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考生选择留在本省还是去外省,考虑这3点,就能得出答案

二本分数的考生是选择在省内就读好,还是出省好,这个问题会因为考生自身客观情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我们逐一来分析,我们可以先把考生自身的情况,毕业就业规划来分析。

二本考生选择留在本省还是去外省,考虑这3点,就能得出答案


自身的情况

主要是从考生的家境和高考成绩两个方面来划分。

考生家境可以大致分为家境一般和家境较好。

这两类考生成绩也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二本高分段的考生,二本中分段考生以及二本低分段考生。

二本考生选择留在本省还是去外省,考虑这3点,就能得出答案

如果把考生选择就读大学的地域与毕业后就业来划分,可以分为哪几类?以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为例,可以分为这四类,

  • 第一,在本省就读,在本省就业
  • 第二,在去外省就业
  • 第三,去外省就读回本省就业
  • 第四,去外省就读,在外省就业

我们把这些因素都梳理清楚之后,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来选择了。

二本考生选择留在本省还是去外省,考虑这3点,就能得出答案

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不考研了,该怎样选择?

针对这种情况,如果你是家境一般的考生,也就是说,需要毕业后就直接挣钱,或者至少不给家里增加负担的, 那我给的建议是在本省就读,在本省就业,这样的话,相对而言,毕业时的就业更加顺利,在不需要家里太多支持况下,职场生涯也会得到一个比较好的起步。

如果你毕业后是选择去外省的一线大城市就业的话,竞争就会激烈,很多大城市往往有很多985、211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与你竞争,二本的学历,在他们面前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这就增加了就业的难度,而如果你毕业后选择去外省,去一个跟自己原本所在城市差不多的城市进行就业的话,那就更没有必要了。比如说在广西南宁读书,毕业后如果选择去云南的昆明或贵阳这样发展水平差不多的城市进行就业的话,那就没有多大的必要。

二本考生选择留在本省还是去外省,考虑这3点,就能得出答案

在本省就读本省就业,还有另外一个优势,校友的优势,因为院校是选在省内,所以省内的校友数量自然不在少数,如果能利用好这些校友资源,这不仅在求职初期对自己的帮助很大,毕业多年后这些校友能够提供的帮助和影响力更是不容小觑的,这是去外省就读回省内就业所没有的优势,当然,即使是在省内就读,你要优先考虑的省会城市,省会城市能提供的机会更多。

家境比较好的考生,如果成绩是处在二本中等偏上的位置的话,我建议可以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在本省就读本省就业。第二个选择,去外省就读,去那些一线大城市,而不是去那些水平跟自己所在城市差不多,甚至都不如自己所在的城市。

二本考生选择留在本省还是去外省,考虑这3点,就能得出答案

去大城市上学的好处是————眼界的提升。

  • 首先,大城市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几乎最先进的产品都出现在大城市当中,为眼界的提升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 第二点,教育资源更丰富,大城市教育资源相对而言更加丰富,除了自己本校的教育资源外,在大城市还可以去那些985211院校,听讲座及公开课,接触到更多知识,同时你能感受那些学院的学习氛围,对自己之后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这部分学生毕业后是选择继续留在大城市发展,还是回自己的家乡就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因为家庭的原因,家里面并不急需贡献什么,所以他们有更多的空间。
二本考生选择留在本省还是去外省,考虑这3点,就能得出答案

如果是家境比较好,但是成绩处于二本中下游位置的考生,该如何选择呢?这部分的考生,我建议选择是在本省就读本省就业,因为这样的成绩去外省的大城市就往往只能选择一些排名很靠后的民办院校,性价比太低了。

毕业后不直接就业,要考研,该如何选择呢?

这里有两个建议:

  • 第一个建议,是选择那些不在大城市的985211院校,作为考研的目标,这样能增加考研的成功率,为了更好的进行准备,在选择本科院校时,就可以选择这些985、211院校所在的城市的二本就读,不仅可以经常去听这些985、211大学的课,还可以,在他们学校附近的打印店买相关的考研复习资料,或者直接向大学学生获取相关的复习资料,通过这样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方式进一步增加考研成功率。
  • 第二个建议是选择那些考研氛围比较好的二本院校就读,像山东德曲阜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青岛农业大学,聊城大学等这些学校每年的考研率都在20%以上,对于大学相对比较宽松的学习氛围而言,选择一所考研氛围浓厚的院校,能大大增加考研的成功率。
二本考生选择留在本省还是去外省,考虑这3点,就能得出答案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近几年考研的人数在逐年增加,2018年的考研人数是238万,2019年是290万,今年2020年更是突破了300万大关,达到了340万。考研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如果考研成功,个人的竞争力将大大提升,选择就业平台也更大。

@徐郎半老 ,持续获得高考填志愿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