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紅樓丨賈寶玉的“三大病”,其中蘊含了什麼文化意義?

品紅樓丨賈寶玉的“三大病”,其中蘊含了什麼文化意義?

賈寶玉是曹雪芹筆下《紅樓夢》中的一個典型代表人物,他是當時封建社會的反叛者,同時也是一些領域的先行者,他的悲劇結局是作為一個時代先行者的必然遭遇。總的來說,“離經叛道、不忠不孝”“重情輕禮、混跡閨閣”“至情至性、含情而遁”是他不融於世的“三大病”,也是造成其悲劇結局的主要原因。人們對他的“三大病”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這“三大病”都對後世產生了重要的文化意義。

一、“離經叛道、不忠不孝”

“離經叛道、不忠不孝”是賈寶玉的“三大病”之一。在封建社會時期,大丈夫應當繼承併發揚家業,立身揚名走仕途之路,這也是古時忠孝的主要表現,而賈寶玉卻拒絕立身揚名,拒絕走仕途經濟之路,這便是他的離經叛道、不忠不孝。但從文化意義來看,這正是他人性覺醒、崇尚自由、反對愚孝的表現。

1、明清時期的“忠孝”內涵

忠、孝是屬於儒家倫理思想的範疇,其內涵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賈寶玉的“離經叛道、不忠不孝”指的是明清時期所提倡的“忠孝”。孔子對“孝”做出了最初解釋,即贍養父母、尊重長輩,其中尊重長輩是“孝”的基礎,是衡量孝或不孝的重要指標。

後來“孝”發展到需維繫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等級制度以及宗法家族制度,使其成為封建後期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都必須履行的基本道德和社會責任。相同的,“忠”最開始的意思是與人相處要忠誠,但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忠”引申為忠君愛國,且“忠”與“孝”合二為一。“忠”的地位要高於“孝”,“孝”的最高形式便是“忠”,同時,“忠”也是“孝”的檢驗標準。總而言之,明清後期“忠孝”指維護君主專制、維持家業。

品紅樓丨賈寶玉的“三大病”,其中蘊含了什麼文化意義?

2、賈寶玉的“不忠不孝”

賈寶玉出生在鐘鳴鼎食、高門顯赫的賈府,繼承併發揚壯大家業、考取功名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況且在賈府中,賈寶玉的身份對於繼承家業是最為合適的,因此賈府老太太、賈政等人從小便對寶玉寄與熱切的期望。

無奈賈寶玉無心功名利祿,醉心於詩詞閨閣姊妹中,認為那是世間俗人所求之物。對於賈母、賈政的勸導充耳不聞,就連非常親近的表姊妹薛寶釵和史湘雲勸說他要走仕途之路、考取功名,他也不惜得罪毫無顧忌的反駁。可見拒絕“讀書上進”、“立身揚名”是賈寶玉始終不變的態度,也就是他的“不孝”。

對於忠君方面,元春被封賢德妃後,賈府中人個個面顯得意,歡笑言言,只有寶玉一人毫無表現,還有些許惆悵。這便足以顯現出寶玉對於皇恩的蔑視,進而可以看出他

對封建君權的否定,對當時封建社會的否定。這便是寶玉的“不忠”。

3、“不忠不孝”的文化意義

賈寶玉的不忠不孝無非就是反對君主專制,不願繼承家業、考取功名。封建君主專制、森嚴的等級制度壓迫和剝削最底層的勞動人民,其本質就是利用皇權至上使人們從心底裡尊重並且維護君主專制和貴族統治,封建君主專制維護的是貴族的利益。賈寶玉從根本上否認皇權,崇尚人性解放是政治的先行者,為後世瓦解封建統治起了一定程度的作用。

賈寶玉不願繼承家業、考取功名充分體現了人性的覺醒,人們開始關注於自身需求,儘管它是與社會主流相違背的,但仍義無反顧的實行下去。在一個所有人都不認同、了無知己的環境中,這需要巨大的勇氣和堅定的毅力。賈寶玉是人性覺醒、嚮往自由道路上的先行者,對後世具有重大影響。

品紅樓丨賈寶玉的“三大病”,其中蘊含了什麼文化意義?

二、“重情輕禮、混跡閨閣”

“重情輕禮、混跡閨閣”是賈寶玉“三大病”之一。自古男子志在四方,不應時常混跡於閨閣之間,且古時一旦兄弟姐妹成年,就算是親兄妹之間也需避諱,減少不必要的接觸。而賈寶玉無心仕途之路,最大愛好便是混跡閨閣姊妹中,即便是下等的丫鬟寶玉仍對其重情重義,對於宗法倫理、尊卑等級制度全無畏懼。

但也反映出他在雖處於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仍能尊重女性,反對等級觀念,追求人與人的平等。

1、明清時期“情”與“禮”孰輕孰重?

