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旗村:土地集中经营,资源换资本,农民变股民,创收总值近3亿

在成都市郫都区有一个村子叫“战旗村”,位于郫都区、都江堰市、彭州市三地交界处,距离成都市中心40多公里。整个村子的面积2.06平方公里,总人口1704人,耕地1930亩。

十几年前,战旗村和全国的许多农村没什么两样,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可如今的战旗村道路宽敞整洁、环境清新秀美、热情好客的村民都住进了具有川西民居风格的乡村别墅、现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省百强村”。

战旗村:土地集中经营,资源换资本,农民变股民,创收总值近3亿

2007年,村里开始了“资源换资本”的方式开始发展。现在战旗村经济总产值近3亿元,集体资产达到57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5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万元。

战旗村能取得如此成绩,这都源于村集体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对农村土地资源的灵活运用。

01

集体经济组织,成为带头大哥

战旗村:土地集中经营,资源换资本,农民变股民,创收总值近3亿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战旗村历届村两委班子秉承坚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在村域经济发展中勇于开拓创新,重视集体经济发展,率先兴办机砖厂、豆瓣厂和酒厂等村集体企业,勇立农村改革发展潮头。

集体企业在本区域内起到了较强的示范带头作用,至九十年代末村集体企业发展达12家,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战旗村:土地集中经营,资源换资本,农民变股民,创收总值近3亿

2006年以来,战旗村紧抓市委 “统筹城乡”机遇,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组建了村级经济组织­­——战旗农业股份合作社。

合作社以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由村集体注入流动资金,吸收农户495户,共有社员1551人;集中统筹规模化经营土地1820余亩,其中,专业种植大户流转土地1420亩,合作社自主经营320亩。


战旗村:土地集中经营,资源换资本,农民变股民,创收总值近3亿

同时,确立了“村-企-农”互动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采取入股保底、二次分红的方式,实现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1500余元。


02


盘活土地资源,农旅融合发展

战旗村:土地集中经营,资源换资本,农民变股民,创收总值近3亿

战旗村充分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以村集体经济股份量化改革为基础,推进“园区+景区+社区”联动发展。

2015年,战旗村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组建郫县唐昌战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采取村民自主商议入市方式和收益分配方式,实施村集体经济股份制量化改革。

战旗村:土地集中经营,资源换资本,农民变股民,创收总值近3亿

战旗村敲响了全省农村集体经营建设性用地入市的“第一槌”。率先将13.45亩闲置用地以49.5万元/亩的价格公开挂牌入市,获得价款收益706万元。在四川率先获得集体土地融资授信2000万元,成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金融创新成功范本。


通过用地入市改革战旗村盘活了沉睡的土地资源,全村有90%以上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95%以上的农户承包地进行了流转,95%以上的流转土地实现了集中经营,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战旗村:土地集中经营,资源换资本,农民变股民,创收总值近3亿

通过入市地块商业服务综合体项目建设,同步推动“乡村十八坊”、“郫县豆瓣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建设,推进“园区+景区+社区”联动发展。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金,打造了“一三联动、以旅助农”典型样板。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战旗5季花田景区。

实现了传统农民向旅游从业者转变,传统农业向休闲旅游业转变,传统农村向精品景区转变。对村域内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战旗村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改节能减排,对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建立退出机制。


战旗村:土地集中经营,资源换资本,农民变股民,创收总值近3亿

借助合作社平台,开发以农副产品为特色的旅游产品,积极引导村域内现有的5家集体企业和5家民营企业进行提档升级,将现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与农业观光体验有机相合起来,开辟参观通道,开发旅游产品,营造一、二、三产业互动的良好氛围。


03


把现代农业作为基础产业

战旗村:土地集中经营,资源换资本,农民变股民,创收总值近3亿

战旗村把产业兴旺摆在突出位置,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有效地整合、激活了各类资源要素,他们找准了农业新经济的增长点,并构建了符合乡村定位,具有发展潜力的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了党员聚在产业里、群众富在产业中。

战旗村:土地集中经营,资源换资本,农民变股民,创收总值近3亿

在推动传统农业做大做强做优上,育优壮大满江红、富友等四家“土生土长”的调味品企业,以生产郫县豆瓣为主创立“蜀府”、“先锋”等省市著名商标品牌,建成绿色有机蔬菜基地、薰衣草种植基地,发展食用菌、蓝莓、草莓等特色产业。

战旗村:土地集中经营,资源换资本,农民变股民,创收总值近3亿

在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上,大力发展以草莓采摘、蓝莓采摘等项目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实现绿色种植、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18年建成的“乡村十八坊”以传承非遗技艺为核心,集产品制作展示、参观学习、体验销售于一体的旅游商业文化综合体。“乡村十八坊”现已成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增值的重要路径。


战旗村:土地集中经营,资源换资本,农民变股民,创收总值近3亿

走进“乡村十八坊”,辣椒坊、汤圆坊、豆瓣坊、布鞋坊、蜀绣坊等具有川西建筑风格的作坊里,游客既可以品尝美食,购买特产,也可以观看生产过程,体验传统民俗工艺。

战旗村:土地集中经营,资源换资本,农民变股民,创收总值近3亿

于此,2018年,战旗村文旅产业产值达6500万元,增长300%。2019年,战旗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战旗村:土地集中经营,资源换资本,农民变股民,创收总值近3亿

其实,项目建设后的运营,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有一个合适的组织结构框架的顶层设计。战旗村,建立了以党总支部为核心,采用合作共治的管理模式,探索出了党总支部领导权、村民代表大会决策权、村委会执行权、村民监督委员会监督权、集体经济组织独立经营权“五权分立”的运行方式,各施其责,各尽其职,促进了民主管理、民主治村良性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