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迎春:數字賦能 破冰市場困局 | 人物專訪

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文旅產業整體業績縮水明顯,如何轉型佈局扭轉市場頹勢,彌補2020年上半年的目標缺失,成為各文化企業下半年的核心任務。“疫情之後,我們會進一步加強數字化的應用,包括影院、劇院、畫廊、拍賣行等,通過網絡把文化藝術消費聯動起來,這部分的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保利文化集團黨委書記、董事、總經理蔣迎春表示。

疫情這一特殊變量所帶來的市場震盪,使得以往的增長邏輯一度失效。從產業格局來看,保利文化集團演出與劇院管理、藝術品經營與拍賣、影院投資管理三項主業,短期內似乎都難以脫離線下消費場景,這一現實問題不斷對其業績發展形成考驗。

“今年的疫情對包括保利文化在內的所有文化企業影響巨大,特別是對出行的限制使國際文化交流停頓,許多項目被迫取消。大家期待著疫情早點過去,恢復常態。同時,此次疫情也迫使我們反思、改進既往的經營模式,以適應防控常態化的後疫情時代。今後,我們會進一步加強數字化的應用,通過網絡把文化藝術消費發展起來,未來數字藝術在全球的影響力還會越來越來大,如何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進來,是我們目前考慮的問題。”蔣迎春坦言。

在蔣迎春看來,“文化+,其實是個融合的概念,文化與教育、旅遊、科技等領域的融合發展,未來空間巨大。以文化+為抓手,培育新的產業與盈利點,這是近年來保利文化一直著力打造的重點,今後還將持續發力。”

經濟環境的深刻變革,正在倒逼各大企業破除壁壘、跨界合作,乃至國際化協作,這也成為保利文化的一大方向。蔣迎春表示,保利文化一直在嘗試走國際化的道路,包括合作、併購等多種方式。目前保利文化在海外有10餘個辦事處及機構,未來國際化運營部分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今年11月份,保利拍賣與國際著名拍賣企業富藝斯將首度攜手在香港聯合推出 “20世紀及當代藝術”秋季拍賣,主要在當代藝術板塊試水合作,未來可能還會推出更多合作,來實現資源分享、互利共贏。

在北京保利15週年慶典拍賣舉槌之際,明代吳彬《十面靈璧圖卷》的關注熱度持續增溫。首先,此件拍品的藝術價值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次,1989年紐約蘇富比秋拍以121萬美元(約合825.8萬元人民幣)成交,打破了此前中國古代繪畫拍賣的最高記錄。31年後首次亮相拍場,帶給業界諸多期待。

然而,在目前市場形勢下,如此重磅的拍品能否實現市場預期呢?蔣迎春表示,“蘇富比、佳士得等拍賣公司的拍賣結果都是令人驚喜的,從對藝術市場推動的角度和保利15週年慶典拍賣的角度,我們也期待有理想的成交。從現實情況來看,疫情對經濟形勢的影響以及對海外藏家的出行限制,使得高價位拍品成交結果造成一定壓力,但是依然要迎接挑戰,因為藝術品市場需要提振信心。”

蔣迎春:數字賦能 破冰市場困局 | 人物專訪

吳彬(16-17世紀)十面靈璧圖卷

紙本手卷 約1610年作

引首一| 26×112.5cm

引首二| 47.5×143cm

畫心| 55.5×1150cm

題跋| 55.5×1132cm

展覽

1.“天地中的天地:羅森·布魯姆藏中國文人石”,塞克勒博物館,哈佛大學,劍橋,1997年5月10日-7月20日。

2.“天堂之路”,斯特博物館,蘇黎世,1998年5月-8月。

3.“怪石:伊恩和蘇珊·威爾遜藏中國賞石及文玩藏”,芝加哥藝術博物館,1999年5月1日-8月1日。

4.“文人石、園林藝術及書畫大觀”,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2000年2月1日-8月20日。

5.“吳彬:十面靈璧圖”,洛杉磯郡立博物館,2017年12月10日-2018年6月24日。

來源

紐約蘇富比1989年12月6日Lot39。

Q

&

A

人物專訪

蔣迎春:數字賦能 破冰市場困局 | 人物專訪

蔣迎春

保利文化集團黨委書記、董事、總經理

Q

如何評價保利拍賣走過的十五年?

