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投资的逻辑


房地产投资的逻辑


分析房地产之前,我们要先做站位,什么意思呢?

就是既然做分析,就一定要透过现象做本质,同一件事,在居民眼里跟政府眼里定位肯定是不同的。


举个例子,好比炒股,一辈子没炒明白,浑浑噩噩,一直无法理解。股市在zf眼里是融资工具,但是股民却总觉得是赚钱的地方,你说这能不亏钱吗?


回到房地产,在我们眼里,它可能就是钢筋水泥,而在zf眼里,早就定调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老百姓总拿着自己的收入,租金去分析房地产,然后喊房价高,这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却没有在zf 的角度,这跟上面那个例子一样的错误。


房产投资,市面上很多老师讲的很多了,这里我们在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尝试理解一下房产的投资逻辑。


在《

俯瞰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逻辑框架

》中,我们讲过市场力量与行政力量,市场力量的效用是缓慢的,行政力量对房价的影响是迅速的,我们接下来主要在行政力量方面说一下。


房地产过去在zf 的定位,是经济的支柱产业。主要原因是上世纪末的中央与地方财政税收体系问题。那时,中央财政比较弱,地方发展比较好,但是中央的负担却很重,慢慢中央财政被拖得有点跨,于是开始了分税制改革。


中央与地方一一谈判,地方上交大部分税收,国企改革,职工下岗了一大批,把中央财政拯救了出来。这个是解决了,但是这个解决的同时伴随着一个问题,就是中央财政起来了,可以做全国的财富支援转移,富裕的地方支援穷一点的地方,但是地方发展的收入来源成了问题。


讨论之下,选择借鉴国外经验,参考了香港模式,把房地产当做一个工具,就是土地垄断。很像汉代开始的盐铁专营,成为增加收入的一个大来源。


这跟我们讨论房价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有很大关系,这其中可以窥见就是房价上涨的逻辑,房价上涨的逻辑就是地方土地拍卖的逻辑。我们的房价涨了几轮了,是自然涨上去的吗?


当然不是,是一个个地王炸上去的。低价上涨,是房价上涨的绝大部分因素,那问为什么把土地卖那么贵?


举个例子,有个商铺,位置一般,出租时自然就不太贵。几年后,生意火爆了

,租金一年10万,租户能赚100万,你涨租金吗,肯定会啊。


政府卖地也是同样的道理,一块地卖给个人,经济的发展势头这么好,按照今年的价格卖,肯定要吃亏。所以,卖地永远卖的不是今天,而是未来的土地收益。过去几十年,gj一直以经济发展为目标,每几年的经济主动规划,就直接注定了跳涨,每一轮大波动,都是在拍地模式下进行的。


理解了上面,我们就好理解当下的调控。这种预估的模式,可以使得一次性就拿到了好几年的钱,但是坏处也有,就是经济一直在这么快地前行,怎么卖都便宜。比如早期北京最早拍,1万/平,当时已经是天价了,但是现在看,还是太便宜了。


所以,当下的调控,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共有产权房。因为zf总觉得自己吃亏,一次性拍好不如入股,聪明吧。


房地产这么重要,很多人看调控,片面的以为是打压房价,杀死房价。


错!目的是为了怎么样可以让它更好的发展,让它成为发展经济的有效手段。所以,一直房价一直在调控,拉一波,再紧紧。


这种操盘,想涨,炒高地价,舆论轰炸,限购限贷放开。不想时,反向操作。


但是,同样是卖地,也各有不同。这就是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地方,因为同一件事,不同城市是不同的。比如深圳,就值钱,一块地创造的价值就涨幅不少,按原价格就亏。比如4线城市,可能需要好多年才能创造相应比例的价值,城市之间土地创造价值的速度不同。


当下房地产在变革中,zf希望改变拍卖模式,希望改变房地产拉动经济的模式。但是决定房价的土地价格,并没有改变,同时影响价格的市场因素,仍然存在。房价的未来,趋势仍然在。但是影响房价的变量,也是影响城市分层的变量。


比如1线与2线,东西部,不再一起涨一起跌,毕竟周期不同。


比如,市中心与郊区,拍卖的时候,卖的是未来的价格,这个价格需要时间来验证。认同城市未来的,可以选新区与校区,不认可的,就要避免了。


过去,很多新区成为价格是上涨龙头,主要还是中国经济把他们带起来的。未来的新区,就看各位对城市的信心与中国经济的发展了。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