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在中医学中的科学理论解释-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在我看来,除了传染病的因素不好确定以外,其他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内在原因是阴阳失调,所以在身体内部器官或者局部发生病变之前,尽管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并且千变万化,但只需要通过阴阳的调整就可以自我恢复。这也是我在讲功法之后讲这个基础医学理论的现代解释的原因,大家自己在练功的过程中,可能静功过多、动功过多、运动量太少,运动量过量等原因,导致身体出现各种问题,大部分人接受的都是现代西方科学教育,所以我才用西方的科学解释来解释内部出现的问题,这样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身体,这样就可以死达到最佳的锻炼状态,尽早的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阴阳在中医学中的科学理论解释-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研究

我前面讲过我对阴阳在中医中的现代科学定义,对大部分来说,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水和冷为阴,汽和热为阳,上一篇我讲了阳虚阴虚阳盛阴盛的自我治疗方式。这次讲别的,一是从色泽上分。发热、发红、发亮就是阳气多,法冷、发紫、发暗就是阴气多。表面情况和体内情况不一定一样,上半身和下半身不一定一样。比如说感冒,大部分人感冒的初期一般是凉气入体,内冷而外热,因为凉气把热气都赶出来了,发烧就是凉气存的太多了,把五脏六腑的热气挤出来太多,温度就上升较多,五脏六腑变凉了,器官的反应和运移功能都受到限制,自然吃普通的饭都吃不下了,所以只能吃点简单的热的易消化的东西。然后体质好的通过内部免疫系统的反应或者锻炼一下让体内免疫系统活动一下,就会产生内热把凉气赶出来,体质较差的人就需要药物来让体内发生反应,生内热赶凉气,这样体内斗争反应的阶段表象就是出汗流鼻涕,就是凉气往外排的症状,凉气排完了,身体表面经过热变凉再变正常,感冒就好了。这也就是中医阴阳的关系,体内阴气重了,阳气就会减少外溢,内阳产生阴气就会减少了,自然就阴阳平衡了。还有热气容易上升,凉气容易下降,所以很多人容易上热而下冷,上阴虚下阳虚。

阴阳在中医学中的科学理论解释-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中医

二是从声音上分阴阳:声音高亢宏亮,花多且坐不住老爱动的人,就是容易阳盛,和热汽的流动不是很接近么,汽多则声音洪亮,咱们一般说这种人气足,只有汽才能到处乱跑,所以这种人容易坐不住。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者,人用意阴盛,和水是不是很像,水凉流动比空气流动慢太多,所以多沉下来,水比较安静,所以容易有气无力,久坐而不爱说话。

阴阳在中医学中的科学理论解释-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阴阳

三是从身体的感觉上分阴阳。身体都无不舒服的前提下,感觉老是冲动,精力过剩,大便干燥,尿液偏黄,那就是阳过了,需要泄阳或者练静功补阴,身体感觉有些沉,睡不了一会就醒了,就是阴盛了,需要锻炼身体补阳,这种补建议采用方法而不要用药,用药反而不好。阳虚补阳,阴虚补阴,阴阳双虚先补阴后补阳,这我上次文章已经讲了。还是建议在身体承受的前提下多用方法少用药。

阴阳在中医学中的科学理论解释-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多动

这样阴阳我就讲完了,自我养生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调整阴阳,盛的泄其有余,虚补其不足,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希望能对大家在练功道路上便于自我调整有所帮助,下次我就开始讲五脏对五行的科学解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