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消費發展趨勢將往哪兒走?

疫情之後,消費發展趨勢將往哪兒走?

圖片來源:Photo from Pixabay


儘管目前新冠肺炎還在持續影響全球多個國家及地區,但隨著4月8日零點,武漢宣佈“解封”後,中國疫情危機正逐步解除。全面的復工復產使得社會重新迎來生機。

然而,受到疫情影響,在被“限足”了幾個月後,人們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趨勢也正悄然地變化著。例如,非典過後,快消品中清潔消毒的品類如家庭清潔產品、身體清潔產品的購買金額大幅度上升。

疫情之後,消費發展趨勢將往哪兒走?

非典時期非食品品類購買金額整體增速


疫情之後,消費發展趨勢將往哪兒走?

既然都是受傳染病影響而導致的“非常時期”,那麼,由2003年的消費表現來預估“後新冠肺炎”時期的消費表現是否可行呢?


由於防控措施、波及範圍以及經濟發展情況的不同,我們認為非典後的消費趨勢只能作為部分參考。具體區別如下:

國內採取更為嚴格的防控措施

在國內,由於新冠病毒肺炎的傳染力、隱蔽性均強於非典,因此防控措施比非典時期更為嚴格。此次新冠肺炎,不僅導致社會大規模停工停學,在疫情嚴重的地區,居民還需自我隔離,不得外出。而非典時期的防控手段與影響範圍遠不能比。

境外多國及地區遭受疫情伏擊

非典時期,境外其他地區僅有零星病例,總體而言,人們的生產生活秩序並未受到太大影響。而當前新冠肺炎全球感染人數已超過兩百萬,且多國政府要員出現感染症狀,部分國家病死率甚至達到10%。為控制疫情發展,各國及地區紛紛採取隔離、封鎖政策,生產及貿易活動受到抑制。

在此情形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將會出現嚴重全球性經濟衰退,甚至嚴重於2008-2009年的那場全球金融危機。隨著新冠肺炎蔓延到其他地區,將不利於國內的進出口市場,影響中國的經濟復甦。

疫情之後,消費發展趨勢將往哪兒走?

全球疫情新增確診趨勢並未得到明顯下降

經濟發展形勢更為緊迫

當前,中國整體經濟增速正處於下行週期,承受著較大的內外部壓力。且與2003年相比,經濟結構中,消費、服務業佔比更高。以乘用車為例,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最嚴重的1-2月份,汽車產銷分別為204.8萬輛和223.8萬輛,同比下降四成。然而這個數據幾乎等同於2003年全年汽車產銷量的一半,由此可見2020年的消費形勢與2003年相比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疫情之後,消費發展趨勢將往哪兒走?

圖片來源:工信部


因此小麥認為,要判斷疫情過後的消費趨勢,應從多方面考慮。


疫情之後,消費發展趨勢將往哪兒走?

首先,為更好地描述消費趨勢的變化,我們先從影響消費的三大因素:居民收入、消費心理及消費便利程度的變化進行剖析:

失業率上升、收入下降

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尤其是餐飲、旅遊、航空、外貿等收入大幅度下滑。一些承受不住壓力的企業宣佈裁員或降薪措施。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到2020年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比以往的正常失業率水平高出了將近一個百分點。而與此同時,生活費用、車貸、房貸等支出卻並沒有因為疫情影響而減少,在沉重的生活壓力下,消費者會比以往更為謹慎。

比以往更重視儲蓄

疫情前,不少消費者對未來收入預期保持普遍樂觀的心態,因而紛紛選擇“超前消費”。但隨著未來經濟的不確定性增加,消費者的危機意識油然而生,“月光族”們也敲響了警鐘——剋制慾望,延遲滿足。這也意味著,消費者將不再像過往一樣“大手大腳”,定期儲蓄保障未來不時之需才是當務之急。

隔離政策使得消費便利程度下降

儘管社會全面復工復產,但嚴格的外出測溫、隔離措施仍在實行。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當前仍未是放鬆警惕的時候,因而限制了消費者的消費慾望。

因此從宏觀層面上,我們認為疫情過後將出現如下消費趨勢:

  1. 居民的消費行為將趨於保守,許多人可能會重拾過去“存款為王”的觀念
  2. 大宗消費如購車、買房或許會由於收入的暫時減少而出現波動,而結合近期LPR(貸款基礎利率)整體下降、多地出臺暫緩土地出讓金及貸款償付的政策風向,房產購置有可能出現刺激性增長。
  3. 購、線上消費等新的消費模式將會進一步擠佔傳統的線下消費份額。一方面在儘量少出門的前提下線上購物可以滿足人們的需求,另一方面許多原本不太會體驗線上消費的群體如中老年人、農村居民在疫情期間不得不採取這種消費模式,進而成為新用戶。


具體到細分行業,疫情將使得居民的消費趨勢呈現如下變化:

  • 消毒、防護用品仍然有較大的需求,參照非典過後清潔類產品的年增長率。
疫情之後,消費發展趨勢將往哪兒走?

圖片來源:凱度消費者指數

  • 旅遊、電影、娛樂行業的需求在疫情消除威脅前仍然受限。但預計下半年疫情影響逐漸消退後迎來複蘇,短途旅遊復甦或許較快。
  • 餐飲業處於緩慢恢復狀態,由於供應鏈的原因,消費價格將上漲。
  • 線上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取代補習班。


疫情之後,消費發展趨勢將往哪兒走?

在近期全面復工後,存活下來的餐飲企業終於迎來了復甦。但由於公眾安全的顧慮,就餐的人數與密度與先前遠不能比,因此全面的反彈只會在疫情影響完全消除後才會發生。


預期的大規模反彈沒有到來,反倒是餐飲業的“報復性漲價”突然出現。喜茶几款茶飲售價上調2元,在消費者的強烈反映下,海底撈、西貝等餐飲企業也承認了其漲價的事實。


疫情之後,消費發展趨勢將往哪兒走?

海底撈的致歉信,海底撈微博

按照消費行為心理學,為了增強消費者信心,餐飲企業理應有一波降價促銷潮來臨,但事實似乎並不是這樣。


究其原因,餐飲等企業一方面面臨著疫情期間人工和房租等沉沒成本的支出,另一方面受到疫情的影響,農牧產品價格以及物流成本雙雙上漲。


而如果分析消費者心理,雖然漲價會導致顧客離開,但在當前社會運轉仍然受到疫情影響的情況下,消費者本身就處於流失狀態,因此選擇現在去就餐的人群普遍有“剛性”需求,是否漲價對這類顧客的影響不大。


可以說,餐飲企業在恢復運營後的漲價雖然是意料之外,但卻是情理之中。


未來,隨著新的消費習慣和趨勢的養成,有一些行業或許能夠乘著這股東風順勢而上,例如線上教育、外賣行業等,而另一些行業則可能會受到波動,迎來艱難的時刻。


但我們相信,國內消費市場總體向好的趨勢是不變的。旅遊、大宗消費等消費種類即便當前受疫情影響明顯,在未來仍能恢復至疫情發生前的水平。


此次疫情無疑在短期內為企業帶來諸多挑戰,同時危機之下也蘊藏著機遇。如何洞悉市場,把握趨勢,敬請關注麥盟諮詢。我們將持續就國內的市場變化為您解讀併發布最新洞見。


如果您或您的企業還有其它關於企業管理方面的問題,歡迎與我們取得聯繫!


本文由麥盟自由顧問平臺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