蔣迎春:首先,保利拍賣運氣不錯,趕上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趕上了中國藝術品市場高速發展的階段,我們很幸運,抓住了這個大趨勢。

其次,令我們最感自豪的是,通過15年的歷練和沉澱,保利拍賣擁有了一支專業過硬、勇於創新的隊伍,有些專家甚至成長為相關領域的領軍人物。這些年,保利拍賣為社會做出一些貢獻,在行業內擁有一定聲譽,這離不開團隊所有人的努力。

另外,15年來,我們注重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弘揚,始終堅持學術研究與商業探索的經營原則,在海內外各學術機構、收藏機構及廣大專家學者和收藏家的支持與幫助下,依託保利藝術博物館等平臺,每年舉辦十幾個各類型展覽,推動了學術建設,也助力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其中與遼寧省博物館等合作舉辦的《宋元明清中國古代書畫大展》系列展覽,以及與徐悲鴻紀念館、南京博物院等合作舉辦徐悲鴻、傅抱石、吳冠中等藝術大師的系列展覽,在海內外都引起了良好反響。去年,我們開國內外先河,率先成立保利藝術研究院,將這項有意義的工作持續推動下去。

保利拍賣發展的這十五年,我們從最開始學習、借鑑同行好的經驗和做法,到首次在國內推出夜場拍賣模式,再到國際化的合作,比如與比利時尤倫斯爵士夫婦、法國梅西耶夫婦、瑞士玫茵堂、美國十面靈璧山居等深入合作,以及成立保利香港拍賣,開展國際化運營,這是一個不斷對標的過程,也是一步步不斷積累的過程。未來,保利拍賣還將繼續對標國際著名拍賣企業,力爭在國際化運營方面取得可喜成果。

蔣迎春:數字賦能 破冰市場困局 | 人物專訪

清康熙 五彩十二月花神杯

尺寸:D5cm; H6.5(共12個)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款

來源:

1.重要私人收藏

2.紐約蘇富比,1997年9月23日,編號348,

成交價:USD 706,500

3.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EK8

蔣迎春:數字賦能 破冰市場困局 | 人物專訪

清康熙 青花躍龍紋梅瓶

尺寸:H25cm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款

來源:

1.胡惠春家族舊藏

2.紐約蘇富比,1985年6月4日,編號23

3.張宗憲先生舊藏

4.香港佳士得,2006年11月28日,編號1317

5.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EK310

Q

相對而言,保利拍賣在網絡拍賣領域佈局較晚,未來會如何權衡線上線下的關係?

蔣迎春:拍賣業未來發展方向,應該是線上線下互為補充。郵票、錢幣等相對標準化的產品,以及當代藝術等不太涉及真偽問題的藝術品,其實很適合線上拍賣,而且還能有效降低線下拍賣成本。同時,互聯網的開放性,也可以為新入場的買家提供一個相對容易進入和交易的平臺,或者是欣賞和學習的空間。

另一方面,許多文物藝術品是需要目鑑的,照片再全面、再清晰,也只能給收藏家一個大致概念,不看實物來實現真偽鑑定、估值,恐怕一時還難以做到。更重要的是,現場觀賞藝術品,與藝術品面對面的交流,使收藏家融入相關語境,從而實現對其心靈觸動,這在目前還難以通過線上解決。再有,藝術品徵集也需要面對面,我們跟海外的一些大收藏家通過面對面的交流,雙方才有可能長期、愉快合作。

Q

從網拍到線下交易,再到春秋大拍,買家的進階之路似乎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您如何看待網拍客戶的轉化問題?

蔣迎春:這需要慢慢來,極少有人能夠橫空出世,一出手就成為重要收藏家。許多收藏家從最開始買當代書畫,逐漸到收藏近現代書畫、收藏古代書畫;有的從收藏明清官窯入手,逐漸發展購藏高古瓷,這都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深入的過程。收藏家自身文化素養的提升,使其收藏品位和方向發生變化,這種情況在海內外都是比較常見的。我們每年舉辦展覽和講座,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力圖給廣大收藏家提供一些幫助,希望大家少走彎路、不走彎路。

Q

今年是近十年來億元拍品數量最少的一年,有專家分析,業界的關注目光將從金字塔尖的頭部拍品逐漸轉向金字塔中底部的拍品,因為這一部分才是市場的基石,對此您怎麼看?

蔣迎春:其實,這部分拍品一直深受各拍賣企業重視,僅有少量明星拍品怎麼可能支撐起藝術品市場?當前購藏這類拍品,同樣需要有很高的眼光,因為要從中找出精品、找出有代表性的作品或者題材特殊的作品。相對來說,普通作品所能帶來的回報是很有限的,有特點、有特色的藝術品才有可能實現意想不到的收益。以中國近現代書畫為例,大浪淘沙之後,深受市場追捧的也就二三十個藝術大家,而且光看名頭沒用,以後不看尺幅、不看大小,因為名家作品中能稱得上代表性精品的只是一小部分,隨著市場的不斷成熟,這一趨勢還將更加明顯。

從拍賣企業的角度來講,肯定是明星拍品能獲得更多效益,從宣傳的角度也是如此,它們更容易受到社會關注。明星拍品的徵集,更多還是拍賣公司之間實力競爭的問題,我認為,拍賣最終還是要回歸藝術性,市場的結構需要不斷完善。

精/彩/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