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素質教育?中國的素質教育有什麼特點?

真行書畫


什麼是素質教育?

原國家教委主任朱開軒指出:“素質教育從本質上說,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素質教育是為實現教育方針規定的目標,著眼於受教育者群體和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注重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促進受教育者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也就是說,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面向少數學生,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不是單純應付考試,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而不是讓學生被動地、機械地接受知識。”

中國的素質教育有沒有特色?

1.素質教育就是均衡教育。全面發展,德智體美勞不可偏廢。

2.多數家長認為素質教育就是特長教育,如讓孩子拼命地學習各種藝術班,特長班,參加各類校外培優活動,包括夏令營等。

3.有人說應試教育應試能力也是孩子能力的一部分,應試素質也是素質。

如果一個孩子不能正確的面對考試,也就不能正確的面對人生。應試教育本身就是鍛鍊考核孩子的記憶能力,理解能力,決斷能力,表達能力。

學校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1.注重體育鍛煉。特別在小學階段孩注重培養學生耐力,比如游泳;注重培養學生勇敢和主動,比如爬山;培養孩子競爭和謙讓,比如跆拳道;培養學生的團體精神,比如籃球。

2.從小就要重視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重視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冒險精神,鼓勵學生在課堂有獨立的想法,經常組織學生到科技館博物館陳列室去參觀,開發學生的想象力。

3.重視動手能力培養。讓學生到學校實驗室做各種實驗,加強動手能力和創造性培優。在實驗或具體活動中,要允許學生失敗,即便某件物品被損壞了,事後耐心地教給學生一些操作上的技巧和知識。

家庭如何開展素質教育的建議

1.自律自信是良好心理素質的標誌,培養高水平的自我價值觀是培養學生健康個性的關鍵。

如送孩子上各種特長興趣班,要對孩子有一個恰當的心理期望,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提出的要求必須是孩子經過努力才能達到的,同時也要關注孩子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2.要注意從小事做起。例如要求孩子自己吃飯,儘可能幫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等。要注意給孩子自我鍛鍊、自我服務的機會,提高對外界生活的適應能力,這將有助於孩子獨立性的發展。

3.要適時創造機會。要有意識讓孩子參與各種競爭,注意引導平和心態,培養進取精神,讓孩子學會爭取機會去表現自己的能力。未來社會的許多工作都需要人們通過協作去完成,這就必須讓兒童從小就學會與他人交往、協作。

4.恰當的挫折教育。要鍛鍊孩子在因難和挫折面前不低頭的堅強意志和性格,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形成客觀、寬容、忍耐及和諧自然的心態。

5.寬鬆和諧的家庭氛圍。作為家長,你在外面工作如何辛苦勞累,回家後一定不要把工作上的情緒帶回來。要和家庭每一成員保持親密和諧的關係,給孩子一個和諧美好的氛圍。這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很大作用。

孩子可以不優秀,但是必須有文化,這是基礎中的基礎,這是孩子學習生活和工作中都是必須的條件,

如果一個孩子,沒有基本的文化知識作為基礎,習得更高的素養、追求更好的前途的是不可能的。

所以,放棄一切,也不能放棄一個孩子的文化知識和愛好特長。

當然,最重要的是孩子身體健康,不要丟了西瓜撿芝麻。

素質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師的事,家庭的影響和家長正確引導同樣重要。

教育減負也不等於素質教育,減負也不是越減越好。

承壓能力,艱苦奮鬥,刻苦鑽研,勤奮好學,也是素質!

讓孩子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從真正意義上去明白素質教育。

讓學生更加優秀,讓未來更加精彩!


花落幽鳴


這個話題很大,也屬於比較學術的範疇,想要闡釋清楚,需要花費若干的筆墨。這裡,談幾個觀點,與網友們討論:

1.素質教育是個偽概念

實話說,如果是實名,我不敢談這個觀點。這裡,可以簡單闡釋一下。

教育,本身就是為了培養人適應社會、改造社會的能力,這不就是提高人的素質、素養嗎?

我們提倡素質教育,難道,還有不培養人的素質的教育?

所以,素質教育,本來就是教育,何必再弄一個素質教育,好像還有費素質教育似的。

2.不斷地推出新概念,還不如好好研究一下基於規律

這些年來,不僅僅是中國,人們特別是一些專家,熱衷於不斷提出一些新概念。就以近20年為例,先有素質教育,後又核心素養,現在又是智慧教育——我就不明白,素質和素養,究竟有什麼區別。而智慧教育與素質教育一樣——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啟迪智慧嗎?

其實,我們需要研究的,是教育本身的規律,而不是教育的新概念。可以說,幾千年來,人在變化,但人的核心和實質並沒有變化,人的發展所需要的核心內涵,依然沒有變化。比如,健康的身體,陽光的心理,高尚的品德、紮實的知識基礎,創新的思維能力,感知和創造美的能力,這些,幾千年來,那裡有什麼改變?

我們的教育,不過就是圍繞這些方面,採取更適合當下的人的特點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而已。

3.中國的教育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很多人批判中國教育,認為這也不好那也不好,甚至還有不少的人,將孩子送到國外,似乎外國舊式教育的天堂。事實上,從縱向來看,中國教育還是進步斐然的。比如,我們基本掃除了文盲,我們的教育硬件設施,已經取得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的教育方式,越來越趨近於人的特點,而我們的教育內容,越來越與世界發展接軌——任何忽視這些進步的人,就是思維有侷限的人,是屬於需要再接受教育的人!

4.中國教育還有亟需改變的地方

但中國教育,還有許多需要改變的地方,最關鍵的地方,有三個方面:

一是重整體輕個體。客觀地說,由於人口基數原因,我們不得不以考試來選拔人才,但多元智能研究已經非常清楚的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那麼,如何針對每一個不一樣的人,採取不一樣的教育方式,設置不一樣的教育內容,這一點,是我們當前教育,存在的最大的問題。


二是重知識輕實踐。只是可以通過考試來檢測掌握的程度,而能力只能通過操作來完成。但由於上述的原因,我們目前的教育和考試,只能採取知識為主的方式,但將來的社會,卻越來越需要有實際操作能力的人,這是我們的教育與時代發展不能接軌的重要方面。

三是重踏實輕興趣。這些年的教育,我們培養了很多踏踏實實的人,但這些人上完大學之後,大多不想學習,比較典型的事情,就是高三畢業之後撕書。原因何在呢?

沒有興趣!

從學習的角度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工作的角度而言,興趣能讓人百折不撓。由於我們所學的,不是我們的興趣,我們後來的工作,也不是我們的興趣,長此以往,興趣樂成歪門邪道,而學習只是為了工作,而工作只是為了養家餬口。

總之,個人認為,我們的教育,以後要少談概念,多研究一些規律;而我們的教育人,還要認識到當前教育存在的問題,然後逐漸去改變他。


三水三心


什麼是素質教育?簡單的說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全面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這就是素質教育。即,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這就是我的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