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优秀,还上过《天天向上》,为啥生意却不好?

门头优秀,还上过《天天向上》,生意却不好,为啥?


门头优秀,还上过《天天向上》,为啥生意却不好?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位朋友关于一家店生意不好的原因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这应该是我看到的非常优秀的门头了,但是好像依然门可罗雀,好奇的我坐在它门口一个小时,好像发现了原因。


说它门头优秀,是因为他的门头具备了优秀门头的特质:


1.写了我是什么,以及卖的什么,我的特点是什么,我叫降龙爪爪,我是卖鸡爪的,我的鸡爪特别软烂,一抿就化。


2.字足够大,灯足够亮,老远就能看见。


3.走近了,还能看清楚多个背书,我一年卖出了一亿只,天天向上也推荐过。

这门头优秀极了。


门头优秀,还上过《天天向上》,为啥生意却不好?


但是为什么它门可罗雀呢?


这条街紧挨着万达,是餐饮一条街,有非常多的店铺,光奶茶店就有一点点、coco、蜜雪冰城、黑泷堂等等,其他类餐饮店铺有火锅、烤肉店,各种地方面食、地方特色菜等等都非常非常多。

这家店大概位于这条街的中央位置,对面有两家烧烤店,其中一家是新店,人声鼎沸,左边是一家新开的音乐烤吧,人也不少,右面是几家小餐饮店。

我观察了1个小时,所有从这家店门口路过的人,情侣几乎占了一半,有两成是两个女生一起,有一成是很多个人一起,有一成是一家人带着孩子在散步,还有一成是独自一个人的。进这家店的多数是情侣或者两个女生一起,别的几乎都没有,而这些人的特点是比较悠闲,在闲逛。

从这个思路来看,7成消费者应该都是它的人群呀,为什么它几乎没有消费者呢?

我感觉这条路走不通,于是换了一个思路。

那么为什么对面的烤肉店和旁边的音乐烤吧都人声鼎沸,而这家降龙爪爪门可罗雀呢?

我走了一圈看了这条街的所有店铺,火锅、烤肉烤鱼、串串、麻辣烫、衢州菜、饺子馆、面馆、韩国拌饭等等。我发现,这条街几乎所有的店铺都是主餐,绝大多数都可以堂食,那么这条街基本上就被周边的消费群体定位了,我们来这里就是为了吃饭,也就是吃主餐。

再加上我之前的观察,多人一起来的,几乎都是来聚餐的,情侣或者两个女生一起来的,多数都是来这吃饭或者逛街。还有一小部分是周边的家庭晚上吃过饭出来散步(推着小孩子骑的小车子,女主人也都没有背包)和仅仅路过而已。

那么能在这条街产生消费的绝大多数都是第一和第二种类型,她们的目的是吃饭,也就是吃主餐,并且要堂食。


门头优秀,还上过《天天向上》,为啥生意却不好?


而降龙爪爪是什么,定位是小吃,主打是鸡爪子和猪蹄等,门口虽然摆了几张椅子,但是这种产品,一般大家不会直接在这里吃,更多是带走回家吃,更不会拿着闲逛的时候吃(要带手套还要啃,还有汤汁,容易滴落在身上)。

在中国人心里,小吃不是主餐,不够正式,没有办法吃饱,哪怕是买了这家店的产品,消费者还是得找一家店铺吃饭,麻烦还容易浪费。所以,流量虽然不少,但都不是精准流量。

如果非要说小吃能吃饱,那也应该是在小吃街里,而这里并不是。

那么降龙爪爪应该开在哪里呢?大型社区旁边应该是最好的位置,买回家可以作为当一道菜,或者小吃街旁边,而不应该是餐饮街里。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都会觉得分析得很精彩,也很细致。但我想从不同视角上表达一点我的看法。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我们的思维是有惰性的,这是我们人性的弱点。

具体表现呢,就是我们不愿意深度思考,如果一个问题如果别人能给我们答案,自己就不愿意自己动脑。

和真相相比,我们的更愿意得到一个缓解大脑困惑的答案。比如,古时候的雷公电母,这不是真相,这只是缓解我们困惑的答案。

我们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都是习惯性地向下思考,而不是对问题本身质疑,向上思考。比如,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句话,“不要空腹喝牛奶”,可能很多人对这个说法深信不疑,但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对的,丁香医生给出了答案,只要不是对牛奶过敏的人,早上是可以空腹喝牛奶的。

铺垫了这么多,回到这里,我们第一个要反问的就是:这家店生意真的不好吗?她的观察有没有偏差,把局部当整体?

|发现问题是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能力,因为这决定了方向的正确与否。

观察一个小时其实是不太能说明一家店的生意状况的,完整的观察一般包括三天,平日,周末,节假日,以及一天当中的不同时间段。这可以通过看他们的收益小票看单号判断他们每天的销量,也可以查看美团点评等的销量等。

当然还可以直接和老板聊天,后来我加了老板的微信,他告诉我每天单量在80-150单。


门头优秀,还上过《天天向上》,为啥生意却不好?

这个问题的结论不重要,解决问题的思路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一个问题先不要顺着问题向下思考,而是对问题本身质疑,然后通过科学合理的推断,对问题来源的追溯,判断问题本身是否有问题。

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找出所有可能原因

第二步也很难,因为一个人的认知是有局限的,而认知跟自己的经历,接受教育的程度,所从事的行业,判断分析问题的思维模式都有关系。

一个人只能在自己的思维通道里进行判断,通过一个管子看向问题,所以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假设这间店生意真的不好,那原因有哪些呢?

内部原因: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口味如何,定价,运营,宣传,服务等。

外部原因:选址,竞争对手等。

内外结合:定位和客群的匹配度,是否符合消费场景等。

因为这是一家品牌店,还可以横向比较,其他城市其他地区的店铺生意如何,品牌势能是不是处在下降趋势。很多人可能看到上过《天天向上》就觉得产品没问题,先不说个人口味差异,众口难调等原因,上节目也许并不是因为产品有多出色,可能是为了一定宣传费用才上的节目。有没有这种可能?

一个问题往往涉及点线面体,而我们一般人看到的往往是其中一个点,如何看到问题的全貌,你只要在一个行业足够深入,掌握足够多的背景信息,然后再结合系统的思维模式才能把问题看得透彻,然后从中找到主要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然后不断循环这个过程。这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总结一下:如何解决问题?

第一步,先确定这个问题本身没有问题

第二步,能洞察行业的本质,这个需要在一个行业的积累

第三步,调查了解足够多的背景信息

第四步,运用全面的系统思维进行分析,寻求解决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