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主宰整个太阳系,控制着太阳系的运转,给我们带来生命与能量

太阳不仅仅给予了我们光明,还给予了我们生命和取之不尽的能量,它一直都是正义和强大的象征。几乎所有的民族,都对太阳怀有无限的感激和敬仰,原始人甚至把它当做神来崇拜。它被科学家研究,它被艺术家歌颂,它被世间万物无时无刻需要着。太阳把它的能量以光速发出,惠及到整个太阳系,如果没有太阳,整个太阳系将进入无尽的黑暗与寒冷。

它主宰整个太阳系,控制着太阳系的运转,给我们带来生命与能量

地球上的万物依赖阳光

太阳系概况

如果把太阳的直径缩小到和足球场长度一样大,那么地球的大小将会是放在足球场中一个直径1米的球。而质量差距更为巨大,要332500个地球才能够等于一个太阳的质量。因为它拥有了绝对的质量,所以它拥有了对其他星球控制的绝对权力。

它主宰整个太阳系,控制着太阳系的运转,给我们带来生命与能量

太阳和地球大小的比较

距离的比较

冥王星和太阳的距离是地球和太阳距离的40倍,是水星和太阳距离的100倍。由于距离越远,它接受到太阳的光和热越少,导致冥王星受到的光和热是水星的万分之一,表面温度仅为零下229℃。如果人类上去居住,连个年都过不了,因为冥王星上过一年需要地球上的250年。

它主宰整个太阳系,控制着太阳系的运转,给我们带来生命与能量

各大行星概况

质量和密度的比较

以我们地球的直径为标准单位,最大的木星是11,水星的直径才有0.37,质量才是地球的5.3%。已知各个星球的质量和体积,很容易算出它们各自的密度。密度最大的是水星,而密度最小的土星,这样的事实看上去很不符合给它们起的名字。

太阳系各行星的轨道

它主宰整个太阳系,控制着太阳系的运转,给我们带来生命与能量

太阳系轨道图

仔细观察太阳系真实比例各个行星的轨道图,发现每个行星和太阳的距离都不相同,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这个问题在很长时间一直困扰着人们。直到18世纪,一个叫提丢斯的天文学家提出了一个定律,他认为行星至太阳的距离,依次可用一个很简单的级数表示。我们先写下一串以2为公比的数字

 3,6,12,24,48,96

然后在这一串数字前面添加上一个0,然后再在每个数字上加4,得到

4,7,10,16,28,52,100

如果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定义为10的话,那么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可以表达为:

  • 水星:3.9
  • 金星:7.2
  • 地球:10
  • 火星:15
  • 小行星带:27
  • 木星:52
  • 土星:96

太阳的引力

太阳系内所有的星球都是围绕太阳运行的,而且越靠近太阳,运行的速度就越快。星球绕太阳运动而产生了离心力,这是一种驱使该星球想要远离太阳的力。而太阳又想把该星球拉近自己,这就是引力。当这两种力正好达到平衡时,这个星球就会永远在它的轨道上运行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告诉我们,引力的大小随着距离的平方而减小。也就是说,在两倍远时,引力减小到1/4,当在三倍远时,引力就只有1/9了。根据万有引力,我们可以轻易的计算出各个星球处所受的太阳引力大小。如果拿一个石块放在太阳系不同距离处,它第一秒内会向太阳移动的距离依次是

  • 在水星距离上:19.6mm
  • 在金星距离上:5.6mm
  • 在地球距离上:3.0mm
  • 在火星距离上:1.3mm
  • 在木星距离上:0.11mm
  • 在土星距离上:0.032mm
  • 在天王星距离上:0.008mm
  • 在海王星距离上:0.003mm

可见,随着距离的增大,太阳的引力作用也在不断减小。既然已经算出了移动的距离,那么就能轻易算出这个石块由于太阳引力,会经历多长时间坠入太阳。

  • 水星:15天
  • 金星:40天
  • 地球:65天
  • 火星:121天
  • 木星:766天
  • 土星:5年
  • 天王星:15年
  • 海王星:29年

开普勒定律

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的运行轨道并不是一个规整的圆,而是在一个椭圆上运行的。这就是由大名鼎鼎的开普勒定律告诉我们的,在这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地球轨道是一个规整的圆。该定律有三条定律:

1.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太阳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连接太阳和行星的向径线所扫过的面积,和所花的时间成正比。

它主宰整个太阳系,控制着太阳系的运转,给我们带来生命与能量

行星椭圆轨道

假如有一颗行星,在它的轨道上运行。取三段它运行的弧线分别命名为AB、CD、EF。行星在轨道的不同位置,运行速度是不一样的。与S的距离越近,速度就会越大,反之距离越远,速度就会越小。CD段就是以比较快的速度运行的,EF段则是以比较慢的速度运行的。我们的地球也是这样的,每年的1月2日地球离太阳最近,这时它的速度能达到30.27km/s,当它在7月2日运行到远日点的时候,速度就会变成29.28km/s了。虽然相同时间内,行星经过的距离是不同的,弧EF长度明显小于CD。但如果两条向径线之间所包含的面积相等,比如SC和SD所包含的面积和SE和SF所包含的面积相等,当运行速度变小时,向径线就会长一些。这些向径线所扫过的面积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如果所用的时间是2,3,4倍长,那么扫过的面积也是2,3,4倍的大。

3.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的平方和它们轨道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这三个定律的发现使人们对太阳系的了解前进了一大步。牛顿也根据开普勒定律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物质相互吸引,其强度与质量成正比,并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它主宰整个太阳系,控制着太阳系的运转,给我们带来生命与能量

万有引力公式

宽广的太阳系

现在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规律,其实不仅仅是行星,环绕行星的卫星、人们认为飘忽不定的彗星,都遵循开普勒定律。大部分彗星的轨道都是极长的椭圆,哈雷彗星最远的距离能够达到日地距离的35倍,有些特别的彗星甚至能达到100倍的距离。太阳的引力范围不仅仅是几十亿公里,而是几十万亿千米,它会将引力不断的向外传播着,直到进入另外一个太阳的引力圈。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