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红楼丨贾宝玉的“三大病”,其中蕴含了什么文化意义?

品红楼丨贾宝玉的“三大病”,其中蕴含了什么文化意义?

贾宝玉是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人物,他是当时封建社会的反叛者,同时也是一些领域的先行者,他的悲剧结局是作为一个时代先行者的必然遭遇。总的来说,“离经叛道、不忠不孝”“重情轻礼、混迹闺阁”“至情至性、含情而遁”是他不融于世的“三大病”,也是造成其悲剧结局的主要原因。人们对他的“三大病”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这“三大病”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文化意义。

一、“离经叛道、不忠不孝”

“离经叛道、不忠不孝”是贾宝玉的“三大病”之一。在封建社会时期,大丈夫应当继承并发扬家业,立身扬名走仕途之路,这也是古时忠孝的主要表现,而贾宝玉却拒绝立身扬名,拒绝走仕途经济之路,这便是他的离经叛道、不忠不孝。但从文化意义来看,这正是他人性觉醒、崇尚自由、反对愚孝的表现。

1、明清时期的“忠孝”内涵

忠、孝是属于儒家伦理思想的范畴,其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贾宝玉的“离经叛道、不忠不孝”指的是明清时期所提倡的“忠孝”。孔子对“孝”做出了最初解释,即赡养父母、尊重长辈,其中尊重长辈是“孝”的基础,是衡量孝或不孝的重要指标。

后来“孝”发展到需维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等级制度以及宗法家族制度,使其成为封建后期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必须履行的基本道德和社会责任。相同的,“忠”最开始的意思是与人相处要忠诚,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忠”引申为忠君爱国,且“忠”与“孝”合二为一。“忠”的地位要高于“孝”,“孝”的最高形式便是“忠”,同时,“忠”也是“孝”的检验标准。总而言之,明清后期“忠孝”指维护君主专制、维持家业。

品红楼丨贾宝玉的“三大病”,其中蕴含了什么文化意义?

2、贾宝玉的“不忠不孝”

贾宝玉出生在钟鸣鼎食、高门显赫的贾府,继承并发扬壮大家业、考取功名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况且在贾府中,贾宝玉的身份对于继承家业是最为合适的,因此贾府老太太、贾政等人从小便对宝玉寄与热切的期望。

无奈贾宝玉无心功名利禄,醉心于诗词闺阁姊妹中,认为那是世间俗人所求之物。对于贾母、贾政的劝导充耳不闻,就连非常亲近的表姊妹薛宝钗和史湘云劝说他要走仕途之路、考取功名,他也不惜得罪毫无顾忌的反驳。可见拒绝“读书上进”、“立身扬名”是贾宝玉始终不变的态度,也就是他的“不孝”。

对于忠君方面,元春被封贤德妃后,贾府中人个个面显得意,欢笑言言,只有宝玉一人毫无表现,还有些许惆怅。这便足以显现出宝玉对于皇恩的蔑视,进而可以看出他

对封建君权的否定,对当时封建社会的否定。这便是宝玉的“不忠”。

3、“不忠不孝”的文化意义

贾宝玉的不忠不孝无非就是反对君主专制,不愿继承家业、考取功名。封建君主专制、森严的等级制度压迫和剥削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其本质就是利用皇权至上使人们从心底里尊重并且维护君主专制和贵族统治,封建君主专制维护的是贵族的利益。贾宝玉从根本上否认皇权,崇尚人性解放是政治的先行者,为后世瓦解封建统治起了一定程度的作用。

贾宝玉不愿继承家业、考取功名充分体现了人性的觉醒,人们开始关注于自身需求,尽管它是与社会主流相违背的,但仍义无反顾的实行下去。在一个所有人都不认同、了无知己的环境中,这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坚定的毅力。贾宝玉是人性觉醒、向往自由道路上的先行者,对后世具有重大影响。

品红楼丨贾宝玉的“三大病”,其中蕴含了什么文化意义?

二、“重情轻礼、混迹闺阁”

“重情轻礼、混迹闺阁”是贾宝玉“三大病”之一。自古男子志在四方,不应时常混迹于闺阁之间,且古时一旦兄弟姐妹成年,就算是亲兄妹之间也需避讳,减少不必要的接触。而贾宝玉无心仕途之路,最大爱好便是混迹闺阁姊妹中,即便是下等的丫鬟宝玉仍对其重情重义,对于宗法伦理、尊卑等级制度全无畏惧。

但也反映出他在虽处于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仍能尊重女性,反对等级观念,追求人与人的平等。

1、明清时期“情”与“礼”孰轻孰重?

