蚊蟲一般出現在水體附近,比如養花的小水缸,衛生間和廚房容易存水的角落處。

  根據市疾控中心的多年監測,我市主要有淡色庫蚊、白紋伊蚊、三帶喙庫蚊、中華按蚊和騷擾阿蚊五種蚊蟲,能傳播乙型腦炎(大腦炎)、瘧疾、登革熱、寨卡病毒病、絲蟲病等傳染性疾病。

  淡色庫蚊一般會在晚上活動,尤其是靠近有汙水的地方,比如垃圾桶、下水道處。白紋伊蚊就是人們常說的黑蚊子,攻擊力比較強,在市區較為常見,一般孳生在常年堆積雜物或者垃圾的場所。三帶喙庫蚊的孳生場所主要在牲畜棚、養殖場附近。中華按蚊主要孳生在稻田等大型水體中。騷擾阿蚊主要孳生場所是化糞池等地方。

  濰坊市中醫院皮膚科專家魏淑相介紹,我市一些有毒蟲子會在室外或者草叢裡出沒,比如隱翅蟲,往往在夜間出現,讓人防不勝防。當人被叮咬時,會情不自禁拍打,隱翅蟲體內的毒素便會黏到皮膚上,引起隱翅蟲皮炎。

  魏淑相表示,進入夏季後,市民外出可使用避蚊藥物塗抹在裸露的皮膚上。室內要把積水清理乾淨,尤其是地漏處,要經常清理。在做好防護的同時,提前消除蚊蟲的孳生條件。( 文/圖 濰坊晚報記者 鄧永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