“禮”即客觀事物的規律,人類行為的紀律,“情”即自身主動產生的情感。“情”與“禮”二者相互對立,“情”是自發性的並且不易分辨其對錯,因此“情”需要“禮”來約束和制約,“情”與“禮”二者之間的平衡一直是人們探討的問題。然而到了宋明理學時期達到了極致,“存天理、滅人慾”的極端思想激化了“情”與“禮”的矛盾,《紅樓夢》中無不體現著“情”與“禮”的衝突。

2、賈寶玉的“重情輕禮”以及“混跡閨閣”的行徑

賈寶玉是一個風流多情、憐香惜玉的貴公子形象,他無處不用“情”也就無處不違背“禮”了。

但他親近女性並不是世俗汙穢的“亂淫”,而是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上。對於家中姐妹來說,他是眾多女子的知己,傷心的時候他能給予安慰,開心的時候他能和姊妹們不顧形象的玩笑。他總是在姊妹中伏地做小,性情體貼,有時還會話語纏綿,不論何時何地不做一絲避諱,這是有失體統的,是於“禮”不合的。

對於丫鬟僕人也是如此,襲人是他非常親近的丫鬟,他突然去往花家懇求襲人留下來,全是處於對襲人的友愛不捨之情,但卻越過了主僕、尊卑應有的界限;家裡丫鬟背上偷竊罪名,他挺身而出不顧後果的給承擔下來;院子裡的丫鬟受了委屈,他親自給丫鬟理妝,這在當時社會是不務正業、重情輕禮的荒唐行徑。

品紅樓丨賈寶玉的“三大病”,其中蘊含了什麼文化意義?

襲人

3、“重情輕禮”的文化意義

中國長期處於封建社會,為了維護君主專制統治,統治者採用嚴格的宗法禮教制度對民間的一些行為進行約束和制約。賈寶玉的“重情輕禮”並沒有涉及到官司人命之上,只是運用於家族姐妹和僕人之中,其中最令人深刻的是他對女性的尊重與平等意識。

他不看重高低貴賤,重情重義,對姊妹和僕人都能全心全意、真心實意感同身受的給予支持與幫助。他尊重女性、嚮往平等自由意識是當時社會乃至整個封建社會都沒有的,賈寶玉也成為了女性權利、自由平等的代言人,為後世實現女性平等和自由貢獻了一份力量。

三、“至情至性,含情而遁”

寶玉是一個多情風流的貴公子形象,雖身處於大觀園的女兒世界中,但與他情誼相通的就只有黛玉了,他有著常人難以理解的孤獨和悲哀,在這茫茫人海中,眾人皆為過客,

只有一個人可以給他些許撫慰,這個人就只有黛玉。黛玉對於寶玉來說舉足輕重,寶玉也給了黛玉很多關懷與愛意,但無奈最後卻以悲劇離場。一個翩翩紅塵公子最後卻含情而遁,從此青燈古佛為伴。可憐!可嘆!

品紅樓丨賈寶玉的“三大病”,其中蘊含了什麼文化意義?

1、 金玉良緣與木石前盟

愛情悲劇是造成賈寶玉人生悲劇的主要原因,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複雜愛情婚姻關係貫穿賈寶玉的一生。

究竟是金玉良緣還是木石前盟?薛寶釵是薛家的女兒、王夫人的外甥女、王熙鳳的表妹,與賈府掌握實權的人物關係非常近,她在賈府地位很高,在賈府這種高門大戶的家庭裡,選擇婚姻對象實際上也就是選擇身份地位。

何況寶釵行為豁達、端莊,她秉承著普世的價值觀,嚴格遵循封建婦德,在德行上常受眾人誇讚。在學問才情上也被受人信服,治家問學無所不能。無論從哪方面來看,她都是符合寶二奶奶形象的,符合各個階層對寶玉妻子的所有期待。

林黛玉作為書香門第、高門大戶的小姐,長相氣質極佳,對於詩詞更是有很高的天分,極富靈氣、修養極高。但是她的性子敏感多疑、孤高自傲、直言率真,這使得他在賈府眾人中口碑不佳。正因為她的孤高自傲,她不在乎是否能繼承家業、考取功名,只應當隨性為之,這使得賈寶玉與她夕夕相惜。林黛玉與賈寶玉一樣都是凡事只說一個“情”字,而寶釵講究一個“禮”字

2、 賈寶玉“含情而遁”

“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縱然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

這兩句話把賈寶玉的想法表達的淋漓盡致。在薛寶釵與林黛玉之間他選擇了林黛玉,也選擇了最後的悲劇結局。賈府眾人在哄騙著寶玉娶了寶釵之後,黛玉便選擇了悽慘離世,黛玉走後,寶玉瘋瘋癲癲,再沒有了以往的神氣風流,只道是要在夢中相遇,最後難忍孤獨存世,選擇遁入空門,從此青燈古佛。

寶玉是痴情的,有道是物極必反,最初的至情至性到最後只能是淒涼孤苦。高門大院裡的婚姻之事本就不是兒女私情,若能從此放下,或許還能子孫滿堂、各自安好。不過也正是賈寶玉的“含情而遁”給世人留下了對愛情的美好幻想。

品紅樓丨賈寶玉的“三大病”,其中蘊含了什麼文化意義?

3、“含情而遁”的文學意義

賈寶玉的出家既不是道教修道成仙,也不是佛家轉世度脫,而是呈現出佛道交融的色彩。以往歷史上的形式要麼是道教要麼就是佛教,所以寶玉的出家形式既有傳承又有創新。對於寶玉出家的描寫,真實反映了一個以儒家倫理思想為主導的社會,一個貴族公子遁入空門的複雜歷程。寶玉的遁入空門是因為情,在文學上表現為悲劇美,給後世留下了至情至性忠貞不渝的愛情範本。

四、總結

賈寶玉作為封建社會的反叛人物,具有濃厚的時代悲劇性。造成他悲劇性的自身原因概括為“離經叛道、不忠不孝”“重情輕禮、混跡閨閣”“至情至性、含情而遁”,這也是他當時不被世人認可和接受的原因。但從另一方面來看,賈寶玉也是時代的先行者,他為後世提供了很多反封建的先例,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