“礼”即客观事物的规律,人类行为的纪律,“情”即自身主动产生的情感。“情”与“礼”二者相互对立,“情”是自发性的并且不易分辨其对错,因此“情”需要“礼”来约束和制约,“情”与“礼”二者之间的平衡一直是人们探讨的问题。然而到了宋明理学时期达到了极致,“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思想激化了“情”与“礼”的矛盾,《红楼梦》中无不体现着“情”与“礼”的冲突。

2、贾宝玉的“重情轻礼”以及“混迹闺阁”的行径

贾宝玉是一个风流多情、怜香惜玉的贵公子形象,他无处不用“情”也就无处不违背“礼”了。

但他亲近女性并不是世俗污秽的“乱淫”,而是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对于家中姐妹来说,他是众多女子的知己,伤心的时候他能给予安慰,开心的时候他能和姊妹们不顾形象的玩笑。他总是在姊妹中伏地做小,性情体贴,有时还会话语缠绵,不论何时何地不做一丝避讳,这是有失体统的,是于“礼”不合的。

对于丫鬟仆人也是如此,袭人是他非常亲近的丫鬟,他突然去往花家恳求袭人留下来,全是处于对袭人的友爱不舍之情,但却越过了主仆、尊卑应有的界限;家里丫鬟背上偷窃罪名,他挺身而出不顾后果的给承担下来;院子里的丫鬟受了委屈,他亲自给丫鬟理妆,这在当时社会是不务正业、重情轻礼的荒唐行径。

品红楼丨贾宝玉的“三大病”,其中蕴含了什么文化意义?

袭人

3、“重情轻礼”的文化意义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统治者采用严格的宗法礼教制度对民间的一些行为进行约束和制约。贾宝玉的“重情轻礼”并没有涉及到官司人命之上,只是运用于家族姐妹和仆人之中,其中最令人深刻的是他对女性的尊重与平等意识。

他不看重高低贵贱,重情重义,对姊妹和仆人都能全心全意、真心实意感同身受的给予支持与帮助。他尊重女性、向往平等自由意识是当时社会乃至整个封建社会都没有的,贾宝玉也成为了女性权利、自由平等的代言人,为后世实现女性平等和自由贡献了一份力量。

三、“至情至性,含情而遁”

宝玉是一个多情风流的贵公子形象,虽身处于大观园的女儿世界中,但与他情谊相通的就只有黛玉了,他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孤独和悲哀,在这茫茫人海中,众人皆为过客,

只有一个人可以给他些许抚慰,这个人就只有黛玉。黛玉对于宝玉来说举足轻重,宝玉也给了黛玉很多关怀与爱意,但无奈最后却以悲剧离场。一个翩翩红尘公子最后却含情而遁,从此青灯古佛为伴。可怜!可叹!

品红楼丨贾宝玉的“三大病”,其中蕴含了什么文化意义?

1、 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

爱情悲剧是造成贾宝玉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复杂爱情婚姻关系贯穿贾宝玉的一生。

究竟是金玉良缘还是木石前盟?薛宝钗是薛家的女儿、王夫人的外甥女、王熙凤的表妹,与贾府掌握实权的人物关系非常近,她在贾府地位很高,在贾府这种高门大户的家庭里,选择婚姻对象实际上也就是选择身份地位。

何况宝钗行为豁达、端庄,她秉承着普世的价值观,严格遵循封建妇德,在德行上常受众人夸赞。在学问才情上也被受人信服,治家问学无所不能。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她都是符合宝二奶奶形象的,符合各个阶层对宝玉妻子的所有期待。

林黛玉作为书香门第、高门大户的小姐,长相气质极佳,对于诗词更是有很高的天分,极富灵气、修养极高。但是她的性子敏感多疑、孤高自傲、直言率真,这使得他在贾府众人中口碑不佳。正因为她的孤高自傲,她不在乎是否能继承家业、考取功名,只应当随性为之,这使得贾宝玉与她夕夕相惜。林黛玉与贾宝玉一样都是凡事只说一个“情”字,而宝钗讲究一个“礼”字

2、 贾宝玉“含情而遁”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这两句话把贾宝玉的想法表达的淋漓尽致。在薛宝钗与林黛玉之间他选择了林黛玉,也选择了最后的悲剧结局。贾府众人在哄骗着宝玉娶了宝钗之后,黛玉便选择了凄惨离世,黛玉走后,宝玉疯疯癫癫,再没有了以往的神气风流,只道是要在梦中相遇,最后难忍孤独存世,选择遁入空门,从此青灯古佛。

宝玉是痴情的,有道是物极必反,最初的至情至性到最后只能是凄凉孤苦。高门大院里的婚姻之事本就不是儿女私情,若能从此放下,或许还能子孙满堂、各自安好。不过也正是贾宝玉的“含情而遁”给世人留下了对爱情的美好幻想。

品红楼丨贾宝玉的“三大病”,其中蕴含了什么文化意义?

3、“含情而遁”的文学意义

贾宝玉的出家既不是道教修道成仙,也不是佛家转世度脱,而是呈现出佛道交融的色彩。以往历史上的形式要么是道教要么就是佛教,所以宝玉的出家形式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对于宝玉出家的描写,真实反映了一个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主导的社会,一个贵族公子遁入空门的复杂历程。宝玉的遁入空门是因为情,在文学上表现为悲剧美,给后世留下了至情至性忠贞不渝的爱情范本。

四、总结

贾宝玉作为封建社会的反叛人物,具有浓厚的时代悲剧性。造成他悲剧性的自身原因概括为“离经叛道、不忠不孝”“重情轻礼、混迹闺阁”“至情至性、含情而遁”,这也是他当时不被世人认可和接受的原因。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贾宝玉也是时代的先行者,他为后世提供了很多反封建的先例,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